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9266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新型鞋,该鞋包括鞋帮、第二鞋底、导液管、弹簧、压板、液体囊、第一鞋底、空气腔、储液盒、注液孔、压杆、踏板、足弓、贯穿腔、导液槽、汇流槽、控制开关、操作手柄、操作杆、漏水口、垫圈、联结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踩踏机构将液体囊的液体通过导液管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对脚趾和脚趾间部位进行杀菌,通过储液盒给液体囊输入液体,通过踩踏机构能够达到防震作用。

A new type of sho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of shoes, the shoes comprise uppers, soles, second guide tube, spring plate, liquid, capsule, sole, the first air cavity, a liquid storage box, liquid injection hole, a pressing rod, a pedal, arch, through the cavity, a guide groove, groove, bus control switch, operating handle Water Leakage, operating rod, mouth, washer, joint nu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rough the liquid sac treading mechanism liquid through the liquid guide tube to produce a spray of liquid into the guide groove and finally into the bus slot to sterilize the toes and between the toes position through the liquid storage box to the liquid sac input liquid through the pedal mechanism to earthquak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鞋
本技术涉及鞋领域,具体是通过挤压消毒液水喷出,对鞋进行消毒。
技术介绍
在全世界,有很大部分的人有香港脚,患有脚气。这样导致了他们不仅不能穿不透气的鞋同时在别人面前也有很沉重的心理压力,严重的造成了心理问题。而患有脚气的脚一般需要在固定的地方长时间浸泡相应的液体进行杀菌消毒,这特别是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非常不方便,针对目前的现状,专利技术为一适合室内使用,休闲时穿的鞋,此外该专利技术还可以根据人们对液体的需要用于保健等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鞋,具体是通过踩踏机构将液体囊的液体通过导液管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通过储液盒给液体囊输入液体,通过踩踏机构能够达到防震作用,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和调节储液盒流入到液体囊内的液体流量。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鞋,该鞋包括鞋帮、第二鞋底、导液管、弹簧、压板、液体囊、第一鞋底、空气腔、储液盒、注液孔、压杆、踏板、足弓、贯穿腔、导液槽、汇流槽、控制开关、操作手柄、操作杆、漏水口、垫圈、联结螺母;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第二鞋底,第一鞋底位于第二鞋底上面与其部分粘接,在第一鞋底和第二鞋底之间存在有液体囊和空气腔,空气腔位于液体囊上面,踩踏机构位于第一鞋底上面;第二鞋底后半部分内被掏空的地方放置了液体囊,所述空气腔为所述放置的液体囊和第一鞋底之间存在的缝隙;所述踩踏机构包括踏板、压杆、弹簧、压板,各机构的具体连接为在踏板下面连有四根压杆,在每根压杆下面连有压板,在每根压杆上套有弹簧,弹簧上端与踏板部分相连,弹簧下端成自由状态;所述压杆的分布位置为:有两根压杆在脚后跟区域,主要承受脚后跟的作用力,有两根压杆在脚掌前沿区域,主要用于承受脚掌其他部位对鞋底的作用力;所述第一鞋底有导液槽、汇流槽、贯穿腔;所述导液槽共有四条,导液管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汇聚到汇流槽,导液槽为第一鞋底上的凹槽,各个导液槽在两个相邻脚趾之间的下方;所述贯穿腔共有四个,呈倒置的圆台状,其上孔的半径大于下孔的半径,每个贯穿腔用于通过所述相对应的踩踏机构的压杆;所述第二鞋底内含有液体囊、导液管;所述液体囊在足弓正下方的部分为一定角度的倾斜面,该角度的值3.0°~3.9°;在脚后跟位置与储液盒相连,在另一端连有四根导液管;所述足弓为踏板内凹部分,其对应着人的脚掌的脚弓位置;所述导液管为第二鞋底和第一鞋底中的槽,在转角处为弯型结构,导液管的一端口与液体囊相连,连接方式可以是液体囊的四个出液孔分别通过四个塑性接头连入槽中即与导液管相连,在各连接处可以涂有密封性物质如树脂涂敷膜,导液管另一端口与导液槽相连,在各连接处可以涂有密封性物质如树脂涂敷膜,所述四个导液管并排且和对应的导液槽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所述压板位于空气腔中,当踩踏机构不受力时,位于脚后跟区域的两个压板正好与液体囊上表面接触;所述储液盒位于现有鞋后面用于储存液体与现有鞋子成一个整体,在其上方设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高于液体囊上表面,在储液盒的管道上设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和调节储液盒流入到液体囊内的液体流量;所述控制开关位于储液盒的管道上,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杆、漏水口、垫圈、联结螺母。