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缓冲块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3753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50
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1),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10)中具有多个凹口(100)和多个缓冲块(102),每个凹口在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10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102)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

Outer sole for shoes with cushion block

Used for a shoe sole (1), the outer sole in the shoe heel part (10) having a plurality of recesses (100) and a plurality of buffer block (102), under the surface of each recess is in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for the sole (101) having an opening (100a), buffer block according to each recess (100) at least one of the buffer block (102) positioned in the recess (100), and the buffer block relative to the surface in the buffer block deformation (101) partially prominent, each buffer block (102) on the whole or part of the periphery of the the lower surface (101) around, and each buffer can elastic deformation so as to be able to at least partially compressed in the corresponding recess (100). Each buffer block (102) at the top of the protruding part (12a) has a contact with the ground contact surface (102b), the contact surface in the whole periphery by a concave surface (102c) to the buffer block (102) extending within the contact surface, elastic deformation, and the contact surface is allowed by the concave surface (102c) reduced the curvature of the extrusion buffer block (10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具有缓冲块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以及配有这种外鞋底的鞋子,这种外鞋底和这种鞋子尤其适于其足部有与老化有关的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人步行。
技术介绍
足部老化研究表明,足部随年龄自然变化:-足跟处的脂肪堆逐年僵化。-足前部处出现外翻变形、爪形足趾或者锤形足趾。-足部中央部分处足弓下垂,引起足部内转和足部变大,导致平足。足跟处的脂肪堆是一个生物组织,当足跟接触地面时,可吸收冲击。足跟处该脂肪堆的僵化,会引起胶原蛋白减少、纤维弹性降低以及水和脂肪的存在减少。这种僵化致使足部自然吸收能力降低,在足跟接触地面时,由于冲击波沿下肢快速传播,会产生不良影响。此外,老年人步行的分析表明,足部在结构上和生理上的逐年变化,导致足部着地(足跟/地面触及)平放。足前部处的外翻变形、爪形足趾引起对足趾的弯曲角度的限制、增大平衡困难、改变步态,其实际上表现为步子展开更受限、不太利落、向前行进的能力低。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263469提出一种外鞋底,其通常也称为耐磨鞋底,适于步行。该外鞋底在鞋跟部分及其前部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可变形的中空缓冲块,每个凹口在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中空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中空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突出。每个可变形的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能弹性变形以便在缓冲块与地面接触时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在这种鞋底中,每个缓冲块设计成可在接地冲击时变形,至少伴随缓冲块的水平剪应力,进行垂直变形和横向变形(参见图2c)。美国专利申请US2013/0263469中描述的外鞋底当然适于步行,但是相反不适于老化变形的足部。特别是,缓冲块的变形,尤其是带有水平剪应力,会在步行时导致足部不稳。因此,缓冲块的变形使该鞋底不适于其足部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人步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所述外鞋底便于平稳步行,在足跟触及地面时有效缓冲冲击,所述外鞋底特别适于其足跟处的脂肪堆逐年僵化的足部。这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特别但不专门适于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足部。因此,根据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标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每个缓冲块在其突出部分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向缓冲块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根据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所述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根据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和多个缓冲块,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中具有一个开口,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根据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也在于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鞋跟部分中具有一个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和多个缓冲块,所述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并且能弹性变形。鞋跟部分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所述外鞋底具有以下特征(a)和(b)的一个和/或另一个:(a)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与缓冲块的位于内鞋跟区域(ZI)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与缓冲块的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e);和/或(b)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分布成,缓冲块越远离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分开该缓冲块的重心与所述纵向中轴线(M)的侧向距离(DL)越大。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便于步行时行进。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更具体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突出的能弹性变形的缓冲块,缓冲块便于其足部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尤其是足前部外翻变形、具有爪形或锤形足趾的人在步行时行进。