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414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包括建筑主体、内有水流通道和空气通道的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和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分别布置于建筑主体不同外墙的内侧和外侧。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将处理后的新风、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制备的热水分别送入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通过空气和水进行热交换后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进行调节。将太阳能和地热能结合,利用太阳能来补偿地热能在使用中的不足,同时利用各系统的蓄能结构调节太阳能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平衡,充分在冬夏两季最大程度的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低楼层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最早手扇降温或生柴火取暖,到电风扇降温或煤炭、电取暖、锅炉供暖,再到空调降温、取暖,从原生态到高耗能突变,带来严重能源消耗提高及环境污染。尤其在最近几年又进一步推行恒温恒湿房屋概念的智能家居的理念,将人们的生活环境舒适度推高,然而恒温恒湿的舒适度的建筑基本以消耗能源为主,以空调技术作为主要设备并结合自动控制技术,将房屋控制在一个恒定温度,这种生活方式以目前美国很多建筑为代表,所以美国人均消耗能源在全球之首,其居住建筑采暖能耗值+非采暖能耗值的单位面积建筑热耗为13.55kgce/(m2•年)、电耗为49.6kwh/(m2•年),相比较中国目前老百姓行为节能还是很节约的,其城市采暖能耗值+非采暖能耗值的单位面积建筑热耗为12.8kgce/(m2•年)、电耗为15.6kwh/(m2•年),在电耗上美国是中国3倍多。这种奢靡生活理念及享受之风悄然影响到中国,有些开发商正在推行这种理念售房,如万国城MOMA等,虽然这些产品采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系统包括建筑主体、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基于蓄能的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和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分别布置于建筑主体不同外墙的内侧和外侧;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包括若干相互拼装的相变蓄能装饰墙板,每块相变蓄能装饰墙板中均内置有相变蓄能材料和从相变蓄能材料中穿过的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包括沿竖直方向埋设于土壤中的垂直埋管,垂直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地面上的进风管路和出风管路,且出风管路的终端与相变蓄能装饰墙板的空气通道连通,可将处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建筑系统包括建筑主体、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基于蓄能的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和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分别布置于建筑主体不同外墙的内侧和外侧;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包括若干相互拼装的相变蓄能装饰墙板,每块相变蓄能装饰墙板中均内置有相变蓄能材料和从相变蓄能材料中穿过的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包括沿竖直方向埋设于土壤中的垂直埋管,垂直埋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位于地面上的进风管路和出风管路,且出风管路的终端与相变蓄能装饰墙板的空气通道连通,可将处理后的新风送入室内;基于蓄能的太阳能制冷制热系统包括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太阳能空调、PCM蓄能罐和热水箱,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入口和出口分别与PCM蓄能罐、热水箱和太阳能空调连通形成循环回路,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利用太阳能产生电能和热能,电能为整个系统运行提供电力,热能分别送至PCM蓄能罐、热水箱和太阳能空调;PCM蓄能罐作为热源分别与热水箱和太阳能空调连通;太阳能空调和热水箱分别与相变蓄能装饰墙板的水流通道连通,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中空气通道内的新风可与水流通道中的流体进行热交换后送入室内,从而满足室内负荷需求,实现对室内温度的调节;热水箱连接生活热水管;玻璃空腔绿植系统垂直方向固定于建筑主体外墙上、底面固定于地面上带空腔的龙骨支架,龙骨支架的外围铺设玻璃幕墙,龙骨支架空腔的高度方向内侧固定有相变蓄能板、外侧布置有相变蓄能罐,龙骨支架的空腔内设置有风机,相变蓄能板的外侧布置有植物幕墙,建筑主体外墙和玻璃幕墙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可开闭的风口;龙骨支架的空腔与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背部空气通道连通,空腔中的空气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组件的背部空气通道中被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热量加热后通过建筑主体外墙上的风口送入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化相变蓄能装饰墙系统的相变蓄能装饰墙板为有封装壳体的矩形板,所述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分别沿封装壳体的纵向和横向不相交布置,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分别布置于相变蓄能装饰墙板水平方向的内侧和外侧;封装壳体采用铝合金材料制作,其上对应空气通道和水流通道的两端位置处分别设置相应的接口;空气通道两端的接口为插接接口,水流通道两端的接口为螺纹接口,相邻相变蓄能装饰墙板的空气通道接口和水流通道接口之间分别通过插接方式和螺纹套管连为一体,若干相变蓄能装饰墙板拼装好后在水流通道的两端分别连接进水总管和回水总管;封装壳体上还设置有便于与建筑主墙固定的安装孔。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相变蓄能装饰墙板拼装好后,将所述空气通道的入口端与所述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的出风管路连通。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空腔绿植系统的龙骨支架为型钢支架,龙骨支架与所述建筑主体的外墙之间通过U型钢连接固定,U型钢开口宽度使所述相变蓄能板和建筑主墙之间形成一个空腔;所述玻璃幕墙为双层玻璃幕墙,相变蓄能板为内、外铝合金板及填充于两铝合金板之间相变材料的整体件,相变蓄能板镶嵌于龙骨支架上;所述相变蓄能罐为透明的玻璃罐,玻璃罐中封装有相变材料,玻璃罐通过支架沿所述龙骨支架的宽度方向布置;若干相变蓄能罐均布于龙骨支架的高度方向下部;所述植物幕墙包括绿色植物和培养基块,培养基块固定于所述相变蓄能板的外侧;植物幕墙的上方布置有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布置于所述植物幕墙上端宽度方向的供水管,供水管的长度方向外侧均布有若干喷嘴,喷嘴的出水口朝向绿色植物,植物幕墙的下方设置有集水槽,集水槽的端部设置有穿过所述玻璃幕墙的排水管;所述风机为无声风机,所述龙骨支架的顶部和底部均布置有所述风机,所述风口处设置可自动开闭的电动风阀,电动风阀的入口处设置有中效过滤器;所述玻璃幕墙外侧设置有可自动开闭的百叶垂帘,所述玻璃幕墙的上侧设置有位于百叶垂帘上方的挡雨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主体布置有玻璃空腔绿植系统的外墙从内往外依次包括内蓄能板、内保温板、砌筑主体和外保温板,所述U型钢与外保温板连接固定。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蓄能的近零能耗建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埋管地道通风与相变蓄能耦合系统的垂直埋管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生孙鹏程俞准刘政轩秦迪孙芙蓉傅炎朝李贝刘世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