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人行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121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绵人行道,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透水砖之间设有便于雨水快速渗漏的缝隙,透水砖两侧分别设有砂基透水路缘石,透水砖下方设有透水表层,透水表层下方设有透水基层,透水基层内预埋有用于收集雨水的管网,透水基层的两侧分别设有滤水沟,管网两端分别连接至滤水沟,滤水沟内设有与周边绿化带连接设置的若干浇灌管,滤水沟两端设有导水管,导水管连接至雨水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对积水起到快渗、快流的作用,使人行道积水得到迅速的排散,当雨水内储饱和,多余部分的雨水将被存储起来,需要时将之释放,以缓解人行道上内涝压力,并与周边的绿化带相连,提供植物生长调节剂,供给周边绿化带的供水需求,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水体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人行道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海绵人行道。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许多“过度城市化”现象,产生了一系列被称为“城市病”的矛盾和问题: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城市内涝,城市热岛效应等等。城市规划建设在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对自然的影响,更不要打破自然系统。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海绵城市改造工程在人行道改造当中一般采用的只是更换透水铺装面层、靠横向坡度自然排散多余的水分,当透水面层吸水饱和无法迅速的向下渗透,在面上形成大量的积水,冬天温度低时会使存水结冰,使路面更滑甚至会通过体积膨胀损坏铺砖,造成路面湿滑,人行走不便,要解决此类问题不能依靠自然蒸发或饱和后从最顶面流散这个办法,应从造成路面积水前就进行排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海绵人行道,对积水起到快渗、快流的作用,使人行道积水得到迅速的排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海绵人行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透水砖之间设有便于雨水快速渗漏的缝隙,透水砖两侧分别设有砂基透水路缘石,透水砖下方设有透水表层,透水表层下方设有透水基层,透水基层内预埋有用于收集雨水的管网,透水基层的两侧分别设有滤水沟,管网两端分别连接至滤水沟,滤水沟内设有与周边绿化带连接设置的若干浇灌管,滤水沟两端设有导水管,导水管连接至雨水口。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砖之间设有缝隙,缝隙便于雨水的快速渗漏,这样设计也可以让使用效果更好;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构成“海绵体”,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下雨的时候可以将雨水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将之释放,以缓解人行道上内涝压力,当“海绵体”内储水饱和,多余部分的雨水将被排到管网中,同时,为了更好的利用雨水,在滤水沟上还设有导水管,这些导水管还与周边的绿化带相连,以供给周边绿化带的供水需求,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水体质量。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透水基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和土工布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雨水快速渗漏,雨水通过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和土工布层下渗、滞蓄、净化,使用效果好。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管网包括排设在透水基层中的若干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平行设置并呈交叉分布,且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分别与滤水沟连通设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管网的设置,对渗入透水基层中的雨水进行引流和收集,管网包括若干第一引水管和第二引水管,铺设于透水基层中,方便不同位置水的引流和收集,使透水基层中的雨水顺利排到管网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滤水沟内设有雨水过滤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滤水沟中设置了雨水过滤装置,对引导进入滤水沟中的雨水进行过滤处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雨水口上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盖板的设置,拆装和维护方便,方便从雨水口取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活动盖板的侧边对称设有弹性卡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盖板的侧边设有弹性卡块,使活动盖板紧固在雨水口上,不容易脱落,方便活动盖板的拆卸、清洗和更换。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活动盖板的下方卡设有截污帽,截污帽顶部向上呈凸起状,且截污帽顶部凸起上交错分布有若干过滤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盖板呈向上凸起状,可以截留从雨水口落入的大颗粒杂质,避免堵塞进水孔,过滤孔则便于收集雨水的流通。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雨水口内设有雨水预处理装置。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预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便于雨水的重复利用。