【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节能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现有技术中一般会采用蓄冷罐在用电低谷时对水进行蓄冷,然后在用电高峰、平峰时,将冷水释放,空调末端或供冷端获得冷量。水蓄冷是以水为蓄能介质,利用循环水温变化时所吸收和释放的显热进行冷量储存。蓄冷设备即为用于储存水的蓄冷罐或蓄冷槽或蓄冷筒,由于在整个过程中空调水是循环进行的,因此蓄冷设备中的液位基本上是保持恒定不变的。现有技术中,制冷装置(例如制冷主机等)都是独立于蓄冷罐安装,其单独安装在楼顶或其它工作面上,造成制冷装置与蓄冷罐的占地面积大,不利于空间利用。现有技术中,空调系统仅能简单的制冷或蓄冷,不能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能够节约占地面积,并能够实现多样化供冷的空调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提供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供冷端和用于向所述空调供冷端供给冷水的空调制冷主机;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有蓄冷罐、蓄冷罐制冷主机、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蓄冷罐包括蓄水罐体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供冷端和用于向所述空调供冷端供给冷水的空调制冷主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有蓄冷罐、蓄冷罐制冷主机、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蓄冷罐包括蓄水罐体、罐顶和罐底;其中,所述蓄冷罐制冷主机安装在所述罐顶上,所述蓄冷罐制冷主机通过循环水管与所述蓄水罐体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管上;在所述蓄水罐体上还设置有蓄冷罐供冷管,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蓄冷罐供冷管上;所述空调供冷端的进水口与所述蓄冷罐供冷管连通;所述空调供冷端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系统,包括空调供冷端和用于向所述空调供冷端供给冷水的空调制冷主机;其特征在于,该空调系统还包括有蓄冷罐、蓄冷罐制冷主机、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所述蓄冷罐包括蓄水罐体、罐顶和罐底;其中,所述蓄冷罐制冷主机安装在所述罐顶上,所述蓄冷罐制冷主机通过循环水管与所述蓄水罐体连通,所述第一水泵设置在所述循环水管上;在所述蓄水罐体上还设置有蓄冷罐供冷管,所述第二水泵设置在所述蓄冷罐供冷管上;所述空调供冷端的进水口与所述蓄冷罐供冷管连通;所述空调供冷端的出水口通过回流管与所述循环水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罐体内设置有上布水器和下布水器;所述循环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罐供冷管的进水口位于所述下布水器的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罐制冷主机的出水口上还设置有制冷主机供冷管,所述制冷主机供冷管与所述蓄冷罐供冷管连接;在所述制冷主机供冷管上设置有第一流量调节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循环水管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调节阀。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罐体内还设置有支撑元件,所述支撑元件的上端与所述罐顶连接,所述支撑元件的下端与所述罐底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下布水器连通的第一支撑管,所述循环水管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支撑管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元件还包括至少一条与所述上布水器连通的第二支撑管,所述循环水管的进水口与所述第二支撑管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蓄水罐体上设置有支撑台,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支撑台上。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罐顶上。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罐顶上设置有沉台,所述第一水泵安装在所述沉台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苓,杨拥军,
申请(专利权)人:海南佩尔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