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1864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0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蓄水层处于种植层上,覆盖层处于蓄水层底面,种植层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层和碎石层;渗井处于蓄水层中且依次穿过覆盖层、种植层和微生物层,渗井顶端开口、底端密封且底端设有倒V字形的溢流挡板,溢流挡板的V字形上端和下端均开口,溢流挡板和渗井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渗井的侧壁设有若干导流管,所述导流管分别处于种植层、微生物层中且呈倾斜方向朝下设置,导流管上设有渗水孔且通过无纺布包裹;碎石层中设有侧壁带进水孔的排水盲管,排水盲管通过无纺布包裹且连接至雨水管道。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植被浅沟中的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提高了土壤透气性。

Soil improvement device suitable for vegetation shallow ditch sponge urban infrastructur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evice for improving soil vegetation suitable for shallow trench sponge of city infrastructure, aquifers in the cultivation layer, cover layer in the bottom aquifer, planting the layer below the layer and gravel layer from top to bottom with microorganisms in turn; seepage wells in aquifers and in turn through the cover layer, layer and layer of microbial cultivation well, the overflow baffle opening at the top end and the bottom end of the seal and the bottom end is provided with a reverse V shape, V shape of the overflow baffle are between upper and lower openings, overflow baffle and seepage well placed high concentration soil conditioner; seepage wells side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tube, the guide tube in the cultivation layer, respectively the microbial layer and arranged in inclined downward direction, the diversion pipe is provided with a water seepage hole and through the non-woven wrapping; the gravel layer is provided with a drainage blind side wall with the water inlet pipe, drainage pipes through non-woven bags Wrap and connect to the storm sewer.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of soil nutrient deficiency in the shallow furrow of vegetation, and improves the permeability of soi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海绵城市”理念在国内的不断发展,海绵城市基础设施逐渐在工程实践中应用。植被浅沟等具有净化和利用雨水功能的设施在道路绿化中的应用,有效的降低了雨水径流污染,提高了雨水利用率。但是,由于植被浅沟种植层上表层通常处于蓄水状态,表面土壤养分极易随溢流口进入雨水管流失,极少量能够到达植物根系及土壤下层。同时,下层土壤长期处于封闭状态,透气性较差,极易造成土壤板结。此外,城市道路中的污染雨水随径流进入植被浅沟,未被植物吸收的部分易于在土壤中堆积,对植物的生长造成危害。在公开的专利技术中,有关于植被浅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雨水利用及径流污染控制中,且相关公布专利极少,有关于植被浅沟土壤改良的专利暂未见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解决了植被浅沟中的土壤养分缺失的问题,提高了土壤透气性,避免土壤板结,同时降低土壤污染物含量。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包括蓄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微生物层4、碎石层5、排水盲管6和渗井7,所述蓄水层1处于种植层3上,所述覆盖层2处于蓄水层1底面,种植层3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层4和碎石层5;所述渗井7处于蓄水层1中且依次穿过覆盖层2、种植层3和微生物层4,所述渗井7顶端开口、底端密封且底端设有倒V字形的溢流挡板11,所述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和下端均开口,所述溢流挡板11和渗井7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12;所述渗井7的侧壁设有若干导流管13,所述导流管13分别处于种植层3、微生物层4中且呈倾斜方向朝下设置,所述导流管13上设有渗水孔14且通过无纺布包裹;所述碎石层5中设有侧壁带进水孔的排水盲管6,所述排水盲管6通过无纺布包裹且连接至雨水管道。