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纯化方法及其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028323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0: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记为AVTX‑623),其相对分子量为622.3971;其分子式为C28H50N10O6。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AVTX‑623的性能是:(1)能够特异性地作用于昆虫钠离子通道,且其对昆虫钠通道的作用剂量比ArgTX‑636低十倍;(2)对昆虫的活体毒性结果表明,AVTX‑623对昆虫的半有效麻醉剂量比ArgTX‑636低20倍;(3)对脊椎动物NMDA受体活性上,AVTX‑623的作用剂量也比ArgTX‑636稍低;(4)AVTX‑623对昆虫的选择性活性比ArgTX‑636要高得多。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上述AVTX‑623的纯化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超滤、离子交换层析以及反相‑高效液相层析三大步骤,能够从大腹园蛛的毒液中完全纯化出纯净的AVTX‑623,操作步骤简单,损失率低,实用性强。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上述AVTX‑623的应用,可用于制作杀虫剂或/和神经生物学试剂和药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
,特别地,涉及一种从大腹园蛛毒液中提取的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大腹园蛛(Araneusventricosus)是一种以昆虫为食的中型蜘蛛,在分类上隶属于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蜘蛛目,圆蛛科,圆蛛属。大腹园蛛是目前世界上分布最广的蜘蛛之一,其毒液中存在大量能麻醉或致死昆虫的毒性成分。探索这些昆虫特异性毒素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特点,从中筛选出可能用做神经生物学研究工具试剂和药物及杀虫剂的前体分子。目前,针对大腹园蛛毒液的研究很少,日本Kawai等人通过研磨大腹园蛛毒囊得到毒囊提取物,发现大腹园蛛毒囊提取物能抑制龙虾神经肌肉接头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对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没有影响;此外该毒囊提取物能抑制谷氨酸诱导的突触后膜去极化,而对天门冬氨酸诱导的突触后模去极化没有影响。段志贵等人采用电刺激方法得到纯净的毒液(大腹园蛛毒液),并对其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发现该毒液对昆虫有选择性作用,对脊柱动物无明显毒性。其他未见关于该蜘蛛毒液昆虫特异性小分子毒素分离纯化和功能研究的报道。因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纯化方法及其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622.3971;其分子式为C28H50N10O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相对分子量为622.3971;其分子式为C28H50N10O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其特征在于:所述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结构式如下:3.一种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毒液的超滤,具体是:将电刺激收集到的毒液利用超滤管分离,重复多次,合并滤液,得到含有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非蛋白质小分子毒素混合物;第二步、非蛋白质小分子毒素混合物的离子交换层析,具体是:将非蛋白质小分子毒素混合物采用强阳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得到洗脱峰;选择经生物质谱检测出的目标峰作为反相-高效液相层析的目标峰;第三步、反相-高效液相层析,具体是:采用C18反相柱将目标峰进行脱盐和进一步纯化,收集经过生物质谱确定的目标峰进行冷冻干燥,即得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昆虫特异性多胺类小分子毒素的纯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中:毒液为大腹园蛛的毒液;所述超滤管中的超滤膜为允许3KDa以下的分子通过的半透膜;分离具体为在转速为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志贵梁宋平刘凯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