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松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抑螺药剂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6019288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松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抑螺药剂的应用,将新鲜水松植物原料切碎后,采用水浸出,固液分离,所得浸出液经过蒸发浓缩,即得水松提取物,该方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获得的水松提取物作为抑螺药剂应用,表现出灭螺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合用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杀灭。

A water extrac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s a snail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ater extrac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s as snail, fresh plant material cutting by tipping, water leaching, solid-liquid separation, the leaching solution after evaporation, the yew extract, the method has simple steps, low cost, and temperature conditions, obtained as yew extract Snail pharmaceutical application showed molluscicidal effect, no pollution to the environment, low cost, especially suitable for killing schistosome intermediate host sna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松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抑螺药剂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松提取物,特别涉及一种水松的水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以及涉及水松提取物作为抑螺药剂在抑螺中的应用,属于抑螺

技术介绍
血吸虫病是我国重点防治的三大传染病之一,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实践表明,灭螺是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有效方法。据统计,全国现有钉螺分布总面积约为38.02万hm2,各个类型区域钉螺的分布面积仍有相当规模,控制钉螺,阻断血吸虫病的传播任务还十分艰巨。目前有报道,在滩地抑螺防病林主要选取树种为杨树,如文献(“洞庭湖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研究”吴立勋等,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11月,第2卷,第4期)公开了对滩地建杨树抑螺防病林用来抑制钉螺种群。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发现杨树诸多的缺陷:如根系生长粗、木质硬,杨树砍伐后树根不易腐烂,不利于农田开发再利用;其次杨树容易生虫,导致周边农作物易产生病虫害。传统的化学灭螺、物理灭螺存在高污染、高投资、局限性等缺点。因此,无污染和效益好的生物生态抑螺日益受到重视,如营建抑螺防病林在中国血防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世界血吸虫病防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如文献(“洞庭湖滩地杨树抑螺防病林研究”吴立勋等,湿地科学与管理,2006年11月,第2卷,第4期)公开了对滩地营建杨树抑螺防病林用来抑制钉螺种群。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发现杨树诸多的缺陷:如根系生长粗、木质硬,杨树砍伐后树根不易腐烂,不利于农田开发再利用;其次杨树容易生虫,导致周边农作物易产生病虫害。目前,也有报道通过植物源灭螺的相关报道,如(“植物源灭钉螺成分提取研究”,赵利琴等,湖北化工,1998年增刊)公开了以38种药用植物为试验材料对石螺、钉螺进行了浸杀试验,发现复筛植物果茄果实的有机溶剂提取物浓度为33mg/L时48h的浸杀打螺效果达100%,但是其提取过程十分复杂,步骤繁琐,提取成本高,不利于大规模推广应用。中国专利(CN1826902A)公开了一种鹅不食草提取物为原料的灭螺剂及其生产工艺,具体公开了一种以鹅不食草提取物为原料的灭螺剂及其生产工艺。生产工艺为:采摘、清洗-原料搅碎-乙醇浸提-药渣水煮-回收乙醇-合并上清液-浓缩、干燥成灭螺粉剂-成品包装,或浓缩液添加糖粉、面粉、阿拉伯树胶细粉压制成灭螺颗粒剂,鹅不食草提取物制成灭螺粉剂、灭螺颗粒剂配成0.1%的水溶液抑制钉螺离水上爬率为98.6%,未离水上爬钉螺死亡率达100%,该灭螺颗粒剂的抑螺效果相对较差,且难以对滩地等螺的抑制。中国专利(CN104521968A)公开了一种植物灭螺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该灭螺剂由以下组分组成:母药1-40%,助剂60-99%。其制备方法是:1)将茶粕脱除油脂;2)将茶粕粉加入到重量为茶粕粉重量的5-6倍的浓度为5%-18%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在85℃-105℃条件下浸泡4-5小时,得到浸泡液,再向浸泡液中加入重量为浸泡液重量5-20%的碱性蛋白酶,在55℃-75℃条件下浸泡10-14小时后,过滤,得滤液和滤饼,将滤饼干燥,得到助剂;3)将滤液用质量百分浓度为5%-10%的盐酸中和,直至不再析出沉淀,离心,去掉上层清液后得到下层沉淀,将下层沉淀干燥,得到母药;4)将母药和助剂粉碎至100-300目后混合均匀。