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9235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领域,公开了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早熟晚粳水稻对于温度的适应性,选择在每年3月20‑25日进行播种育秧,从种子的选择、种子的处理到秧田的养分状况,均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得到了最佳的产量效果;(2)在当年的5月1‑10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此时间段水稻的生育期与温度和光照的配合性最大,将生育期积温和光照小时提高110‑120℃和88‑93小时;(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尤为关键,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以物理防治为主,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安全性。

Method for increasing yield of early 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rice field, discloses a method for early 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yield an increase, which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steps: (1) according to the early maturing late japonica rice for temperature adaptability, select each year in March 25, 20 planting seedlings to nutrient seedling from seed selection, seed. After repeated tests yield the best results; (2) in the year of May 1 10 days, the seedling transplanting to paddy field, this period of rice growth period and temperature and light with the biggest growth period, th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and illumination hours increased by 110 120 C and 88 93 hours; (3) in the rice into the rice period, pest control is the key, the invention adopts the method of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combination, dominated by physical control and reduce the use of chemicals, improve the safety of rice 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种植
,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
技术介绍
水稻,是一年生禾本科植物,高约1.2米,叶长而扁,圆锥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水稻可以分为籼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水稻所结稻粒去壳后称大米或米。水稻除可食用外,还可以酿酒、制糖作工业原料,稻壳、稻秆也有很多用处。水稻属于禾本科稻属,是一个极其古老的作物。据考古发现,水稻在我国的种植历史至少有7000年左右。世界上的栽培稻有2个种即亚洲栽培稻和非洲栽培稻。其中亚洲栽培稻种植面积大,遍布全球各稻区,所以称之为普通栽培稻。大量事实证明,我国南方至少是普通栽培稻的起源中心之一。水稻经长期进化和不同生态条件的再塑造便发生了分化,我国学者丁颖(1957)根据对中国栽培稻(属亚洲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和有关古籍的研究认定,中国栽培稻可分成籼、粳两个亚种,并根据品种的温光反应,需水量及胚乳淀粉特性等在籼、粳亚种下又分为早、晚,水、陆,粘(非糯)、糯等不同类型。所以严格地说,把籼、粳和糯稻并列在分类上是不确切的,实际上籼、粳亚种都有粘与糯之分,籼稻的性状比较接近于其祖先野生稻,所以有学者认为籼稻未基本型,粳稻未变异型,籼稻适宜于在低纬度、低海拔湿热地区种植。经过多年的种植经验发现,不同品种的水稻对于播期、光照利用、肥水管理的影响均不相同,而现有的种植技术并没有对于不同类型品种的水稻种植方式加以区别,水稻的产量没有发挥出巨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实现了高产。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3月20-25日,选择饱满的早熟晚粳水稻种子,使用浸种液浸泡5-8小时,播种在秧田中,同时喷洒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20-25千克,生石灰水的稀释比为:生石灰比水为1:480-500,秧田土壤中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土壤腐殖质55-60克/千克、有机氮2.5-2.8克/千克、无机氮0.3-0.4克/千克、速效钾230-250毫/千克、速效磷10-15毫克/千克;(2)在当年的5月1-10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移栽前2-3天,拔出秧苗,喷洒浓度为90-110ppm的山葵粉制剂,并使用稻田水将秧苗浸泡10-12小时,移栽行株距按照30×15厘米,移栽5-8天后,每公顷施入氮肥220-250千克,移栽13-15天后,每公顷施入磷肥70-90千克,移栽15-20天后,每公顷施入钾肥60-70千克;(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物理方法消除病虫害,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并将药剂用量减轻为正常的70-80%,同时使用2-3个月龄大的鸭子进行生物防治,在雨后放养,每亩放养60-80只,根据雨水量适时补充灌溉水,保证幼穗形成期到全部开花接穗完成期间的稻田水位保持在稻秧的60-70%高度。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水稻种子浸种前在太阳光下晾晒6-8小时,再使用流动的清水浸泡2-4小时,所述的浸种液为咪鲜胺6000-8000倍稀释液,浸泡液要超出种子0.5-1厘米,浸泡后使用清水冲洗3-5次。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的山葵粉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葵根晒干后研磨成粉,加入大蒜熬煮液中浸泡2-3小时,搅拌均匀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育秧土壤的PH值为6.4-6.6,稻田种植的土壤PH值为6.5-6.7。