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属纺织
技术介绍
纺织纤维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一般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其中,人造纤维是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天然高分子,因其宏观聚集形态的长度、粗细等无法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需要重新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再聚集呈纤维形态,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各种黏胶纤维等;合成纤维是指以石油化工的小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合成高分子,再通过纺丝工艺加工成化学长丝。化学长丝的生产,根据高分子材料性能可分为熔融纺丝和溶液纺丝;其中熔融纺丝是针对本身具有明显的热熔点,且融化温度低于分解温度的高分子材料,其工艺为制备纺丝熔体(包括熔体切片、熔体干燥等)---将熔体喂入到双螺杆挤出的高温熔融纺丝机内,加热呈热熔流体状---热熔流体从喷丝孔挤出---熔体细流的拉伸和固化---给湿上油---卷绕;卷绕成形的长丝一般为复丝,含有至少几百根长丝,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一般需要再经分丝---二次热牵伸定型---假捻或空气变形等后加工---卷绕;经后加工的长丝一般集聚为类似圆柱形的线性状长丝,可用于各种复合纺纱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纱机上由后罗拉(7)、后胶辊(6)和前罗拉(10)、前胶辊(9)组成的每一个牵伸系统后方设置膜切割装置,膜切割装置由承重辊(14)、退绕辊(5)、切割辊(4)组成,退绕辊(5)上设有耐割圈(3),切割辊(4)圆周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环形切刀,耐割圈(3)与切割辊(4)上环形切刀的刀口对应,耐割圈(3)与切割辊(4)之间形成切割区,切割区中心与牵伸系统的后胶辊(6)中心、前胶辊(9)中心同平面,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切割区和丝条牵伸钳口之间形成第一牵伸区,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纱机上由后罗拉(7)、后胶辊(6)和前罗拉(10)、前胶辊(9)组成的每一个牵伸系统后方设置膜切割装置,膜切割装置由承重辊(14)、退绕辊(5)、切割辊(4)组成,退绕辊(5)上设有耐割圈(3),切割辊(4)圆周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环形切刀,耐割圈(3)与切割辊(4)上环形切刀的刀口对应,耐割圈(3)与切割辊(4)之间形成切割区,切割区中心与牵伸系统的后胶辊(6)中心、前胶辊(9)中心同平面,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切割区和丝条牵伸钳口之间形成第一牵伸区,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牵伸系统的前罗拉(10)和前胶辊(9)啮合形成前罗拉钳口,丝条牵伸钳口与前罗拉钳口之间形成第二牵伸区,在第二牵伸区内设置加热器(8),加热器(8)的加热槽平行于丝条牵伸钳口线和前罗拉钳口线,在牵伸系统的前方设置丝线卷绕装置,丝线卷绕装置由槽筒(13)和筒管组成,在丝线卷绕装置与前罗拉钳口之间设置丝条集聚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徐卫林,郭沁生,刘欣,丁彩玲,王运利,叶汶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