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水功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289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其施工方法,上述高等级沥青组合物,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具有如下效果:既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老化和/或剥离,而且防止浸水及坑洞,并减少噪音,能够用低费用执行铺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防水功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更详细地涉及PG等级性能为高等级(PG82-34)的具有防水功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沥青(Asphalt)为挥发性油分从原油的成分中蒸发而所剩的残留物,主要由氢及碳组成,由少量的氮、硫、氧相结合的化学上极其复杂的结构的化合物,主要在汽车路过的路面上铺设铺装材料时广泛用作骨材的结合材料。沥青为遇热时变为液态且在低温下被固化的热敏性物质,在路面铺装工作时,为了提高其可用性,以规定温度加热沥青或骨材或其两者来施工。搬运沥青组合物的货车的分开搬运或生产工厂到施工工地为止的运送距离较远的情况或者冬天严寒气候下施工时,沥青的温度经常低的情况下,其沥青混凝土的组合物被固化而难以铺设,导致压实或骨材与结合材料之间不好粘结而致使完成的铺装的质量变差。所以,以往沥青考虑到如上所述的沥青遇热时变柔韧,在低温下被固化的物理性质和季节或搬运距离之类的要铺装的各种施工环境,在施工时,为了获得能够确保充分的可用性的柔韧性,不得不施加充分的热。另一方面,就沥青铺装而言,在施工后到第五年之前,随着跑道,偶尔发生塑性变形,导致严重的行驶问题,或者即使没有塑性变形问题,但随着时间的经过,铺装材料逐渐老化,最终发生严重的龟裂,由此存在需要周期性地维护维修的问题,作为这种维修方法的一例,韩国专利授权第0880030号中,揭示一种由粘结剂形成的路面铺装应急维修用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沥青水泥60~80重量%、植物油15~35重量%,并包含脂肪族聚酰胺(Aliphaticpolyamides)。并且,目前为止,作为路面及桥面铺装的维修方法,通常适用2~3等级(PG64-22.76-22)的常规改性沥青加铺方法。但是,上述2~3等级的沥青铺装材料,其寿命短,附着力和柔韧性不足,存在频繁出现材料分离及坑洞的问题。据此,为了最小化上述维护维修带来的费用,需要一种利用沥青来最小化铺装的道路的塑性变形,长期不老化,不容易剥离的沥青组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问题而提出的,提供既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老化和/或剥离,又能防止浸水及坑洞,并减少噪音,能够以低费用执行道路铺装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特定的PG等级性能为高等级(PG82-34)的具有防水功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及利用其的施工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以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对平坦化的沥青表面进行粘结处理的第一粘结处理步骤;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以20至100毫米的厚度,铺设在上述第一粘结处理的沥青表面的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对通过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一基层的表面进行粘结处理的第二粘结处理步骤;以10至80毫米的厚度,将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铺设在经过上述第二粘结处理步骤的沥青的表面的第二基层形成步骤;以及对通过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及上述第二基层形成步骤铺设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固化步骤。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具有特定防水功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附着力和柔韧性好,既不容易发生塑性变形、老化和/或剥离,又能防止浸水及坑洞,并减少噪音,能够以低费用执行道路铺装。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具体说明本专利技术。从一个观点上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以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从另一观点上看,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的施工方法,包括:对平坦化的沥青表面进行粘结处理的第一粘结处理步骤;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以20至100毫米的厚度,铺设在上述第一粘结处理的沥青表面的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对通过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形成的第一基层的表面进行粘结处理的第二粘结处理步骤;以10至80毫米的厚度,将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铺设在经过上述第二粘结处理步骤的沥青的表面的第二基层形成步骤;以及对通过上述第一基层形成步骤及上述第二基层形成步骤铺设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进行固化的固化步骤。本专利技术的沥青,只要是通常使用的沥青就不受特别限制,推荐使用石油类沥青或沥青混合物。其中,上述沥青混合物可推荐使用天然沥青混合物。就上述沥青混合物而言,特定的天然沥青混合物只要是本领域通常使用的天然沥青混合物,就不受特别限制,优选地推荐使用选自直馏沥青、特立尼达湖(Trinidadlake)沥青、特立尼达精炼湖(Trinidadepure)沥青或它们的组合的一个以上混合物,更优选地使用针入度为20至40的直馏沥青和天然沥青,例如优选地使用特立尼达湖沥青和/或特立尼达精炼湖沥青混合物,更优选地混合使用针入度为20至40的直馏沥青70至80重量%及由特立尼达湖沥青或特立尼达精炼湖沥青形成的天然沥青20至30重量%。其中,上述直馏沥青(straightasphalt)作为石油沥青,对将原料干馏或蒸馏的残留物进行提炼的常规的沥青,尤其是针入度为20~40的沥青在道路施工时呈现的容易性更好。上述直馏沥青优选地以70至80重量%包含在沥青混合物。当其含量小于70重量%时,铺装沥青后固化时可需要很长时间,软化点可降低,超过80重量%时,流动性可降低。并且,上述天然沥青起到不仅改善本专利技术的沥青组合物的流动性,而且增加变形阻力、抗滑阻力及摩擦阻力的作用。上述天然沥青可使用特立尼达湖(trinidadlake)沥青和/或特立尼达精炼湖(Trinidadepure)沥青等。上述天然沥青优选地以20至30重量%包含在沥青混合物,当其含量小于20重量%时,流动性、变形阻力、抗滑阻力及摩擦阻力的改善效果甚微,当超过30重量%时,本专利技术的高等级沥青变为软氮化而软化点会降低。除了组成本专利技术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的沥青之外的剩余成分的含量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本专利技术的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stylenei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以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2.04 KR 10-2016-00140741.一种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沥青100重量份为基准,包含:苯乙烯-异戊二烯-苯乙烯40至80重量份;高分子树脂20至60重量份;变形防止剂10至50重量份;填充剂2至15重量份;纳米陶瓷粒子5至30重量份;结合剂5至10重量份;抗氧化剂3至15重量份;稳定剂1至10重量份;纤维5至20重量份;以及增粘剂2至20重量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高分子树脂包含选自聚酯、热塑性聚氨酯弹性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聚酰胺或它们的组合的一个以上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变形防止剂为聚乙烯、乙烯醋酸乙烯酯、聚丁烯、耐冲击性聚苯乙烯、聚丙烯或它们的混合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等级沥青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上述沥青组合物100重量份为基准,还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仁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韩国道路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