所述鞋帮和鞋底为一整体。所述储液盒的形状和为液体囊所提供的液体可根据需求改变。所述第二鞋底底部的材料应防滑耐磨如可选用硬质橡胶等,第二鞋底其他部分和第一鞋底的材质相同,可选用弹性较差的聚合物。所述液体囊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如弹性塑料,当不受压或者受压较小时,在弹性的效果作用下经过液体和空气回流胀回到不受压时的饱满状态或者受压较小的状态。所述导液管、导液槽和汇流槽表面材料不会使液体发生扩散、流失。所述树脂涂敷膜厚度在1~100um之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通过踩踏机构将液体囊的液体通过导液管产生喷雾状液体流入导液槽最后流入汇流槽对脚趾和脚趾间部位进行杀菌,通过储液盒给液体囊输入液体,通过踩踏机构能够达到防震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液体囊、储液盒及导液管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踩踏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踩踏机构与第一鞋底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第一鞋底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控制开关结构和安装位置示意图。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鞋帮;2-第二鞋底;3-导液管;4-弹簧;5-压板;6-液体囊;7-第一鞋底;8-空气腔;9-储液盒;10-注液孔;11-压杆;12-踏板;13-足弓;14-贯穿腔;15-导液槽;16-汇流槽;17-控制开关;18-操作手柄;19-操作杆;20-漏水口;21-垫圈;22-联结螺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仅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并不代表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鞋的实际结构。一种新型鞋,包括鞋帮1、第二鞋底2、导液管3、弹簧4、压板5、液体囊6、第一鞋底7、空气腔8、储液盒9、注液孔10、压杆11、踏板12、足弓13、贯穿腔14、导液槽15、汇流槽16、控制开关17、操作手柄18、操作杆19、漏水口20、垫圈21、联结螺母22;一种新型鞋主要由鞋帮1、鞋底、踩踏机构、液体囊6、储液盒9、控制开关17组成。参见图1所示,图1仅示意性地表示出一种新型鞋侧面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鞋帮1和鞋底为一整体,为正常鞋子的结构。所述鞋帮1为现有鞋帮1,根据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为各种样式。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7、第二鞋底2,第一鞋底7位于第二鞋底2上部,第一鞋底7前半部分和第二鞋底2相连,第一鞋底7后半部分只有很少部分和第二鞋底2相连,连接材料可选用树脂涂敷膜将第一鞋底7和第二鞋底2连接为一个整体,第一鞋底7后半部分和第二鞋底2之间夹有液体囊6和空气腔8,空气腔8位于液体囊6上面也即第一鞋底7和液体囊6之间构成空气腔8。所述液体囊6位于第二鞋底2内,足弓13正下方的部分为一定角度的倾斜面,在脚后跟位置与储液盒9相连,在另一端连有四根导液管3。所述树脂涂敷膜厚度在1~100um之间。所述空气腔8是在第二鞋底2后半部分内被掏空的地方放置了液体囊6之后,由所述放置的液体囊6和第一鞋底7之间存在的缝隙。所述在第一鞋底7上有踩踏机构,其包括踏板12、压杆11、弹簧4、压板5。所述导液槽15和汇流槽16位于第一鞋底7,导液槽15共有四条,导液管3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15汇聚到汇流槽16。所述储液盒9位于现有鞋后面用于储存液体,在其上方设有注液孔10。所述注液孔10高出储液盒9的部分外表面有螺纹。所述控制开关17位于储液盒9的管道上。参见图2所示,图2仅示意性地表示出一种新型鞋的液体囊6、储液盒9及导液管3的结构和连接关系。所述液体囊6在足弓13正下方为一倾斜面,该角度的值3.0°;脚后跟正下方为平面A,足弓13前沿正下方为平面B,且平面A要高于B,有利于液体从脚后跟区域往脚趾方向流,其他方向的面与第二鞋底2贴合。所述液体囊6为具有弹性的材料如弹性塑料,当不受外力压缩或外力较小时能够瞬间通过导液管3与外部空气接触产生回流恢复之前状态。