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麒然专利>正文

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16982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2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当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及时监控到车内有乘客滞留且车内环境危险的紧急状况,并能及时触发控制单元自动开启车窗或空调启动并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最快速度的解除车内的危险状况,保障车内人的安全。

Passenger detention vehicle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IOT based passengers stranded car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control system includes a monitoring unit, a control unit and an alarm unit, monitoring unit includes infrared monitoring sensor, temperature sensor, gas sensor, when a passenger car and the car reached the dangerous situation of environmental harm to human, trigger a control unit and an alarm unit of work. The utility model can timely monitoring to car passengers and car environmental risk emergency, and can trigger the automatic control unit to open the window and air conditioning start and trigger an alarm alarm, the fastest speed of the lift dangerous situation inside the car, the vehicle's safety and securit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属于物联网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汽车的普及,车辆行驶安全问题已经引起较大的重视,但对于车辆内部安全同样需要更多的关注。在天气炎热或是较为寒冷的时候不少人因为车内温度适宜喜欢在车内小睡,但在车辆使用空调的情况下,留在车内睡觉,很容易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严重时会发生生命危险。车内人员在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时自己不能及时自救而车外人员又很难第一时间发现车内异常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能够及时监控到车内有乘客滞留且车内环境危险的紧急状况,并能及时触发控制单元自动开启车窗或空调启动并触发报警装置进行报警,最快速度的解除车内的危险状况,保障车内人的安全。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用于监测车内有无乘客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用于车内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同步工作,当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单元上传的数据判定车内是否有乘客滞留、车内环境是否危险,控制车窗、空调执行相应的操作,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报警单元,包括报警指示灯、喇叭、振动传感器以及通讯设备,控制喇叭、车灯以及通讯设备发出警报,向附近的人和车主发出救援信号或向。进一步的,所述系统是在汽车关门熄火的状态下自动启动的。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存在滞留人员的过程为:采用Arduino中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检测人发出的红外线,并将感应的红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进一步的,所述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车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则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进一步的,所述监测单元中的气体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当车内氧气含量较低或者车内CO和CO2浓度超标时,立即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进一步的,报警单元被触发后报警指示灯闪烁、喇叭大声发出警报,并能够通过app或者短信电话的方式向指定的通讯设备终端发送信息,告诉车外人员目前车内乘客正处在生命危险中。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单元判断出车内有乘客滞留且车内环境危险时能够开启天窗、侧窗和车内空调外循环来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进一步的,所述振动传感器在汽车受到击打、撞击或移动汽车时监测到振幅后传送到控制器中,控制器根据震动的强度会发出警报声。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系统中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能够及时监测到汽车关门熄火后车内是否还有人活动,温度传感器能够及时监控汽车内的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发生窒息;气体传感器能够检测到汽车内部有害气体是否超标,三种传感器同步工作,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反应迅速,能够在第一时间对车内乘客进行解救,减少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充分保障了车内人员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包括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用于监测车内有无乘客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用于车内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同步工作,当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单元上传的数据判定车内是否有乘客滞留、车内环境是否危险,控制车窗、空调执行相应的操作,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报警单元,包括报警指示灯、喇叭、振动传感器以及通讯设备,控制喇叭、车灯以及通讯设备发出警报,向附近的人和车主发出救援信号或向制定的通讯设备终端发送信息。工作原理及判断方法:本技术的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只能在汽车关门熄火的状态下才能自动启动,当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检测到人发出的红外线,并将感应的红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气体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当车内氧气含量较低或者车内CO和CO2浓度超标时,立即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温度传感器能够检测车内的温度,当温度超过设定值时则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控制单元判断出车内有乘客滞留且车内环境危险时能够开启天窗、侧窗和车内空调外循环来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报警单元被触发后报警指示灯闪烁、喇叭大声发出警报,并能够通过app或者短信电话的方式向指定的通讯设备终端发送信息,告诉车外人员目前车内乘客正处在生命危险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用于监测车内有无乘客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用于车内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同步工作,当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单元上传的数据判定车内是否有乘客滞留、车内环境是否危险,控制车窗、空调执行相应的操作,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报警单元,包括报警指示灯、喇叭、振动传感器以及通讯设备,控制喇叭、车灯以及通讯设备发出警报,向附近的人和车主发出救援信号或向指定的设备终端发送信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测单元,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监测单元包括用于监测车内有无乘客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用于车内温度监测的温度传感器、用于车内氧气及有害气体含量监测的气体传感器,三种传感器同步工作,当车内有乘客并且车内环境达到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状况时,触发控制单元和报警单元进行工作;控制单元,根据监测单元上传的数据判定车内是否有乘客滞留、车内环境是否危险,控制车窗、空调执行相应的操作,解除车内会对人体造成危害的危险环境;报警单元,包括报警指示灯、喇叭、振动传感器以及通讯设备,控制喇叭、车灯以及通讯设备发出警报,向附近的人和车主发出救援信号或向指定的设备终端发送信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是在汽车关门熄火的状态下自动启动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乘客滞留车内监测及预警管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判定存在滞留人员的过程为:采用Arduino中的红外人体监测传感器检测人发出的红外线,并将感应的红外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电信号经检测处理后产生报警信号。4.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麒然
申请(专利权)人:孙麒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