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18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其包括屋顶结构层和设置于屋顶结构层四周的女儿墙,所述屋顶结构层上依次设有保护层、过滤排水层、基质层和植被层,所述过滤排水层与排水管相连,所述排水管与蓄水池相连,所述排水管中内置BioBox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传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基础上,侧重源头雨水水质与水量的控制,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型绿色屋顶(屋面),可有效去除雨水中的小颗粒固体悬浮物、微量的金属离子、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等,使处理后的初期雨水可以达到市政杂用水水质目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
本专利技术属于资源与环境
,涉及一种绿色屋顶,尤其涉及一种土地集约型的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市园林绿地急剧减少,不透水地面的增加,破坏了自然水文生态平衡,进而出现了各种水生态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内湖水体水质恶化、雨水资源流失、城市洪涝灾害频发、土壤水源隔断和雨水径流污染严重等。如何科学有效地管理城市景观生态,尤其是水生态文明和海绵城市的建设,已成为城市风景园林管理面临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低影响开发”(LowImpactDevelopmengt,LID)是水生态管理技术,提倡通过在源头利用一些小型分散式生态处理技术使得区域开发后的水文水质特性与开发前基本一致,通过生态景观的构建实现城市内湖水质水量的同步保护目标。基于低影响开发的雨水分散收集、下渗与处置的关键技术,是建立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综合利用的研究重点。绿色屋顶是新兴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法,常被作为最佳管理措施(BestManagementPractices)使用,也是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90年代以来,国内一些大城市开始加快建设绿色屋顶,然而,推广的目的往往偏重于其景观价值、节能价值等,现行的设计规范也只对屋顶承载能力、植物选择和施工技术等方面做了说明,而忽略了绿色屋顶的控污减排能力,使得绿色屋顶雨天径流往往含有较多的污染物。CN105756293A公开了一种绿色屋顶结构及其施工方法,所述绿色屋顶结构包括屋顶和设置在屋顶周边的女儿墙,女儿墙内的屋顶上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上设置有土工膜,土工膜上设置有轻石层,轻石层上部设置有第一土工布,第一土工布上设置有有机肥,有机肥上种植有绿色植物,屋顶的排水部周边还设置有阻挡避让部。其所述的绿色屋顶结构具有防水功能,可以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CN106223553A公开了一种屋顶排水结构,包括上端为开口的框架体、布水槽、水泵、绿色植物、水平排水管、竖直排水管、溢流管,所述框架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为覆盖层、营养基质层、防渗层、储水层,所述布水槽上设置有布水孔,布水槽固定在框架体的侧边上,且位于覆盖层的上方,所述绿色植物种植在营养基质层上,所述水泵可将储水层中的水输送至布水槽中;所述储水层上设置有孔,所述溢流管竖直固定在孔中,所述水平排水管一端与溢流管相连接,另一端与竖直排水管相连接。所述的屋顶排水结构具有较好的排水效果好。然而上述绿色屋顶结构并不适用于处理泥沙含量高以及污染负荷重的雨水,对于降雨径流中泥沙含量高和污染负荷重的情形,其排出的雨水往往无法直接利用,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并且对于受到污染的雨水,往往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绿色屋顶结构不适用于处理泥沙含量高以及污染负荷大的雨水,对于降雨径流中泥沙含量高和污染负荷重的情形,其排出的雨水往往无法直接利用,造成资源环境的浪费;并且对于受到污染的雨水,往往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本专利技术在传统雨水资源开发利用模式的基础上,侧重源头雨水水质与水量的控制,因地制宜地建设小型绿色屋顶(屋面),可有效去除雨水中的小颗粒固体悬浮物、微量的金属离子、营养盐以及有机物等,使处理后的初期雨水可以达到市政杂用水水质目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绿色屋顶,包括屋顶结构层和设置于屋顶结构层四周的女儿墙,所述屋顶结构层上依次设有保护层、过滤排水层、基质层和植被层,所述过滤排水层与排水管相连,所述排水管与蓄水池相连,所述排水管中内置BioBox系统。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绿色屋顶适用于处理泥沙含量高以及污染负荷大的雨水,其浊度为20以上,例如21、23、25、27、29、30、33、35或37等以及更高,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溶解性固体含量为2500mg/L以上,例如2600mg/L、2800mg/L、3000mg/L、3200mg/L、3400mg/L、3600mg/L、3800mg/L或4000mg/L等以及更高,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以下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但不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制,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达到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目的和有益效果。