优选地,所述渗井7的顶端固定铁丝网8。优选地,所述渗井7内壁设有一圈凸起的支撑梁17,所述支撑梁17上放置表面带有横纵交叉的过滤缝18的隔板10。优选地,所述隔板10上设有活性炭层9。优选地,所述隔板10的表面设有树脂过滤膜16。优选地,所述隔板10上设有环勾15。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具有提高植被浅沟土壤养分及净化雨水的作用,能够改善植被浅沟的土壤状态,保证植物的成活率,提高对雨水径流污染的净化能力。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渗井口细节的放大图。图4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包括蓄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微生物层4、碎石层5、排水盲管6和渗井7,所述蓄水层1处于种植层3上,所述覆盖层2处于蓄水层1底面,种植层3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层4和碎石层5;所述渗井7处于蓄水层1中且依次穿过覆盖层2、种植层3和微生物层4,所述渗井7顶端开口、底端密封且底端设有倒V字形的溢流挡板11,所述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和下端均开口,所述溢流挡板11和渗井7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12;所述渗井7的侧壁设有若干导流管13,所述导流管13分别处于种植层3、微生物层4中且呈倾斜方向朝下设置,所述导流管13上设有渗水孔14且通过无纺布包裹;所述碎石层5中设有侧壁带进水孔的排水盲管6,所述排水盲管6通过无纺布包裹且连接至雨水管道。本实施例中渗井7的顶端固定铁丝网8,渗井7内壁设有一圈凸起的支撑梁17,所述支撑梁17上放置表面带有横纵交叉的过滤缝18的隔板10,隔板10上设有活性炭层9,隔板10的表面设有树脂过滤膜16,隔板10上设有环勾15。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蓄水层1主要对道路的雨水径流进行蓄积;覆盖层2主要由树皮、树叶等组成,对土壤表层起到保护作用;种植层3内部放置通过合理配比有利于植物生长的营养土;微生物层4主要含有腐殖质及微生物,通过微生物分解腐殖质,为底层土壤提供养分。渗井7为具有雨水净化作用的渗井,由pvc材料制成,放置于植被浅沟地势最低处。铁丝网8密封渗井端部防止枯枝落叶及杂质进入渗井,活性炭层9吸附雨水中的污染物且可定期更换;pvc材料制成的隔板10上层覆盖一层树脂过滤膜16避免活性炭碎渣进入渗井内部。溢流挡板11和渗井7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12,由渗透膜包裹,随着水分慢慢渗入高浓度土壤改良剂中,渗透膜破裂,土壤改良剂和雨水混合,高浓度土壤改良剂可根据需要进行添加。正常状态下,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高于导流管13设置的位置,雨水经过活性炭的净化后与土壤改良剂混合进入导流管13,雨水最后从渗水孔14进入到种植层3和微生物层4中改善土壤;当渗井内水量超过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开口而形成的溢流口时,雨水从溢流口中流出,下渗到碎石层5进而进入到排水盲管6中,随雨水管道排出。此外,植被浅沟中存储的水量较小的时候,渗井中的水位较低,空气可以通过渗井口进入渗井,并经导流管及渗水口进入土壤中,提高土壤通透性。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微生物层(4)、碎石层(5)、排水盲管(6)和渗井(7),所述蓄水槽(1)处于种植层(3)上,所述覆盖层(2)处于蓄水层(1)底面,种植层(3)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层(4)和碎石层(5);所述渗井(7)处于蓄水层(1)中且依次穿过覆盖层(2)、种植层(3)和微生物层(4),所述渗井(7)顶端开口、底端密封且底端设有倒V字形的溢流挡板(11),所述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和下端均开口,所述溢流挡板(11)和渗井(7)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12);所述渗井(7)的侧壁设有若干导流管(13),所述导流管(13)分别处于种植层(3)、微生物层(4)中且呈倾斜方向朝下设置,所述导流管(13)上设有渗水孔(14)且通过无纺布包裹;所述碎石层(5)中设有侧壁带进水孔的排水盲管(6),所述排水盲管(6)通过无纺布包裹且连接至雨水管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植被浅沟海绵城市基础设施的土壤改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蓄水层(1)、覆盖层(2)、种植层(3)、微生物层(4)、碎石层(5)、排水盲管(6)和渗井(7),所述蓄水槽(1)处于种植层(3)上,所述覆盖层(2)处于蓄水层(1)底面,种植层(3)下方由上至下依次设有微生物层(4)和碎石层(5);所述渗井(7)处于蓄水层(1)中且依次穿过覆盖层(2)、种植层(3)和微生物层(4),所述渗井(7)顶端开口、底端密封且底端设有倒V字形的溢流挡板(11),所述溢流挡板(11)的V字形上端和下端均开口,所述溢流挡板(11)和渗井(7)之间放置高浓度土壤改良剂(12);所述渗井(7)的侧壁设有若干导流管(13),所述导流管(13)分别处于种植层(3)、微生物层(4)中且呈倾斜方向朝下设置,所述导流管(13)上设有渗水孔(14)且通过无纺布包裹;所述碎石层(5)中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丹萍杨志龙张茜王袁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农尚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