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循环新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6455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6:43
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新风机组包括箱体、预冷装置、深冷装置、预热装置及内循环装置,所述箱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端口及送风端口,所述预冷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端口的一侧,所述预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端口的一侧,所述深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内循环装置连接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以使所述内循环装置内的介质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循环。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循环新风机组在耗能相同的情况下,除湿能力更强,送风温度更舒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循环新风机组
本技术涉及暖通空调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
技术介绍
暖通空调系统中新风主要是保证人们生活、工作场所的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温度(显热)和湿度(潜热)由不同设备分别处理。这里的温度是指人体的体表感觉温度,不完全指室内空气温度。温度(显热)由干盘管或辐射空调处理,湿度(潜热)由新风系统处理。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现有新风处理系统除湿主要由表冷器深度除湿、溶液吸收或固体颗粒吸附深度除湿。表冷器深度除湿可以满足除湿要求,在除湿的过程中,新风空气温度过低,人体舒适度差,也比较耗能;溶液吸收或固体颗粒吸附深度除湿可以满足除湿要求,在溶液或固体颗粒吸附除湿后,溶液或固体颗粒的吸附能力再生需要耗费巨大能量,溶液吸收或固体颗粒吸附深度除湿的整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新风空气温度过低、人体舒适度差、耗能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该内循环新风机组包括箱体、预冷装置、深冷装置、预热装置及内循环装置;所述箱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端口及送风端口,所述预冷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端口的一侧,所述预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端口的一侧,所述深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内循环装置连接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以使所述内循环装置内的介质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循环。其中,所述预冷装置包括预冷表冷器和设于所述预冷表冷器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冷循环介质入口以及预冷循环介质出口;所述预热装置包括预热表冷器和设于所述预热表冷器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热循环介质入口以及预热循环介质出口;预冷装置内的介质从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出口排出后,经过所述内循环装置,从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入口进入所述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内的介质从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出口排出后,经过所述内循环装置,从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入口进入所述预冷装置。其中,所述内循环装置包括两根管道,其中一根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入口,另一根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入口和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出口。其中,所述深冷装置包括深冷表冷器和设于所述深冷表冷器侧面的冷冻介质入口以及冷冻介质出口;低温的介质从所述冷冻介质入口输入所述深冷装置,所述深冷装置内的介质从所述冷冻介质出口排出。其中,所述内循环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串联设于其中一根所述管道上,以促使介质在所述预冷表冷器、所述预热表冷器之间循环流动。其中,所述内循环新风机组还包括离心风机,所述离心风机设于所述箱体内,且位于所述送风端口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以通过控制离心风机的转动速度来控制所述送风端口送出新风的速度以及流量。其中,所述箱体设有凝结水盘,所述凝结水盘设于所述预冷装置、所述深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的正下方,且所述凝结水盘的周边边缘与所述箱体衔接,用以盛接所述预冷装置、所述深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的凝结水。其中,所述凝结水盘底部中心位置设有排水口,以将所述凝结水盘的液体排出所述箱体外部。其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为保温箱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内循环新风机组设置预冷表冷器、深冷表冷器和预热表冷器,新风经过预冷后再由深冷表冷器降温除湿,新风的含湿量更低,即除湿能力更强,经过深冷表冷器降温除湿后的新风由预热表冷器升温,送入室内的新风温度更接近人体体表感觉温度,舒适度更佳,因而在耗能相同的情况下,除湿能力更强,送风温度更舒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内循环新风机组剖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1是本技术内循环新风机组剖面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该内循环新风机组包括箱体1、预冷装置2、深冷装置4、预热装置3及内循环装置,箱体1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端口11及送风端口12,预冷装置2设置于箱体1内且靠近进风端口11的一侧,预热装置3设置于箱体1内且靠近送风端口12的一侧,深冷装置4设置于预冷装置2和预热装置3之间,内循环装置连接在预冷装置2和预热装置3之间,以使内循环装置内的介质在预冷装置2和预热装置3之间循环,内循环装置在配合预冷装置2和预热装置3实现对新风进行预冷、预热的同时,循环利用介质,减少功耗。预冷装置2包括预冷表冷器21和设于预冷表冷器21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冷循环介质入口23以及预冷循环介质出口22,预热装置3包括预热表冷器31和设于预热表冷器31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热循环介质入口33以及预热循环介质出口32。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预冷表冷器21侧面上方设置了预冷循环介质出口22,预冷表冷器21侧面下方设置了预冷循环介质入口23,预热表冷器31侧面上方设置了预热循环介质入口33,预热表冷器31侧面下方设置了预热循环介质出口32。进一步地,预冷装置2内的介质从预冷循环介质出口22排出后,经过内循环装置,从预热循环介质入口33进入预热装置3,预热装置3内的介质从预热循环介质出口32排出后,经过内循环装置,从预冷循环介质入口23进入预冷装置2。内循环装置包括管道51和管道52,其中一根管道51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预冷循环介质出口22和预热循环介质入口33,另一根管道52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预冷循环介质入口23和预热循环介质出口32。优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管道51和管道52采用镀锌钢管制作。深冷装置4包括深冷表冷器41和设于深冷表冷器41侧面的冷冻介质入口43以及冷冻介质出口42;低温的介质从冷冻介质入口43输入深冷装置4,深冷装置4内的介质从冷冻介质出口42排出。具体而言,深冷表冷器41侧面上方设置了冷冻介质出口42,深冷表冷器41侧面下方设置了冷冻介质入口43。优选地,综合性价比等因素考虑,在本实施例中,预冷表冷器21、深冷表冷器41及预热表冷器31均采用紫铜管加亲水膜铝翅片制作。内循环装置还包括水泵6,水泵6串联设于其中一根管道52上,即预热循环介质出口32和预冷换介质入口23之间,以促使介质在预冷表冷器21、预热表冷器之31间循环流动,水泵6可以采用离心式管道泵。进一步地,内循环新风机组还包括离心风机8,离心风机8设于箱体1内,且位于送风端口12和预热装置3之间,以通过控制离心风机8的转动速度来控制送风端口12送出新风的速度以及流量。因新风除湿会在预冷装置2、深冷装置4和预热装置3上有不同程度的凝结水,箱体1可以设有凝结水盘7,凝结水盘7设于预冷装置2、深冷装置4和预热装置3的正下方,且凝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内循环新风机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新风机组包括箱体、预冷装置、深冷装置、预热装置及内循环装置;所述箱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端口及送风端口,所述预冷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端口的一侧,所述预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端口的一侧,所述深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内循环装置连接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以使所述内循环装置内的介质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循环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新风机组包括箱体、预冷装置、深冷装置、预热装置及内循环装置;所述箱体相对的两端分别设有进风端口及送风端口,所述预冷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进风端口的一侧,所述预热装置设置于所述箱体内且靠近所述送风端口的一侧,所述深冷装置设置于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所述内循环装置连接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以使所述内循环装置内的介质在所述预冷装置和所述预热装置之间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循环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冷装置包括预冷表冷器和设于所述预冷表冷器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冷循环介质入口以及预冷循环介质出口;所述预热装置包括预热表冷器和设于所述预热表冷器两个相对的侧面的预热循环介质入口以及预热循环介质出口;预冷装置内的介质从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出口排出后,经过所述内循环装置,从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入口进入所述预热装置,所述预热装置内的介质从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出口排出后,经过所述内循环装置,从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入口进入所述预冷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循环新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循环装置包括两根管道,其中一根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所述预冷循环介质出口和所述预热循环介质入口,另一根所述管道的两端分别用以连接所述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聪曹刚曹恒冯莉华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倍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