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0812 阅读:4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属纺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在纺纱机上每一个牵伸系统后方设置膜切割装置,置膜切割装置的耐割圈与切割辊之间形成切割区,型膜膜材经退绕辊进入切割区,切割形成带状复丝,改变了长丝纤维常规成形采用喷丝孔呈线性喷射成形的方式,复丝经切割区输出后,进入第一牵伸区受到一次牵伸,由丝条牵伸钳口输出,进入第二牵伸区进行二次热牵伸,复丝中的每根丝条牵伸变细、强度提高,避开静电纺、离心纺等常规纳米纺丝方法,快捷地实现了纳米丝条的生产和加工。本发明专利技术开辟了高效短流程的膜材成丝法,将膜产业与纺织服装产业有机融合,拓展了纺织原料范围和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操作方便,易于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属纺织

技术介绍
纺织纤维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化学纤维一般包括再生纤维、合成纤维。其中,人造纤维是指自然界中原本存在的天然高分子,因其宏观聚集形态的长度、粗细等无法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需要重新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再聚集呈纤维形态,满足纺织加工的要求,如再生纤维素纤维、各种黏胶纤维等;合成纤维是指以石油化工的小分子为原料,经化学合成高分子,再通过纺丝工艺加工成化学长丝。化学长丝的生产,根据高分子材料性能可分为熔融纺丝和溶液纺丝;其中熔融纺丝是针对本身具有明显的热熔点,且融化温度低于分解温度的高分子材料,其工艺为制备纺丝熔体(包括熔体切片、熔体干燥等)---将熔体喂入到双螺杆挤出的高温熔融纺丝机内,加热呈热熔流体状---热熔流体从喷丝孔挤出---熔体细流的拉伸和固化---给湿上油---卷绕;卷绕成形的长丝一般为复丝,含有至少几百根长丝,不能直接用于纺织加工,一般需要再经分丝---二次热牵伸定型---假捻或空气变形等后加工---卷绕;经后加工的长丝一般集聚为类似圆柱形的线性状长丝,可用于各种复合纺纱;可以看出,熔融纺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纱机上由后罗拉(7)、后胶辊(6)和前罗拉(10)、前胶辊(9)组成的每一个牵伸系统后方设置膜切割装置,膜切割装置由承重辊(14)、退绕辊(5)、切割辊(4)组成,退绕辊(5)上设有耐割圈(3),切割辊(4)圆周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环形切刀,耐割圈(3)与切割辊(4)上环形切刀的刀口对应,耐割圈(3)与切割辊(4)之间形成切割区,切割区中心与牵伸系统的后胶辊(6)中心、前胶辊(9)中心同平面,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切割区和丝条牵伸钳口之间形成第一牵伸区,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牵伸系统的前罗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型膜成丝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纺纱机上由后罗拉(7)、后胶辊(6)和前罗拉(10)、前胶辊(9)组成的每一个牵伸系统后方设置膜切割装置,膜切割装置由承重辊(14)、退绕辊(5)、切割辊(4)组成,退绕辊(5)上设有耐割圈(3),切割辊(4)圆周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环形切刀,耐割圈(3)与切割辊(4)上环形切刀的刀口对应,耐割圈(3)与切割辊(4)之间形成切割区,切割区中心与牵伸系统的后胶辊(6)中心、前胶辊(9)中心同平面,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切割区和丝条牵伸钳口之间形成第一牵伸区,牵伸系统的后罗拉(6)和后胶辊(7)啮合形成丝条牵伸钳口,牵伸系统的前罗拉(10)和前胶辊(9)啮合形成前罗拉钳口,丝条牵伸钳口与前罗拉钳口之间形成第二牵伸区,在第二牵伸区内设置加热器(8),加热器(8)的加热槽平行于丝条牵伸钳口线和前罗拉钳口线,在牵伸系统的前方设置丝线卷绕装置,丝线卷绕装置由槽筒(13)和筒管组成,在丝线卷绕装置与前罗拉钳口之间设置丝条集聚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夏治刚徐卫林郭沁生刘欣丁彩玲王运利叶汶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纺织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