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层包括防水层和防根层。本专利技术中,所述防水层和防根层可以合为一层。所述保护层具有两个作用,一是防止雨水和灌溉水的渗入,二是能长时间抵抗植物根系的穿透。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材质为合金、橡胶、PE或HDPE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所述组合典型但非限制性实例有:合金和橡胶的组合,PE和HDPE的组合,橡胶和PE的组合,橡胶、PE和HDPE的组合,合金、橡胶、PE和HDPE的组合等。优选地,所述保护层的搭接宽度≥10cm,例如11cm、13cm、15cm、17cm、20cm或23cm等以及更宽,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保护层向女儿墙延伸且高于基质层至少15cm,例如16cm、18cm、20cm、22cm、24cm、26cm或28cm等以及更高,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排水层由下至上包括蓄水排水层和过滤层,所述排水层和过滤层还可合为一体,即采用同时具有排水和保护性质的材料。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过滤层的作用是阻止基质进入蓄水排水层,其需要具有排水的功能,还要有防止排水管泥沙淤积的作用。优选地,所述蓄水排水层与排水管相连。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无纺布,但并不仅限于聚酯纤维无纺布,其他既能保证透水又能过滤的材料同样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但还需要综合考虑材质的重量,以防给屋顶造成过大的压力。本专利技术中,所述蓄水排水层一般采用蓄水排水板或陶砾等不同的蓄水排水形式,作用在于改善基质的通气状况,迅速排出多余水分,有效缓解瞬时压力,并可蓄存少量水分。优选地,所述蓄水排水层和过滤层之间搭接缝的有效宽度为10cm~20cm,例如11cm、12cm、13cm、14cm、15cm、16cm、17cm、18cm或19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优选地,所述过滤排水层向女儿墙延伸至基质层表层下方3cm~5cm,例如3.3cm、3.5cm、3.7cm、4cm、4.3cm、4.5cm或4.7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排水层与排水管相连处为排水口,排水口外围设置砾石环形带,该砾石环形带目的在于保证排水口周围没有植物,进而保证排水通畅,不带入基质,并起到一定的防风作用。优选地,所述砾石环形带的宽度为60cm~100cm,例如63cm、65cm、70cm、75cm、80cm、85cm、90cm、95cm或97cm等,但并不仅限于所列举的数值,该数值范围内其他未列举的数值同样适用。本专利技术中,排水口可设置排水观察井,定期检查屋顶排水系统的通畅情况,及时清理枯枝落叶,防止排水管堵塞造成壅水倒流。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用于雨水回收净化的绿色屋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绿色屋顶,包括屋顶结构层和设置于屋顶结构层四周的女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结构层上依次设有保护层(1)、过滤排水层(2)、基质层(3)和植被层(4),所述过滤排水层(2)与排水管(5)相连,所述排水管(5)与蓄水池相连,所述排水管(5)中内置BioBox系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绿色屋顶,包括屋顶结构层和设置于屋顶结构层四周的女儿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结构层上依次设有保护层(1)、过滤排水层(2)、基质层(3)和植被层(4),所述过滤排水层(2)与排水管(5)相连,所述排水管(5)与蓄水池相连,所述排水管(5)中内置BioBox系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层(1)包括防水层和防根层;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的材质为合金、橡胶、PE或HDPE中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的搭接宽度≥10cm;优选地,所述保护层(1)向女儿墙延伸且高于基质层(3)至少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层(2)由下至上包括蓄水排水层和过滤层;优选地,所述蓄水排水层与排水管(5)相连;优选地,所述过滤层的材质为聚酯纤维无纺布;优选地,所述蓄水排水层和过滤层之间搭接缝的有效宽度为10cm~20cm;优选地,所述过滤排水层(2)向女儿墙延伸至基质层(3)表层下方3cm~5cm。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排水层(2)与排水管(5)相连处为排水口,排水口外围设置砾石环形带(6);优选地,所述砾石环形带(6)的宽度为60cm~100cm。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绿色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层(3)的容重量为0.1T/m3~0.8T/m3,优选为0.5T/m3;优选地,所述基质层由腐叶土、沙土、蛭石和珍珠岩配制成,其配置比例为(10~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朝阳封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秦森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