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雨水预处理装置包括活性炭吸附层、过滤棉层、膜分离层、消毒层,活性炭吸附层、过滤棉层、膜分离层、消毒层从上至下分别呈阶梯状分布。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预处理装置采用多层结构设置,具体从上至下包括活性炭吸附层、过滤棉层、膜分离层和消毒层,各层分别呈阶梯状分布,分别对雨水进行有害物质吸附,杂质过滤,有机物分离,细菌杀毒等操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雨水口底部设有一固定轴,固定轴上套有弹性件,雨水预处理装置活动设置在固定轴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性炭吸附层、过滤棉层、膜分离层,消毒层分别穿设在固定轴上,方便拆装,当雨水存储逐渐增多,截污帽下方产生一个较大的蓄水腔,在截污帽上方从雨水口流入雨水,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对弹性件压缩,从而使雨水预处理装置保持一个动态平衡,方便根据雨水量进行灵活调节。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透水砖之间设有缝隙,缝隙便于雨水的快速渗漏,这样设计也可以让使用效果更好;透水表层和透水基层构成“海绵体”,雨水通过“海绵体”下渗、滞蓄、净化,下雨的时候可以将雨水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将之释放,以缓解人行道上内涝压力,当“海绵体”内储水饱和,多余部分的雨水将被排到管网中,同时,为了更好的利用雨水,在滤水沟上还设有导水管,这些导水管还与周边的绿化带相连,以供给周边绿化带的供水需求,有效改善城市景观水体质量;其二,透水基层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和土工布层,便于雨水快速下渗、滞蓄、净化,使用效果好;其三,管网的设置,对渗入透水基层中的雨水进行引流和收集,方便不同位置水的引流和收集,使透水基层中的雨水顺利排到管网中;其四,雨水口上设有可拆卸的活动盖板,拆装和维护方便,方便从雨水口取水;其五,活动盖板的侧边对称设有弹性卡块,使活动盖板紧固在雨水口上,不容易脱落,方便活动盖板的拆卸、清洗和更换;其六,雨水口内设有雨水预处理装置,雨水预处理装置对雨水进行净化处理,便于雨水的重复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滤水沟与雨水口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透水基层的层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雨水口内雨水预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主要是为了体现活动盖板上弹性卡块的结构;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截污帽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透水砖;2、缝隙;3、砂基透水路缘石;4、透水表层;5、透水基层;51、粗砂层;52、透水混凝土层;53、级配碎石层;54、土工布层;6、管网;61、第一引水管;62、第二引水管;7、雨水过滤装置;8、雨水预处理装置;81、活性炭吸附层;82、过滤棉层;83、膜分离层;84、消毒层;9、滤水沟;10、浇灌管;11、导水管;12、雨水口;13、活动盖板;14、弹性卡块;15、截污帽;16、过滤孔;17、固定轴;18、弹性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海绵人行道,参照图1,包括本体,本体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1,透水砖1能够瞬间吸干雨水,保持人行道表面干爽无积水,市民打伞路过人行道不必担心湿鞋了。在相邻两块透水砖1之间设有缝隙2,缝隙2的设置便于雨水快速渗漏。在透水砖1两侧分别设有砂基透水路缘石3,在透水砖1下方设有透水表层4,在透水表层4下方设有透水基层5,透水基层5内预埋有用于收集雨水的管网6,透水基层5的两侧分别设有滤水沟9,在滤水沟9中设置了雨水过滤装置7,雨水过滤装置7对进入滤水沟9中的雨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海绵人行道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绵人行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1),透水砖(1)之间设有便于雨水快速渗漏的缝隙(2),透水砖(1)两侧分别设有砂基透水路缘石(3),透水砖(1)下方设有透水表层(4),透水表层(4)下方设有透水基层(5),透水基层(5)内预埋有用于收集雨水的管网(6),透水基层(5)的两侧分别设有滤水沟(9),管网(6)两端分别连接至滤水沟(9),滤水沟(9)内设有与周边绿化带连接设置的若干浇灌管(10),滤水沟(9)两端设有导水管(11),导水管(11)连接至雨水口(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人行道,包括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铺设在地表的透水砖(1),透水砖(1)之间设有便于雨水快速渗漏的缝隙(2),透水砖(1)两侧分别设有砂基透水路缘石(3),透水砖(1)下方设有透水表层(4),透水表层(4)下方设有透水基层(5),透水基层(5)内预埋有用于收集雨水的管网(6),透水基层(5)的两侧分别设有滤水沟(9),管网(6)两端分别连接至滤水沟(9),滤水沟(9)内设有与周边绿化带连接设置的若干浇灌管(10),滤水沟(9)两端设有导水管(11),导水管(11)连接至雨水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5)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51)、透水混凝土层(52)、级配碎石层(53)和土工布层(5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绵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网(6)包括排设在透水基层(5)中的若干第一引水管(61)和第二引水管(62),第一引水管(61)和第二引水管(62)平行设置并呈交叉分布,且第一引水管(61)和第二引水管(62)分别与滤水沟(9)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人行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雪峰吕超麟黄健陈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景市政园林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