所述液体囊6与四根导液管3想通,在接口处可设有塑性接头,接头固定在鞋底处,可防止液体囊6在被压缩过程中液体流到液体囊6和第二鞋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鞋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包括鞋帮(1)、第二鞋底(2)、导液管(3)、弹簧(4)、压板(5)、液体囊(6)、第一鞋底(7)、空气腔(8)、储液盒(9)、注液孔(10)、压杆(11)、踏板(12)、足弓(13)、贯穿腔(14)、导液槽(15)、汇流槽(16)、控制开关(17)、操作手柄(18)、操作杆(19)、漏水口(20)、垫圈(21)、联结螺母(22);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7)、第二鞋底(2),第一鞋底(7)位于第二鞋底(2)上面与其部分粘接,在第一鞋底(7)和第二鞋底(2)之间存在有液体囊(6)和空气腔(8),空气腔(8)位于液体囊(6)上面,踩踏机构位于第一鞋底(7)上面;第二鞋底(2)后半部分内被掏空的地方放置了液体囊(6),所述空气腔(8)为所述放置的液体囊(6)和第一鞋底(7)之间存在的缝隙;所述踩踏机构包括踏板(12)、压杆(11)、弹簧(4)、压板(5),各机构的具体连接为在踏板(12)下面连有四根压杆(11),在每根压杆(11)下面连有压板(5),在每根压杆(11)上套有弹簧(4),弹簧(4)上端与踏板(12)部分相连,弹簧(4)下端成自由状态;所述压杆(11)的分布位置为:有两根压杆(11)在脚后跟区域,主要承受脚后跟的作用力,有两根压杆(11)在脚掌前沿区域,主要用于承受脚掌其他部位对鞋底的作用力;所述第一鞋底(7)有导液槽(15)、汇流槽(16)、贯穿腔(14);所述导液槽(15)共有四条,导液管(3)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15)汇聚到汇流槽(16),导液槽(15)为第一鞋底(7)上的凹槽,各个导液槽(15)在两个相邻脚趾之间的下方;所述贯穿腔(14)共有四个,呈倒置的圆台状,其上孔的半径大于下孔的半径,每个贯穿腔(14)用于通过所述相对应的踩踏机构的压杆(11);所述第二鞋底(2)内含有液体囊(6)、导液管(3);所述液体囊(6)在足弓(13)正下方的部分为一定角度的倾斜面,该角度的值3.0°~3.9°;在脚后跟位置与储液盒(9)相连,在另一端连有四根导液管(3);所述足弓(13)为踏板(12)内凹部分,其对应着人的脚掌的脚弓位置;所述导液管(3)为第二鞋底(2)和第一鞋底(7)中的槽,在转角处为弯型结构,导液管(3)的一端口与液体囊(6)相连,连接方式可以是液体囊(6)的四个出液孔分别通过四个塑性接头连入槽中即与导液管(3)相连,在各连接处可以涂有密封性物质如树脂涂敷膜,导液管(3)另一端口与导液槽(15)相连,在各连接处可以涂有密封性物质如树脂涂敷膜,所述四个导液管(3)并排且和对应的导液槽(15)位于同一纵切面上;所述压板(5)位于空气腔(8)中,当踩踏机构不受力时,位于脚后跟区域的两个压板(5)正好与液体囊(6)上表面接触;所述储液盒(9)位于现有鞋后面用于储存液体与现有鞋子成一个整体,在其上方设有注液孔(10);所述注液孔(10)高于液体囊(6)上表面,在储液盒(9)的管道上设有控制开关,用于控制和调节储液盒(9)流入到液体囊(6)内的液体流量;所述控制开关(17)位于储液盒(9)的管道上,包括操作手柄(18)、操作杆(19)、漏水口(20)、垫圈(21)、联结螺母(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鞋,其特征在于:该鞋包括鞋帮(1)、第二鞋底(2)、导液管(3)、弹簧(4)、压板(5)、液体囊(6)、第一鞋底(7)、空气腔(8)、储液盒(9)、注液孔(10)、压杆(11)、踏板(12)、足弓(13)、贯穿腔(14)、导液槽(15)、汇流槽(16)、控制开关(17)、操作手柄(18)、操作杆(19)、漏水口(20)、垫圈(21)、联结螺母(22);所述鞋底分为第一鞋底(7)、第二鞋底(2),第一鞋底(7)位于第二鞋底(2)上面与其部分粘接,在第一鞋底(7)和第二鞋底(2)之间存在有液体囊(6)和空气腔(8),空气腔(8)位于液体囊(6)上面,踩踏机构位于第一鞋底(7)上面;第二鞋底(2)后半部分内被掏空的地方放置了液体囊(6),所述空气腔(8)为所述放置的液体囊(6)和第一鞋底(7)之间存在的缝隙;所述踩踏机构包括踏板(12)、压杆(11)、弹簧(4)、压板(5),各机构的具体连接为在踏板(12)下面连有四根压杆(11),在每根压杆(11)下面连有压板(5),在每根压杆(11)上套有弹簧(4),弹簧(4)上端与踏板(12)部分相连,弹簧(4)下端成自由状态;所述压杆(11)的分布位置为:有两根压杆(11)在脚后跟区域,主要承受脚后跟的作用力,有两根压杆(11)在脚掌前沿区域,主要用于承受脚掌其他部位对鞋底的作用力;所述第一鞋底(7)有导液槽(15)、汇流槽(16)、贯穿腔(14);所述导液槽(15)共有四条,导液管(3)流出的液体通过导液槽(15)汇聚到汇流槽(16),导液槽(15)为第一鞋底(7)上的凹槽,各个导液槽(15)在两个相邻脚趾之间的下方;所述贯穿腔(14)共有四个,呈倒置的圆台状,其上孔的半径大于下孔的半径,每个贯穿腔(14)用于通过所述相对应的踩踏机构的压杆(11);所述第二鞋底(2)内含有液体囊(6)、导液管(3);所述液体囊(6)在足弓(13)正下方的部分为一定角度的倾斜面,该角度的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明朱正清田岗熊国良成俊良刘少锋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交通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