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生物滞留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利市政环保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生物滞留池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应用于城市雨水排放的水质净化处理。
技术介绍
我国目前正处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这种高速发展给城市水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城市面源污染是指在降水的条件下,雨水和径流冲刷城市地面,使污染物进入受纳水体引起的环境问题。由于城市中人类活动强,土地不透水面积比例高,因此降雨径流来势猛,水量大,水质差。城市面源主要污染物为COD、TSS、TP和TN等。这些污染物随着降雨进入到地表水体,尤其在初期雨水中含量较高。这些污染物的去除对于城市水体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为了改善城市水安全和水的生态环境,我国目前正在进行海绵城市建设。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生物滞留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挖掘一定深度土壤,在底层铺设一层卵石底层作为承托层,铺设高度为3~5cm,所述卵石的粒径为5~10mm;之上再铺设一层砾石结构,高度为3~5cm,砾石粒径为2~4mm;所述卵石底层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连通;(2)在砾石之上铺设由粗石英砂或砾石和铁屑组成的混合填料层,高度为20~40cm,其中,铁屑重量为整个填料层重量的2‑10%;所述石英砂或砾石的粒径为1~2mm,所述铁屑的粒径为1~2mm;(3)在混合填料层之上铺设高度为30~70cm的生态结构层,所述生态结构层由地表至上而下分为表层和下层,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生物滞留池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1)挖掘一定深度土壤,在底层铺设一层卵石底层作为承托层,铺设高度为3~5cm,所述卵石的粒径为5~10mm;之上再铺设一层砾石结构,高度为3~5cm,砾石粒径为2~4mm;所述卵石底层与城市雨水排水系统连通;(2)在砾石之上铺设由粗石英砂或砾石和铁屑组成的混合填料层,高度为20~40cm,其中,铁屑重量为整个填料层重量的2-10%;所述石英砂或砾石的粒径为1~2mm,所述铁屑的粒径为1~2mm;(3)在混合填料层之上铺设高度为30~70cm的生态结构层,所述生态结构层由地表至上而下分为表层和下层,所述表层中含有体积占比为70~90%的由农林废弃物制作的生物质颗粒,其余为土壤,其厚度为10~20cm,生物质颗粒粒径为0.5~1.0cm;下层为生物质颗粒制成,生物质颗粒粒径为0.5~1.0cm,厚度为20~50cm,生物质颗粒为1.0~2.0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乃稳,刘超,李龙国,苟思,贺宇欣,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