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03788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7: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包括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雨水进水口、雨水出水口、排污口、自动调节排水口、漂浮阀漂浮球、漂浮阀连杆、胶盖、漂浮阀支架、反向架、拉杆、滤网、进水端侧壁、出水端侧壁、底板和顶板;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设置为长方体,自雨水进水口设置在进水端侧壁的上端且设置距离底板的距离为2/3~3/4的进水端侧壁高度处;排污口设置在出水端侧壁的下端,自动调节排水口设置在出水端侧壁的中间,雨水出水口设置在自动调节排水口的上面,雨水出水口和自动调节排水口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构造简单、加工简便,体积小,造价低,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清洁状态,始终保证装置正常运行。

Simple primary rainwater single cavity waste removing barrel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initial rainwater flow abandoning single cavity tube, including automatic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drainage, water intake, water outlet cavity, a drain, drain valv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floating floating ball, floating valve rod, valve cover, floating bracket, reverse rack, tie rod, a filter screen and a water inlet end to side floor and roof the water outlet end wall, side wall, automatic; rainwater collection and drainage for the rectangular cavity is arranged, since rain water inlet is arranged on the water inlet end of the side wall of the top and bottom of the range for the set distance of water inlet height at side wall of 2/3~3/4; the sewage outfall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let side of the automatic adjustment of the discharge port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in the outlet side of the rain water outlet is arranged in the automatic control on the drain, rain water outlet and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inner drainage outlet of the filter screen is arrange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simple processing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mall size and low cost, and ensures the clean state of the whole device, and ensures the normal operation of th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
本技术属于海绵城市
,特别是涉及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初期降雨时,前2~5mm的雨水一般污染严重,流量也比较小。雨水溶解了空气中的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污染性气体,而且一般含有一定量的影响植物生长的毒素,这些毒素可能包括硫化物、盐分等,甚至不适当的pH值。降落地面后,又由于冲刷沥青油毡屋面、沥青混凝土道路、建筑工地等,使得前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病原体、重金属、油脂、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因此前期雨水的污染程度较高,通常超过了普通的城市污水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前期雨水直接排入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非常严重的污染,也不能将雨水直接回收利用,所以必须对前期雨水进行弃流处理,可以设置雨污切换装置,将降雨初期雨水分流至污水管道,降雨后期污染程度较轻的雨水经过预处理截留水中的悬浮物、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过滤,就可以达到回收利用的标准。现有技术中的弃流装置存在以下几点缺点:(1)大部分弃流装置的容积设置为所有初期雨水体积,容积过大、操作不便、成本高;(2)采用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的装置容易由于操作问题失效;设置有自动开关的弃流装置的容积虽然小,但构造复杂、成本高;另外,初期雨水停留时间过长,导致固体颗粒杂质沉淀,装置极易堵塞,不利于装置正常使用。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做之处有必要提供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和新颖性的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1)大部分弃流装置的容积设置为所有初期雨水体积,容积过大、操作不便、成本高;(2)采用手动操作排放初期雨水的装置容易由于操作问题失效;设置有自动开关的弃流装置的容积虽然小,但构造复杂、成本高等缺点,从而达到体积小,造价低、只需要一个腔体就能实现全程雨水收集和弃流自动操作。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包括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雨水进水口、雨水出水口、排污口、自动调节排水口、漂浮阀漂浮球、漂浮阀连杆、胶盖、漂浮阀支架、反向架、拉杆、滤网、进水端侧壁、出水端侧壁、底板和顶板;所述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设置为长方体,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的上面设置有顶板,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下面设置有底板,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端侧壁,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端侧壁;所述雨水进水口设置在进水端侧壁的上端且设置距离底板的距离为2/3~3/4的进水端侧壁高度处;所述排污口设置在出水端侧壁的下端,所述自动调节排水口设置在出水端侧壁的中间,雨水出水口设置在自动调节排水口的上面,所述雨水出水口和自动调节排水口的内侧设置有滤网;所述漂浮阀包括漂浮阀漂浮球、漂浮阀连杆、胶盖、漂浮阀支架、反向架和拉杆;所述漂浮阀漂浮球通过漂浮阀连杆设置在进水端侧壁上,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漂浮阀连杆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设置在漂浮阀支架的内部且通过反向架与胶盖连接,所述漂浮阀支架固定设置在底板的内侧,所述胶盖设置在进水端侧壁内侧壁的底部与排污口对应位置。漂浮阀漂浮球的最高高度设置距离底板高度大于自动调节排水口距离底板的高度,且小于雨水出水口距离底板的高度,此时,胶盖完全封闭排污口;漂浮阀漂浮球的最低位置设置小于自动调节排水口距离底板的高度,此时,胶盖完全打开且位于排污口的上方;所述胶盖由反向架连接,通过漂浮阀支架形成杠杆,运动方向与拉杆相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口、自动调节排水口、雨水进水口和雨水出水口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排污口的直径设置为自动调节排水口直径的4~6倍,所述雨水进水口的直径设置为排污口直径的3~5倍;所述雨水出水口的直径设置为雨水进水口直径的1~1.2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反向架设置为L型。