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研究了早熟晚粳水稻品种的生长特点,针对播期、肥效的作用、生育期与光温的利用关系对于产量的影响,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早熟晚粳水稻对于温度的适应性,选择在每年3月20-25日进行播种育秧,从种子的选择、种子的处理到秧田的养分状况,均经过了反复的试验得到了最佳的产量效果;(2)在当年的5月1-10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此时间段水稻的生育期与温度和光照的配合性最大,将生育期积温和光照小时提高110-120℃和88-93小时;(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病虫害的防治尤为关键,本专利技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相结合的方法,以物理防治为主,降低化学药剂的使用,提高水稻的安全性。将产量提高了18-20%,且颗粒均匀饱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3月20日,选择饱满的早熟晚粳水稻种子,使用浸种液浸泡5小时,播种在秧田中,同时喷洒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20千克,生石灰水的稀释比为:生石灰比水为1:480,秧田土壤中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土壤腐殖质55克/千克、有机氮2.5克/千克、无机氮0.3克/千克、速效钾230毫/千克、速效磷10毫克/千克;(2)在当年的5月1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移栽前2天,拔出秧苗,喷洒浓度为90ppm的山葵粉制剂,并使用稻田水将秧苗浸泡10小时,移栽行株距按照30×15厘米,移栽5天后,每公顷施入氮肥220千克,移栽13天后,每公顷施入磷肥70千克,移栽15天后,每公顷施入钾肥60千克;(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物理方法消除病虫害,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并将药剂用量减轻为正常的70%,同时使用2个月龄大的鸭子进行生物防治,在雨后放养,每亩放养60只,根据雨水量适时补充灌溉水,保证幼穗形成期到全部开花接穗完成期间的稻田水位保持在稻秧的60%高度。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水稻种子浸种前在太阳光下晾晒6小时,再使用流动的清水浸泡2-4小时,所述的浸种液为咪鲜胺6000倍稀释液,浸泡液要超出种子0.5厘米,浸泡后使用清水冲洗3次。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2)中所述的山葵粉制剂的制备方法为:将山葵根晒干后研磨成粉,加入大蒜熬煮液中浸泡2小时,搅拌均匀即可。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育秧土壤的PH值为6.4,稻田种植的土壤PH值为6.5。实施例2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3月22日,选择饱满的早熟晚粳水稻种子,使用浸种液浸泡6小时,播种在秧田中,同时喷洒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22千克,生石灰水的稀释比为:生石灰比水为1:490,秧田土壤中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土壤腐殖质57克/千克、有机氮2.7克/千克、无机氮0.35克/千克、速效钾240毫/千克、速效磷12毫克/千克;(2)在当年的5月5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移栽前2天,拔出秧苗,喷洒浓度为100ppm的山葵粉制剂,并使用稻田水将秧苗浸泡11小时,移栽行株距按照30×15厘米,移栽6天后,每公顷施入氮肥235千克,移栽14天后,每公顷施入磷肥80千克,移栽17天后,每公顷施入钾肥65千克;(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物理方法消除病虫害,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并将药剂用量减轻为正常的75%,同时使用2个月龄大的鸭子进行生物防治,在雨后放养,每亩放养70只,根据雨水量适时补充灌溉水,保证幼穗形成期到全部开花接穗完成期间的稻田水位保持在稻秧的65%高度。作为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步骤(1)中水稻种子浸种前在太阳光下晾晒7小时,再使用流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3月20‑25日,选择饱满的早熟晚粳水稻种子,使用浸种液浸泡5‑8小时,播种在秧田中,同时喷洒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20‑25千克,生石灰水的稀释比为:生石灰比水重量比为1:480‑500,秧田土壤中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土壤腐殖质55‑60克/千克、有机氮2.5‑2.8克/千克、无机氮0.3‑0.4克/千克、速效钾230‑250毫/千克、速效磷10‑15毫克/千克;(2)在当年的5月1‑10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移栽前2‑3天,拔出秧苗,喷洒浓度为90‑110ppm的山葵粉制剂,并使用稻田水将秧苗浸泡10‑12小时,移栽行株距按照30×15厘米,移栽5‑8天后,每公顷施入氮肥220‑250千克,移栽13‑15天后,每公顷施入磷肥70‑90千克,移栽15‑20天后,每公顷施入钾肥60‑70千克;(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病害防治,主要利用物理方法消除病虫害,以化学药剂防治为辅,并将药剂用量减轻为正常的70‑80%,同时使用2‑3个月龄大的鸭子进行生物防治,在雨后放养,每亩放养60‑80只,根据雨水量适时补充灌溉水,保证幼穗形成期到全部开花接穗完成期间的稻田水位保持在稻秧的60‑70%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提高早熟晚粳水稻产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每年3月20-25日,选择饱满的早熟晚粳水稻种子,使用浸种液浸泡5-8小时,播种在秧田中,同时喷洒生石灰水,每亩用量为20-25千克,生石灰水的稀释比为:生石灰比水重量比为1:480-500,秧田土壤中各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土壤腐殖质55-60克/千克、有机氮2.5-2.8克/千克、无机氮0.3-0.4克/千克、速效钾230-250毫/千克、速效磷10-15毫克/千克;(2)在当年的5月1-10日,将秧苗移栽至稻田,移栽前2-3天,拔出秧苗,喷洒浓度为90-110ppm的山葵粉制剂,并使用稻田水将秧苗浸泡10-12小时,移栽行株距按照30×15厘米,移栽5-8天后,每公顷施入氮肥220-250千克,移栽13-15天后,每公顷施入磷肥70-90千克,移栽15-20天后,每公顷施入钾肥60-70千克;(3)在水稻进入稻穗期,根据水稻的生长状况进行病害防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志华
申请(专利权)人:枞阳县横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