该灭螺剂具有高效、低毒、环保、易降解、成本低廉和安全方便等优点。但是该步骤复杂,提取成本高,难以满足大规模生产应用。水松是世界孑遗植物,中国特有树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水松因自身特性,特别适合在湖区、湿地等水生环境中生长,目前,还没有关于采用水松提取物抑制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植物源抑螺药剂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抑螺作用的水松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的制备所述水松提取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是在于提供所述水松提取物的应用,将其作为抑螺药剂应用于灭螺,表现出灭螺效果好,对环境无污染,成本低等优点,特别适应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杀灭。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将新鲜水松植物原料切碎后,采用水浸出,固液分离,所得浸出液经过蒸发浓缩,即得。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松植物原料包括水松的根、茎和叶中至少一种。对于水松的根、茎和叶中包含的活性组分是不同的,根、茎和叶的水提取物都对螺类具有较好的灭活能力,而相对于叶和茎,具有灭螺作用的活性组分主要富集在根中,因此水松根的提取物对螺类的灭活效果更突出。较优选的方案,所述浸出的固液比为1:3~8kg/L,温度为5~45℃,时间为10~30h。较有优选的方案,所述浸出的固液比为1:4~6kg/L,温度为25~35℃,时间为20~28h。通过控制液固比、浸出温度及时间等条件,能够保证具有灭螺作用的活性组分的最大程度浸出。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松提取物,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水松提取物的应用,将其作为抑螺药剂应用。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松提取物直接添加在螺类生长水域中通过浸杀法灭螺,或者通过水稀释成水剂通过喷洒在滩地或沟渠两旁通过喷雾法灭螺。较优选的方案,所述水松提取物在螺类生长水域中的添加浓度为5~50g/L;所述水剂中水松提取物的浓度为10~100g/L。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对水松进行水提取可以获得对螺类具有较好灭活作用的活性组合物。该水松提取物对螺类如钉螺、石螺等具有灭活作用,特别是对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灭活能力强,可以对血吸虫的传播起到很好起到抑制作用。本专利技术的固液分离可以采用常规的固液分离方法,如离心、过滤等。本专利技术的浸出液经过加热蒸发水,使浸出液浓缩至原有体积的十分之一左右,得到水松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水松提取物在灭螺过程中可以对不同水域的螺类进行灭活。对于能控制水位的浅水区,可以采用浸杀法进行灭螺,如湿地浅水区、沟渠等钉螺孽生处,将浸出物撒播于水中浸杀螺类,水松提取物的浓度控制在5~50g/L;而滩地或者沟渠两旁等孽生的螺类采用喷洒法进行灭螺,先将适量浸出物溶解于水中,浓度控制在10~100g/L,然后进行喷雾灭螺。相对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材料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水松提取物的提取方法步骤简单、条件温和、成本低,满足工业化产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水松提取物的原料来源广,成本低,有利于推广应用。3)本专利技术的水松提取物对螺类具有较好的灭活作用,特别是对于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杀灭能力强,可以作为螺类的抑制药剂使用,且在使用过程中灭螺效果好,毒性低、安全环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药剂用量少,降低使用成本。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而本
技术实现思路
不受实施例限制。实验用钉螺采自洞庭湖水系万子湖,采后转入23℃温室饲养,选取7~8旋成螺,于无氯清水潮泥中喂养备用。表1试验样品信息实验采用浸泡法。将水松清洗后,分别将根、茎和叶切碎,分别在10L无氯清水中加2000g水松根、茎或叶切碎物质,通过30±1℃、24小时浸渍,离心分离,浸出液经加热浓缩,10L浸出液浓缩至1L。试验所用的水松浸出液以提纯后的溶液为基本液,分别配成一定浓度梯度的处理溶液,进行浸杀钉螺试验。实验采用处理溶液为100mL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鲜水松植物原料切碎后,采用水浸出,固液分离,所得浸出液经过蒸发浓缩,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新鲜水松植物原料切碎后,采用水浸出,固液分离,所得浸出液经过蒸发浓缩,即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松植物原料包括水松的根、茎和叶中至少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的固液比为1:3~8kg/L,温度为5~45℃,时间为10~30h。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松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浸出的固液比为1:4~6kg/L,温度为25~35℃,时间为20~28h。5.一种水松提取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卫赵轶侯晓丽孙梦莹杨广超戴孙强
申请(专利权)人:西施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