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文喜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4559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包括主体、上盖、吸盘以及气密压块,上盖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气密压块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连接,上盖、主体以及吸盘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通过压力压紧即可完成吸合,将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并与真空吸孔接触即可完成密封吸合,向上提拉,气密压块离开气孔,即可完成吸盘的分离,因此无需用力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

Novel vacuum sucker cu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new type vacuum suction cup, which comprises a main body, an upper cover, and the air pressure suction block, the middle of the upper cover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ir pressure block relative to one end of the upper cover is a set screw, screw passes through the through hole extending from the upper cover surface, and through the air pressure. The block ring is connected between the upper cover and body and the chuck assembly connected each other, the middle of the main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hole, air pressing block extends into the pores when closed, air pressure blocks out of stomata, stomatal cond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can be completed without pressure by pressing pull, airtight pressing block extends into the pores and the vacuum suction holes can complete the sealing contact pull, pull the air pressure, left block pores, can complete the sucker separation, so no need to complete the hard pull, not dumping, lightly to pick up to the table isolated, very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盘,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
技术介绍
真空吸盘是一种通过真空度来维持两物体附着不分离的技术。有工业应用和民间应用之分,在工业上通过改变吸盘的真空度来实现搬运、迁移过程中的“拿”与“放”,配合实现自动化机械化。但是现有的吸盘都是需要按压才能完成吸合,在取下时,也需要使用较大的力气,因此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需用力即可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包括主体、上盖、吸盘以及气密压块,上盖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气密压块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连接,上盖、主体以及吸盘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主体与上盖之间通过螺丝锁紧连接,吸盘安装于主体的底部开口端。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吸盘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装配腔,所述装配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真空吸孔,所述真空吸孔正对气孔设置,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中并密封吸盘上的真空吸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装配腔的底部开口端设置有一个底卡,底卡上设置有卡扣,装配腔内设置有卡扣槽,底卡通过卡扣与卡扣槽装配。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底卡上设置有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无需通过压力压紧即可完成吸合,将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并与真空吸孔接触即可完成密封吸合,向上提拉,气密压块离开气孔,即可完成吸盘的分离,因此无需用力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本说明书(包括任何附加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任一特征,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只是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例子而已。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主体4、上盖6、吸盘1以及气密压块5,上盖6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8,气密压块5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1连接,上盖6、主体4以及吸盘1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4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9,气密压块5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本实施例中,主体4与上盖6之间通过螺丝3锁紧连接,吸盘1安装于主体4的底部开口端,吸盘1的中间设置有一个装配腔,装配腔的底面上开设有真空吸孔11,真空吸孔11正对气孔9设置,气密压块5伸入于气孔9中并密封吸盘1上的真空吸孔11,装配腔的底部开口端设置有一个底卡1,底卡1上设置有卡扣10,装配腔内设置有卡扣槽,底卡1通过卡扣与卡扣槽装配,底卡1上设置有气孔2。使用时,拿捏住气密压块圈,此时气密压块5从气孔内拉出,此时整个真空吸孔导通,此时为漏气状态,不能完成吸合;当需要固定吸合时,只要松开气密压块圈,此时气密压块下降,进入气孔,进而与吸盘上的真空吸孔接触,实现真空吸孔的密封,底卡与吸合面接触,通过气孔完成吸合,拆卸时,垂直向上拉起气密压块,吸盘通气,即可完成分离。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无需通过压力压紧即可完成吸合,将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并与真空吸孔接触即可完成密封吸合,向上提拉,气密压块离开气孔,即可完成吸盘的分离,因此无需用力完成吸合,不会倾倒,轻轻向上拿起即可与桌子分离,非常方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上盖、吸盘以及气密压块,上盖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气密压块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连接,上盖、主体以及吸盘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真空吸盘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上盖、吸盘以及气密压块,上盖的中间开设有一个通孔,气密压块相对上盖一端设置一螺纹段,螺纹段穿过通孔伸出于上盖上端面,并通过气密压块圈连接,上盖、主体以及吸盘之间互相装配连接,主体中间开设有一个气孔,气密压块伸入于气孔内时气闭,气密压块拉出气孔时,气孔导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真空吸盘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与上盖之间通过螺丝锁紧连接,吸盘安装于主体的底部开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文喜
申请(专利权)人:黄文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