这种新型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特别是但不专门适于与老化有关的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变化的足部。因此,根据第五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也在于一种鞋底,所述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多个能弹性变形的前部缓冲块,前部缓冲块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前部部分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至少部分地突出,并且前部缓冲块允许在其弹性地恢复其初始形状时有利于足部向前行进。该鞋底的特征在于,一个内跖趾节([CQ])和一个外跖趾节([CO])相交于一个跖趾中间点(C);第一前部缓冲块在外跖趾节([CO])上定位在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距离等于外跖趾节([CO])的长度的四分之一的点(O1)处;第二前部缓冲块基本上沿着与所述鞋底的鞋跟部分的纵向中轴线(M)平行的纵向方向定位在所述鞋底的前端与第一前部缓冲块之间;第三前部缓冲块在内跖趾节([CQ])上定位在相对于跖趾中间点(C)距离等于内跖趾节([CQ])的长度的三分之一的点(Q1)处;并且,第四前部缓冲块基本上沿着与鞋底的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平行的纵向方向定位在所述鞋底的前端与第三前部缓冲块之间。本专利技术的目标也在于一种鞋子,其特别适于其足部在生理上和/或结构上发生老化变化的人,所述鞋子具有上述耐磨的外鞋底。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变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和优点将显示出来,具体实施变型是作为本专利技术的非限制性实施例并参照附图进行描述的,在附图中:-图1是配有外鞋底的鞋子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外鞋底的一个具体实施变型的仰视图。-图3是图2所示外鞋底的鞋跟部分在后部缓冲块处沿图2中lll-lll剖面的横剖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缓冲块的用于鞋子的外鞋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鞋跟部分(10)中具有多个凹口(100)和多个缓冲块(102),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10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102)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6 FR 1462529;2014.12.16 FR 1462530;2014.11.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鞋跟部分(10)中具有多个凹口(100)和多个缓冲块(102),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10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102)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在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凸曲面(102d)向缓冲块(102)外延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外鞋底,其具有材料层(C2),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成型成相对于所述材料层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且,缓冲块的所述凸曲面(102d)将所述材料层(C2)的下表面(102e)连接于缓冲块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5.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鞋跟部分(10)中具有多个凹口(100)和多个缓冲块(102),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所述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10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102)内延长,所述接触表面能弹性变形,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允许利用所述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在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凸曲面(102d)向缓冲块(102)外延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外鞋底,其具有材料层(C2),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成型成相对于所述材料层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且,缓冲块的所述凸曲面(102d)将所述材料层(C2)的下表面(102e)连接于缓冲块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9.一种用于鞋子的外鞋底(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鞋跟部分(10)中具有多个凹口(100)和多个缓冲块(102),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01)中具有一个开口(100a),缓冲块按照每个凹口(100)至少一个缓冲块(102)的方式部分地定位在所述凹口(100)中,并且在缓冲块不变形时缓冲块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部分地突出,每个缓冲块(10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01)围绕,并且每个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每个缓冲块(102)在其突出部分(12a)的顶部具有一个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凹曲面(102c)向缓冲块(102)内延长,并且所述接触表面在其整个周边上由一个凸曲面(102d)向缓冲块(102)外延长。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外鞋底,其具有材料层(C2),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成型成相对于所述材料层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且,缓冲块的所述凸曲面(102d)将所述材料层(C2)的下表面(102e)连接于缓冲块的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的大部分在非变形状态下定位在相应的凹口(100)内。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是一个实心件。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凹口(100)中围绕缓冲块(102)的空间大得足以使所述缓冲块(102)的在缓冲块变形之前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突出的突出部分(102a)能够在垂直于所述外鞋底的下表面(101)的压缩力(F)的作用下进行弹性变形,而不经受径向压缩。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至少缓冲块(102)的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01)突出的突出部分(102a)形成一个回转实心体,缓冲块的中央对称轴线(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下表面(101)。