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的工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①初期雨水通过雨水进水口进入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②初期雨水通过排污口排出;③中期雨水不断加大,漂浮阀漂浮球不断升起,胶盖慢慢关闭;④雨水逐渐升高,由雨水出水口排出;⑤当雨停时,雨水由自动调节排水口缓慢排出,漂浮阀漂浮球不断下降,胶盖逐渐打开;⑥剩余雨水由排污口排出。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装置构造简单、加工十分简便,体积小,造价低;(2)只需要一个腔体就能实现全程雨水收集和弃流自动操作,初期雨水得到快速有效的排放,中后期雨水有效收集,雨停后能自动打开排污口排放剩余雨水,有效保证整个装置的清洁状态,始终保证装置正常运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结构示意图。图中序号说明:1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2雨水进水口、3雨水出水口、4为排污口、5自动调节排水口、6漂浮阀漂浮球、7漂浮阀连杆、8胶盖、9漂浮阀支架、10反向架、11拉杆、12滤网、13进水端侧壁、14出水端侧壁、15底板、16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地描述,但不能将它们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定。结合图1,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包括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雨水进水口2、雨水出水口3、排污口4、自动调节排水口5、漂浮阀漂浮球6、漂浮阀连杆7、胶盖8、漂浮阀支架9、反向架10、拉杆11、滤网12、进水端侧壁13、出水端侧壁14、底板15和顶板16;所述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设置为长方体,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上面设置有顶板16,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下面设置有底板15,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端侧壁13,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端侧壁14;所述雨水进水口2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的上端且设置距离底板15的距离为2/3~3/4的进水端侧壁13高度处;所述排污口4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下端,所述自动调节排水口5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中间,雨水出水口3设置在自动调节排水口5的上面,所述雨水出水口3和自动调节排水口5的内侧设置有滤网12;所述漂浮阀包括漂浮阀漂浮球6、漂浮阀连杆7、胶盖8、漂浮阀支架9、反向架10和拉杆11;所述漂浮阀漂浮球6通过漂浮阀连杆7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上,所述拉杆11的一端与漂浮阀连杆7连接,所述拉杆11的另一端设置在漂浮阀支架9的内部且通过反向架10与胶盖8连接,所述漂浮阀支架9固定设置在底板15的内侧,所述胶盖8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内侧壁的底部与排污口4对应位置。漂浮阀漂浮球6的最高高度设置距离底板15高度大于自动调节排水口5距离底板15的高度,且小于雨水出水口3距离底板15的高度,此时,胶盖8完全封闭排污口4;漂浮阀漂浮球6的最低位置设置小于自动调节排水口5距离底板15的高度,此时,胶盖8完全打开且位于排污口4的上方;所述胶盖8由反向架10连接,通过漂浮阀支架9形成杠杆,运动方向与拉杆11相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污口4、自动调节排水口5、雨水进水口2和雨水出水口3的截面设置为圆形,所述排污口4的直径设置为自动调节排水口5直径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雨水进水口(2)、雨水出水口(3)、排污口(4)、自动调节排水口(5)、漂浮阀漂浮球(6)、漂浮阀连杆(7)、胶盖(8)、漂浮阀支架(9)、反向架(10)、拉杆(11)、滤网(12)、进水端侧壁(13)、出水端侧壁(14)、底板(15)和顶板(16);所述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设置为长方体,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上面设置有顶板(16),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下面设置有底板(15),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端侧壁(13),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端侧壁(14);所述雨水进水口(2)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的上端且设置距离底板(15)的距离为2/3~3/4的进水端侧壁(13)高度处;所述排污口(4)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下端,所述自动调节排水口(5)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中间,雨水出水口(3)设置在自动调节排水口(5)的上面,所述雨水出水口(3)和自动调节排水口(5)的内侧设置有滤网(12);所述漂浮阀包括漂浮阀漂浮球(6)、漂浮阀连杆(7)、胶盖(8)、漂浮阀支架(9)、反向架(10)和拉杆(11);所述漂浮阀漂浮球(6)通过漂浮阀连杆(7)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上,所述拉杆(11)的一端与漂浮阀连杆(7)连接,所述拉杆(11)的另一端设置在漂浮阀支架(9)的内部且通过反向架(10)与胶盖(8)连接,所述漂浮阀支架(9)固定设置在底板(15)的内侧,所述胶盖(8)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内侧壁的底部与排污口(4)对应位置;漂浮阀漂浮球(6)的最高高度设置距离底板(15)高度大于自动调节排水口(5)距离底板(15)的高度,且小于雨水出水口(3)距离底板(15)的高度,此时,胶盖(8)完全封闭排污口(4);漂浮阀漂浮球(6)的最低位置设置小于自动调节排水口(5)距离底板(15)的高度,此时,胶盖(8) 完全打开且位于排污口(4)的上方;所述胶盖(8)由反向架(10)连接,通过漂浮阀支架(9)形成杠杆,运动方向与拉杆(11)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初期雨水单腔弃流筒,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雨水进水口(2)、雨水出水口(3)、排污口(4)、自动调节排水口(5)、漂浮阀漂浮球(6)、漂浮阀连杆(7)、胶盖(8)、漂浮阀支架(9)、反向架(10)、拉杆(11)、滤网(12)、进水端侧壁(13)、出水端侧壁(14)、底板(15)和顶板(16);所述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设置为长方体,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上面设置有顶板(16),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下面设置有底板(15),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左侧设置有进水端侧壁(13),自动雨水收集与弃流腔(1)的右侧设置有出水端侧壁(14);所述雨水进水口(2)设置在进水端侧壁(13)的上端且设置距离底板(15)的距离为2/3~3/4的进水端侧壁(13)高度处;所述排污口(4)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下端,所述自动调节排水口(5)设置在出水端侧壁(14)的中间,雨水出水口(3)设置在自动调节排水口(5)的上面,所述雨水出水口(3)和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延年汪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建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