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壳及净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8844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道壳及净化器,所述风道壳用于净化器内,包括:本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与第二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沿进风口的中心点中心对称。空气在进入净化器净化后,经由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导流,由出风口排出,由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使得出风方向尽量与进风方向垂直,避免了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提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减少了风阻,降低出风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壳及净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风道壳及净化器。
技术介绍
空气质量日益恶化,人们对于空气净化器的需求也大幅增加,但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在空气净化过程中容易发生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影响空气净化器的进气风量和进气效率,从而降低空气净化器的净化效率,无法达到理想的净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空气净化器容易发生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缺陷,提供一种风道壳及净化器。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风道壳,所述风道壳用于净化器内,包括:本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与第二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沿进风口的中心点中心对称。空气在进入净化器净化后,经由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导流,由出风口排出,由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使得出风方向尽量与进风方向垂直,避免了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提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减少了风阻,降低出风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进风口为圆形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部、第二导风部和第三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导风部连接,第二导风部的第二端与第三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投影为一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圆形进风口同心。净化器中的风机组件设于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之间,且风机组件与进风口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部作为连接第一导风部和第三导风部的连接部,且第二导风部的投影为与进风口同心的圆弧段,与风机组件的设置配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风阻,降低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弧段对应的半径与圆形风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介于30mm-100mm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风部在本体上的投影为以第二导风部的第一端端点处作为第一切点的第一切线段。由于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相切,即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部平滑连接并顺从风向,且所述第一导风部的端部作为形成出风口的构成件之一,因此空气经过净化后,经由第一导风部的端部导流再排出,不仅控制了气流流向,且减少了风阻,降低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切线段与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α,所述α的取值范围为0≤α≤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导风部在本体上的投影的延长线为与圆形进风口相切的第二切线。第三导风部与第一导风部配合形成出风口,且由于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中心对称,即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板的第三导风部围成进风口其中一侧的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的第三导风部与第二导风板的第一导风部围成进风口另一侧的出风口;导流出风方向,防止出口回风和气流自循环,且实现了出风口最大化,加大了出风量。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切线与两个出风口之间的连线的夹角为β,所述β的取值范围为45°≤β≤9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包括平板部和第三导风板,进风口设置在所述平板部上,且第三导风板靠近出风口一侧,第三导风板与平板部呈γ角设置,所述γ角的偏向为进风口的进风方向,所述γ的取值范围为5°≤γ≤20°。所述第三导风板将进风口处吸进的空气向进风方向一侧导流,防止空气回流,影响净化效率。本技术方案还提供一种净化器,包括设有总进风口和总出风口的外壳和设于外壳内的滤芯组件、风机组件和风道壳,所述风道壳为上述任一项实施例所述的风道壳;所述风机组件设于风道壳的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之间,且风机组件与进风口同轴设置。所述风道壳使得出风方向尽量与进风方向垂直,避免了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提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减少了风阻,降低出风噪音。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壳与风机组件为至少两组,至少两组风道壳和风机组件上下叠加设置。至少两组风道壳和风机组件上下叠加设置,充分利用空间,在没有增加产品占地面积的情况下,增大进风量和出风量,提高净化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空气在进入净化器净化后,经由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导流,由出风口排出,由于出风口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口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使得出风方向尽量与进风方向垂直,避免了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提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减少了风阻,降低出风噪音。第三导风部与第一导风部配合形成出风口,且由于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中心对称,即第一导风板的第一导风部与第二导风板的第三导风部围成进风口其中一侧的出风口,第一导风板的第三导风部与第二导风板的第一导风部围成进风口另一侧的出风口;导流出风方向,防止出口回风和气流自循环,且实现了出风口最大化,加大了出风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道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道壳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道壳的设计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风道壳的横向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净化器的爆炸图。附图标记说明:100、风道壳;10、进风口;20、出风口;30、第一导风板;31、第一导风部;32、第二导风部;33、第三导风部;40、第二导风板;50、第三导风板;60、平板部;200、风机组件;210、风轮;220、马达;300、外壳;400、滤芯组件;500、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的一种风道壳100,所述风道壳100用于净化器内,包括:本体,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10,所述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导风板30的两端端部与第二导风板40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出风口20,所述第一导风板30与第二导风板40沿进风口10的中心点中心对称。空气在进入净化器净化后,经由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导流,由出风口20排出,由于出风口20所在的平面与进风口10所在的平面垂直,因此使得出风方向尽量与进风方向垂直,避免了出口回风或气流自循环的现象,提高净化器的净化效率,同时,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减少了风阻,降低出风噪音。结合图2和图3所示,所述进风口10为圆形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部31、第二导风部32和第三导风部33,所述第二导风部32的第一端与第一导风部31连接,第二导风部32的第二端与第三导风部33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32在所述本体上的投影为一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圆形进风口同心。净化器中的风机组件200设于第一导风板30和第二导风板40之间,且风机组件200与进风口10同轴设置;所述第二导风部32作为连接第一导风部31和第三导风部33的连接部,且第二导风部32的投影为与进风口10同心的圆弧段,与风机组件200的设置配合,最大程度地减少了风阻,降低噪音。进一步地,所述圆弧段对应的半径R1与圆形风口的半径R2之间的差值介于30mm-100mm之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风部31在本体上的投影为以第二导风部32的第一端端点处作为第一切点A的第一切线段。由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风道壳及净化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道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与第二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沿进风口的中心点中心对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所述本体上设有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结构相同且分别设置在本体的上下两侧,第一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与第二导风板的两端端部之间分别形成出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与第二导风板沿进风口的中心点中心对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为圆形进风口,所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导风部、第二导风部和第三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的第一端与第一导风部连接,第二导风部的第二端与第三导风部连接,所述第二导风部在所述本体上的投影为一圆弧段,所述圆弧段与圆形进风口同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段所对应的半径与所述圆形进风口的半径之间的差值介于30mm-100mm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在本体上的投影为以第二导风部的第一端端点处作为第一切点的第一切线段。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切线段与两个出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明劳乔锐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海科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