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能弹性变形以便能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1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设计成,当所述外鞋底在静止状态相对于刚性水平平表面、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优选地在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所述外鞋底的整个表面上承受垂直压缩力时,能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00)内。1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设计成,至少当所述外鞋底在静止状态相对于刚性水平平表面S、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尤其是在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所述外鞋底的整个表面上承受垂直压缩力时,获得利用凹曲面(102c)的曲率的减小来挤压缓冲块(102)。1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的数量在鞋跟部分(10)的纵向中轴线(M)的两侧相同。1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鞋跟部分(10)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10a)与缓冲块(102-1)的位于内鞋跟区域(ZI)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10a)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在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与缓冲块(102-E)的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10)的所述后部部分(10a)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e)。2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鞋跟部分(10)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在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10a)与缓冲块(102-1)的位于内鞋跟区域(ZI)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的所述后部部分(10a)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i),小于所述外鞋底的总长度(L)的20%,尤其是小于所述外鞋底的总长度(L)的17%。2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鞋跟部分(10)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在鞋跟区域(10)的后部部分(10a)与缓冲块(102-E)的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沿纵向中轴线(M)的方向最远离鞋跟区域(10)的所述后部部分(10a)的重心之间沿纵向中轴线(M)纵向测得的最大纵向距离(Le),在所述外鞋底的总长度(L)的12%至35%之间,尤其是所述外鞋底的总长度(L)的15%至30%之间。2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鞋跟部分(10)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102)分布成,缓冲块(102)越远离鞋跟区域的后部部分(10a),分开该缓冲块(102)的重心与所述纵向中轴线(M)的侧向距离(DL)越大。2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鞋跟部分(10)在侧面由纵向中轴线(M)分成一个内鞋跟区域(ZI)和一个外鞋跟区域(ZE);并且,位于外鞋跟区域(ZE)中的缓冲块(102)分布成,通过这些缓冲块(102)的重心的线(C)是一条曲线(LC),该曲线的凹部朝向所述纵向中轴线(M)。2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用弹性体制成,尤其是用热塑性弹性体(TPE)制成,尤其是用聚氨酯热塑性弹性体(TPU)制成。2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缓冲块(102)用硬度约为30至55肖氏硬度A的材料制成,尤其是用硬度为30至35肖氏硬度A的材料制成。2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的下表面(101)和缓冲块(102)在非变形状态下与地面接触的接触表面(102b)之间的最大距离d小于1毫米,尤其是基本上等于0.5毫米。2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缓冲块(102)在非变形状态下的直径(D1)在7毫米至12毫米之间。2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11)中具有多个前部缓冲块(112),前部缓冲块能弹性变形,并且前部缓冲块在非变形状态下相对于前部部分(11)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11)至少部分地突出。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前部缓冲块(112)能够弹性地恢复其初始形状,以便有利于足部向前行进。30.根据权利要求28或29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前部缓冲块(112)的突出部分(112a)的顶部在非变形状态下形成前部缓冲块(112)的与地面接触的一个凸起的接触表面(112b)。31.根据权利要求28至30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至少前部缓冲块的在前部缓冲块(112)不变形时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11)突出的突出部分(112a)形成一个回转实心体,前部缓冲块的中央对称轴线(A)基本上垂直于所述下表面(111)。32.根据权利要求30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前部缓冲块(112)的凸起的接触表面(112b)基本上呈球形。33.根据权利要求28至32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鞋底在其前部部分中具有多个凹口(110),每个凹口在所述外鞋底的用于与地面接触的下表面(111)中具有一个开口(110a);前部缓冲块(112)按照每个凹口至少一个缓冲块的方式定位在所述凹口中;每个前部缓冲块(112)在其整个或部分周边上由所述下表面(111)围绕,并且每个前部缓冲块能弹性变形以便在前部缓冲块(112)与地面接触时能至少部分地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34.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凹口(110)中围绕一个前部缓冲块(112)的空间大得足以使所述前部缓冲块的在前部缓冲块(112)不变形时相对于所述下表面(111)突出的突出部分(112a)在与地面接触时进行弹性变形,而不经受径向压缩。35.根据权利要求33或34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前部缓冲块(112)能弹性变形以便能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内。36.根据权利要求35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前部缓冲块(112)设计成,当所述外鞋底在静止状态相对于刚性水平平表面、在至少60千克的负荷下优选地在60千克至180千克之间的负荷下、在所述外鞋底的整个表面上承受垂直压缩力时,能完全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37.根据权利要求28至36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前部缓冲块(112)设计成能至少部分地弹性压缩在相应的凹口(110)内,不经受侧向剪应力,也不经受侧向移动。38.根据权利要求28至37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特征在于,每个前部缓冲块(112)是一个实心件。39.根据权利要求28至38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鞋底,其具有材料层(C2),其特征在于,前部缓冲块(112)成型成相对于所述材料层的下表面(102e)突出;并且,每个前部缓冲块(112)的整个表面在非变形状态下是凸起的,优选地基本上呈球形。40.根据前述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C·利兰
申请(专利权)人:达玛赛维波斯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