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941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盖,包括环形的中间连接件,中间连接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托部和连接部,托部外壁与井口接触,置于承托台上,连接部的外壁与井口内壁螺纹连接;环形中间件的环形圈内设有井盖本体,井盖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合部和插入部,盖合部置于托部的内壁上,插入部的侧面与连接部接触,插入部的侧面设有凹陷部;中间连接件内设有气道,气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气嘴和弹性膜片,气嘴由可拆卸的气帽封口,弹性膜片与插入部侧面的凹陷部接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井盖与井口不贴合的问题,避免了噪音的产生以及污水的溅出,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后续维护过程中打开不受铁锈与砂石混入影响。

Manhole cov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anhole cover which comprises an annular intermediate connector, a middle connecting piece from top to bottom provided comprises a holding part and a connecting part, a holding part and the outer wall of the wellhead contact arranged on the bearing platform, the outer wall of the conne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wall of the annular ring thread wellhead; middleware is arranged in the cover body, a cover body from top to bottom in turn including the cover and insert, wall covering part arranged on the supporting part, the side insertion part and the connecting part of the contact side insertion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concave part; the middle connector is arranged in the airway, airway port two are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gas nozzle and the elastic diaphragm, valve comprises a gas cap removable sealing. The contact elastic membrane and inserted in the side of the concave part. The utility model not only overcomes the problem of the existing manhole cover and wellhead is not attached, to avoid the noise generated and sewage spills, but also does not affect the daily maintenance of follow-up, follow-up maintenance process is not open by rust and sand mix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井盖
本技术涉及钢构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井盖。
技术介绍
井盖,用于遮盖道路或家中深井,防止人或者物体坠落。井盖一般采用圆形,可用于绿化带、人行道、机动车道、码头、小巷等。目前在我国,井盖一般直接置于井口上,井盖与井口贴合不紧密,车辆压过时轮胎会和井盖产生碰撞,井盖因此成为城市的噪音源之一。此外,由于井盖与井口贴合不紧密,行人踩在井盖上,还容易溅起污水,继而产生很大的不便。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可使井盖设计为与井口螺纹连接。此种设计虽能够解决井盖与井口贴合不紧密问题,但是不便于后续维护。在后续维护中,井盖与井口螺纹连接处容易生锈,导致不易打开,而且打开后螺纹连接处容易混入砂石,又会影响再次盖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井盖。本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井盖与井口不贴合的问题,避免了噪音的产生以及污水的溅出,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后续维护过程中打开不受铁锈与砂石混入影响。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井盖,包括环形的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托部和连接部,所述托部外壁与井口接触,置于承托台上,所述连接部的外壁与井口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中间件的环形圈内设有井盖本体,所述井盖本体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合部和插入部,所述盖合部置于托部的内壁上,所述插入部的侧面与连接部接触,所述插入部的侧面设有凹陷部;所述中间连接件内设有气道,所述气道的两端口分别设有气嘴和弹性膜片,所述气嘴由可拆卸的气帽封口,所述弹性膜片与插入部侧面的凹陷部接触。在本技术中,井盖本体通过中间连接件固定接于井口上。具体为,中间连接件与井口螺纹连接,井盖本体的上部置于中间连接件的托部上,由托部进承托。在使用时,井盖本体承托于中间连接件上,中间连接件的气嘴通入气体,气体进入气道内,推动气道末端的弹性膜片贴合进插入部的凹陷部内,锁死井盖本体,实现中间连接件与井盖本体的固定,固定完毕后,使用气帽封死气嘴,继而保障中间连接件与井盖本体的固定连接。在日常维护中,打开气帽,气体排出,弹性膜片恢复形变,不在锁死井盖本体,取出井盖本体,即可打开井口进行维护。本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井盖与井口不贴合的问题,避免了噪音的产生以及污水的溅出,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后续维护过程中打开不受铁锈与砂石混入影响。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中间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气口容腔,所述气口容腔内设有气嘴,所述气嘴顶端低于气口容腔的高度。通过中间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气口容腔,气口容腔内设有气嘴,气嘴顶端低于气口容腔的高度,可将气嘴藏于气口容腔内,避免行人以及车辆经过时对井盖造成破坏,继而产生漏气,使井盖松脱。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凹陷部在插入部的侧面呈环形分布,所述弹性膜片为多个,分别均匀分布在凹陷部环形圈外侧。