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75842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2:19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包括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钻铤位于第二钻铤的下部,第一钻铤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第一钻铤的上部外周侧开设数个测量仪放置槽,每个测量仪放置槽的顶部开设第一走线孔,测量仪放置槽内设有仪器安装盒,仪器安装盒内安装近钻头测量仪,测量仪放置槽的外侧设有端盖,端盖将测量仪放置槽的槽口封堵。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测量仪放置槽位于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的中间处,其外部通过端盖、外环等进行保护,仪器安装盒内的钻头测量仪被完全包裹,有效提高抗压能力。测量仪放置槽的槽口被外环封闭,螺纹套形成远端的封闭口,提高整体的抗压效果,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测量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近钻头地质测量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
技术介绍
近钻头地质导向能够在石油钻井中更好的控制井眼轨迹,提高油层的穿透率。目前,近钻头地质导向中的测量仪器安装在钻铤的侧壁内,由于地下条件复杂,安装位置需要承受高压等恶劣环境,因此常常出现钻井内的高压将钻铤安装的测量仪器压损的情况,严重的导致钻铤一并损坏,测量仪器损坏和测量数据丢失,无法完成近钻头地质导向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包括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钻铤位于第二钻铤的下部,第一钻铤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第一钻铤的上部外周侧开设数个测量仪放置槽,每个测量仪放置槽的顶部开设第一走线孔,测量仪放置槽内设有仪器安装盒,仪器安装盒内安装近钻头测量仪,测量仪放置槽的外侧设有端盖,端盖将测量仪放置槽的槽口封堵;第二钻铤的下部为外环和内环,外环位于内环的内侧,第一钻铤的上部插入至外环和内环之间,第一钻铤的中部外周设有螺纹并配合安装螺纹套,第二钻铤的外环的下部外周设有外螺纹,螺纹套旋转后能够与外环的外周螺纹配合,外环对应端盖处以及端盖上对应开设测量孔;第二钻铤中部开设第二走线孔,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相对且相通。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近钻头测量仪包括短传通信模块、方位伽马模块、井斜工具面模块、电阻率测量模块及供电系统。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端盖为朝向外侧的椭球面结构。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仪器安装盒的顶部固定连接弹性板,弹性板与测量仪放置槽的顶部之间通过弹性件连接;测量仪放置槽底部的第一钻铤上开设油槽,油槽内填充液压油,油槽的侧壁开设与外界相通的注油孔,注油孔处设有封闭塞头,油槽内安装活塞杆,活塞杆的顶部位于油槽的外部,活塞杆的上端与仪器安装盒的底部配合。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外环对应端盖处的外周设有数个外凸的耐磨环。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内环对应端盖处的内侧的上部和下部均固定安装外凸的弧面的导流环。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第一走线孔的上部安装插筒,第二走线孔的底部安装套筒,插筒能够插入至套筒内。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第一钻铤的内侧设有环形的凸台,凸台的顶部设有环形槽,内环的下端能够出入至环形槽内。如上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所述的第一钻铤的外周开设数条导向槽,第二钻铤的外环的内侧固定安装导向块,导向块能够沿导向槽内移动;导向槽由第一竖槽、横槽和第二竖槽组成,第一竖槽和第二竖槽均垂直于横槽,第一竖槽上部与第一钻铤的顶部相通,第一竖槽的下部连通横槽的一端,横槽的另一端连通第二竖槽的上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中,测量仪放置槽位于第一钻铤和第二钻铤的中间处,其外部通过端盖、外环等进行保护,仪器安装盒内的钻头测量仪被完全包裹,有效提高抗压能力。测量仪放置槽的槽口被外环封闭,螺纹套形成远端的封闭口,提高整体的抗压效果,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测量的正常进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Ⅰ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是第一钻铤1的上部分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第一钻铤2第二钻铤3测量仪放置槽4第一走线孔5仪器安装盒6端盖7弹性板8弹性件9油槽10注油孔11封闭塞头12活塞杆13外环14内环15螺纹套16测量孔17导流环18耐磨环19第二走线孔20插筒21套筒22凸台23环形槽24导向槽241第一竖槽242横槽243第二竖槽25导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