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7076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该沉放系统包括沿水下建筑用构件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两侧的第一沉放驳和第二沉放驳;所述第一沉放驳和第二沉放驳均设有用于沉放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的吊放机构,所述吊放机构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相连接;所述第一沉放驳和第二沉放驳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沉放驳和第二沉放驳之间距离的锚泊机构。

Sink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underwater building membe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sinking system and a sinking method for underwater building component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sinking of underwater building components with different widths. The sinking system includes underwater construction along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component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water for building construction on both sides of the first sinking barge and second sinking barge; the first sinking barge and second sinking barge are provided for the sinking of the buildings under water by dipping mechanism components, connection which member of the lifting mechanism and the construction under water; the first sinking barge and second sinking barge also is used to adjust the first sinking barge and second sinking distance between the barge anchoring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下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在水下建筑工程中,通常采用专用的沉放驳将水下建筑用构件沉放至水下基槽中进行安装。沉放时,通常将待沉放的构件吊于沉放驳的正下方,这就要求需要根据水下建筑用构件的宽度来定制沉放驳,以保证沉放驳能够横跨在待沉放构件的正上方,保证沉放安全。然而,由于待沉放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尺寸规格并不统一,定制一种规格的专用船舶无法沉放宽度超过船舶宽度的水下建筑用构件,而定制多种规格的专用船舶则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且制造成本较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可适用于沉放不同宽度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的现有沉放驳无法沉放宽度过宽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能够适用于不同宽度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包括沿水下建筑用构件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两侧的第一沉放驳和第二沉放驳;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及沉放方法

【技术保护点】
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两侧的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均设有用于沉放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吊放机构(4),所述吊放机构(4)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相连接;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之间距离的锚泊机构(5)。

【技术特征摘要】
1.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沿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宽度方向分别设置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两侧的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均设有用于沉放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吊放机构(4),所述吊放机构(4)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相连接;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还设有用于调整所述第一沉放驳(1)和第二沉放驳(2)之间距离的锚泊机构(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放驳(1)与第二沉放驳(2)相对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轴线镜像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放机构(4)包括配套设置的吊放绞车(41)、吊钩(44)、吊缆(43)及吊架(42),所述吊放绞车(41)设置于所述第一沉放驳(1)或第二沉放驳(2)上,所述吊钩(44)与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相连接;所述吊缆(4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吊放绞车(41),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吊钩(44);所述吊架(42)设置于靠近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所述第一沉放驳(1)或第二沉放驳(2)的一侧,并伸出所述第一沉放驳(1)或第二沉放驳(2)以支撑于所述吊缆(43)的中部。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放驳(1)上设置的所述吊放机构(4)连接于靠近所述第一沉放驳(1)的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一侧;所述第二沉放驳(2)上设置的所述吊放机构(4)连接于靠近所述第二沉放驳(2)的所述水下建筑用构件(3)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下建筑用构件的沉放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沉放驳(1)上设置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德进宿发强苏长玺岳远征冯海暴周相荣韩小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