通过凹陷部在插入部的侧面呈环形分布,弹性膜片为多个,分别均匀分布在凹陷部环形圈外侧,可尽可能使井盖本体各个角度均受外力锁紧,保障锁死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每个凹陷部分别与一组弹性膜片对应,各组弹性膜片分别均匀分布在对应高度的凹陷部环形圈外侧。通过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每个凹陷部分别与一组弹性膜片对应,各组弹性膜片分别均匀分布在对应高度的凹陷部环形圈外侧,可加强锁死效果,避免井盖本体错动产生噪音以及溅起污水。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凹陷部在插入部的侧面呈环形分布,所述弹性膜片呈环形与凹陷部完全接触。通过凹陷部在插入部的侧面呈环形分布,弹性膜片呈环形与凹陷部完全接触,可使井盖本体各个角度均受均衡外力锁紧,保障锁死效果。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通过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可加强锁死效果,避免井盖本体错动产生噪音以及溅起污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井盖与井口不贴合的问题,避免了噪音的产生以及污水的溅出,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后续维护过程中打开不受铁锈与砂石混入影响;(2)本技术通过中间连接件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气口容腔,气口容腔内设有气嘴,气嘴顶端低于气口容腔的高度,可将气嘴藏于气口容腔内,避免行人以及车辆经过时对井盖造成破坏,继而产生漏气,使井盖松脱;(3)本技术通过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每个凹陷部分别与一组弹性膜片对应,各组弹性膜片分别均匀分布在对应高度的凹陷部环形圈外侧,可加强锁死效果,避免井盖本体错动产生噪音以及溅起污水;(4)本技术通过凹陷部在插入部的侧面呈环形分布,弹性膜片呈环形与凹陷部完全接触,可使井盖本体各个角度均受均衡外力锁紧,保障锁死效果;(5)本技术通过凹陷部的数量为多个,在插入部侧面的不同高度上平行分布,可加强锁死效果,避免井盖本体错动产生噪音以及溅起污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的剖面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中井盖本体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1中中间连接件的剖面示意图。图4为图3中局部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1中井口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井口,2—中间连接件,3—井盖本体,4—盖合部,5—插入部,6—凹陷部,7—气道,8—弹性膜片,9—连接部,10—托部,11—气嘴,12—气帽,13—气口容腔,14—承托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一种井盖,包括环形的中间连接件2,所述中间连接件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托部10和连接部9,所述托部10外壁与井口1接触,置于承托台14上,所述连接部9的外壁与井口1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中间件的环形圈内设有井盖本体3,所述井盖本体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合部4和插入部5,所述盖合部4置于托部10的内壁上,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与连接部9接触,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设有凹陷部6;所述中间连接件2内设有气道7,所述气道7的两端口分别设有气嘴11和弹性膜片8,所述气嘴11由可拆卸的气帽12封口,所述弹性膜片8与插入部5侧面的凹陷部6接触。在本技术中,井盖本体3通过中间连接件2固定接于井口1上。具体为,中间连接件2与井口1螺纹连接,井盖本体3的上部置于中间连接件2的托部10上,由托部10进承托。在使用时,井盖本体3承托于中间连接件2上,中间连接件2的气嘴11通入气体,气体进入气道7内,推动气道7末端的弹性膜片8贴合进插入部5的凹陷部6内,锁死井盖本体3,实现中间连接件2与井盖本体3的固定,固定完毕后,使用气帽12封死气嘴11,继而保障中间连接件2与井盖本体3的固定连接。在日常维护中,打开气帽12,气体排出,弹性膜片8恢复形变,不在锁死井盖本体3,取出井盖本体3,即可打开井口1进行维护。本技术不仅克服了现有井盖与井口1不贴合的问题,避免了噪音的产生以及污水的溅出,而且还不影响后续的日常维护,后续维护过程中打开不受铁锈与砂石混入影响。作为一种优选的方式,所述中间连接件2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气口容腔13,所述气口容腔13内设有气嘴11,所述气嘴11顶端低于气口容腔13的高度。通过中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井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中间连接件(2),所述中间连接件(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托部(10)和连接部(9),所述托部(10)外壁与井口(1)接触,置于承托台(14)上,所述连接部(9)的外壁与井口(1)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中间件的环形圈内设有井盖本体(3),所述井盖本体(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合部(4)和插入部(5),所述盖合部(4)置于托部(10)的内壁上,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与连接部(9)接触,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设有凹陷部(6);所述中间连接件(2)内设有气道(7),所述气道(7)的两端口分别设有气嘴(11)和弹性膜片(8),所述气嘴(11)由可拆卸的气帽(12)封口,所述弹性膜片(8)与插入部(5)侧面的凹陷部(6)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盖,其特征在于:包括环形的中间连接件(2),所述中间连接件(2)由上至下依次包括托部(10)和连接部(9),所述托部(10)外壁与井口(1)接触,置于承托台(14)上,所述连接部(9)的外壁与井口(1)内壁螺纹连接;所述环形中间件的环形圈内设有井盖本体(3),所述井盖本体(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盖合部(4)和插入部(5),所述盖合部(4)置于托部(10)的内壁上,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与连接部(9)接触,所述插入部(5)的侧面设有凹陷部(6);所述中间连接件(2)内设有气道(7),所述气道(7)的两端口分别设有气嘴(11)和弹性膜片(8),所述气嘴(11)由可拆卸的气帽(12)封口,所述弹性膜片(8)与插入部(5)侧面的凹陷部(6)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2)的顶部设有凹陷的气口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友
申请(专利权)人:泸州致远钢结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