如图所示,包括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钻铤1位于第二钻铤2的下部,第一钻铤1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第一钻铤1的上部外周侧开设数个测量仪放置槽3,每个测量仪放置槽3的顶部开设第一走线孔4,测量仪放置槽3内设有仪器安装盒5,仪器安装盒5内安装近钻头测量仪,测量仪放置槽3的外侧设有端盖6,端盖6将测量仪放置槽3的槽口封堵;第二钻铤2的下部为外环13和内环14,外环13位于内环14的内侧,第一钻铤1的上部插入至外环13和内环14之间,第一钻铤1的中部外周设有螺纹并配合安装螺纹套15,第二钻铤2的外环13的下部外周设有外螺纹,螺纹套15旋转后能够与外环13的外周螺纹配合,外环13对应端盖6处以及端盖6上对应开设测量孔16,测量孔16能够使近钻头测量仪上的测量头等穿过,方便实现对钻孔的测量;第二钻铤2中部开设第二走线孔19,第一走线孔4和第二走线孔19相对且相通,第一走线孔4和第二走线孔19进行钻头测量仪的各个线路的走线。本专利技术中,测量仪放置槽3位于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的中间处,其外部通过端盖6、外环13等进行保护,仪器安装盒5内的钻头测量仪被完全包裹,有效提高抗压能力。测量仪放置槽3的槽口被外环13封闭,螺纹套15形成远端的封闭口,提高整体的抗压效果,延长使用寿命,保证测量的正常进行。具体而言,本实施例所述的近钻头测量仪包括短传通信模块、方位伽马模块、井斜工具面模块、电阻率测量模块及供电系统。供电系统包括电池和控制电池的电路板两部分组成,主要为各个模块进行供电;短传通信模块对各个模块的数据进行A/D转换和编码后定向传输至储存器或者地面系统中,以便于及时对随钻数据进行整理;方位伽马模块主要采用伽马传感器,测量方位自然伽马数据,实现近钻头方位伽马成像;井斜工具面模块完成近钻头井斜角测量;电阻率测量模块完成近钻头电磁波电阻率测量。具体的,本实施例所述的端盖6为朝向外侧的椭球面结构。该结构能够承受来自外界的更大的压力,有效提高抗压水平,保护仪器安装盒5的各种测量仪器。进一步的,为了减少震动对本专利技术中各个仪器的影响,本实施例所述的仪器安装盒5的顶部固定连接弹性板7,弹性板7自身具有一定弹性,且上部开设有线路通过的孔,弹性板7与测量仪放置槽3的顶部之间通过弹性件8连接,弹性件8优选为高弹力的弹簧,或者为弹簧片;测量仪放置槽3底部的第一钻铤1上开设油槽9,油槽9内填充液压油,油槽9的侧壁开设与外界相通的注油孔10,注油孔10处设有封闭塞头11,油槽9内安装活塞杆12,活塞杆12的顶部位于油槽9的外部,活塞杆12的上端与仪器安装盒5的底部配合。仪器安装盒5的上部和下部均通过减震装置配合,其中上部采用弹性装置配合,能够减少仪器安装盒5与测试仪放置槽3上部之间的震动碰撞,其下部通过液压油作为缓冲,液压油能够吸收大部分震动,并且能够在大幅度震动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

【技术保护点】
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钻铤(1)位于第二钻铤(2)的下部,第一钻铤(1)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第一钻铤(1)的上部外周侧开设数个测量仪放置槽(3),每个测量仪放置槽(3)的顶部开设第一走线孔(4),测量仪放置槽(3)内设有仪器安装盒(5),仪器安装盒(5)内安装近钻头测量仪,测量仪放置槽(3)的外侧设有端盖(6),端盖(6)将测量仪放置槽(3)的槽口封堵;第二钻铤(2)的下部为外环(13)和内环(14),外环(13)位于内环(14)的内侧,第一钻铤(1)的上部插入至外环(13)和内环(14)之间,第一钻铤(1)的中部外周设有螺纹并配合安装螺纹套(15),第二钻铤(2)的外环(13)的下部外周设有外螺纹,螺纹套(15)旋转后能够与外环(13)的外周螺纹配合,外环(13)对应端盖(6)处以及端盖(6)上对应开设测量孔(16);第二钻铤(2)中部开设第二走线孔(19),第一走线孔(4)和第二走线孔(19)相对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第一钻铤(1)和第二钻铤(2)均为筒状结构,第一钻铤(1)位于第二钻铤(2)的下部,第一钻铤(1)的上部直径小于其下部的直径,第一钻铤(1)的上部外周侧开设数个测量仪放置槽(3),每个测量仪放置槽(3)的顶部开设第一走线孔(4),测量仪放置槽(3)内设有仪器安装盒(5),仪器安装盒(5)内安装近钻头测量仪,测量仪放置槽(3)的外侧设有端盖(6),端盖(6)将测量仪放置槽(3)的槽口封堵;第二钻铤(2)的下部为外环(13)和内环(14),外环(13)位于内环(14)的内侧,第一钻铤(1)的上部插入至外环(13)和内环(14)之间,第一钻铤(1)的中部外周设有螺纹并配合安装螺纹套(15),第二钻铤(2)的外环(13)的下部外周设有外螺纹,螺纹套(15)旋转后能够与外环(13)的外周螺纹配合,外环(13)对应端盖(6)处以及端盖(6)上对应开设测量孔(16);第二钻铤(2)中部开设第二走线孔(19),第一走线孔(4)和第二走线孔(19)相对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近钻头测量仪包括短传通信模块、方位伽马模块、井斜工具面模块、电阻率测量模块及供电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盖(6)为朝向外侧的椭球面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仪器安装盒(5)的顶部固定连接弹性板(7),弹性板(7)与测量仪放置槽(3)的顶部之间通过弹性件(8)连接;测量仪放置槽(3)底部的第一钻铤(1)上开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昆王红卫张咸科刘玉良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鼎盛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