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70419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3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包括机体、基座以及传送装置;机体由多个单体机架通过螺栓依次拼接而成;机体由钢型材构成;单体机架相互之间的连接面为楔形面;单体机架的楔形面相互连接后为机体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机体下方除两个端部外无支撑部件且机体上方无拉吊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不要立柱支撑就可以横跨秧田,作业者可以仅在秧田工作区域就完成秧盘的搬运工作,不需要在秧田与田埂之间来回走动,省去了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麻烦,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将了操作成本,同时避免了在人工搬运过程中所造成对秧苗的损伤,影响秧苗生长的问题。

Long distance without column tray seedling with conveyo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long distance without column tray seedling with conveyor, comprising a body, a base and a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body is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single frame through bolts are spliced; the body is composed of steel sections; single frame connecting surface between wedge surface; single frame wedge surfaces are connected with each other for the body to provide a support force; the body below in addition to the two end of the outer support free parts and above the body without pulling hanging parts. The invention can not support columns across the nursery, the operator can only work in the nursery area of seedling handling work, do not need to move back and forth in the field and between the ridge, eliminating the trouble caused by manual handling, greatly reduces the labor intensity,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and the cost of 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avoid the damage caused on the seedlings in the manual handling process, affecting seedling growth problem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作栽领域,尤其是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生产中的育秧秧盘在培育秧苗中被广泛使用,然而传统的秧盘输送大多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操作,例如通过运输小车将秧盘从培育房运输至秧田,然后再由人工将秧盘从田埂边搬至秧田内进行水培生长;但是这样的搬运模式劳动强度大,需要作业者在田埂与秧田之间来回走动,不仅工作效率低,而且操作成本高;同时在人工搬运过程中容易造成对秧苗的损伤,影响秧苗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以克服现有人力搬运存在的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操作成本高等缺陷。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的两个端部并用以承托机体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用于摆放并输送秧盘的传送装置;所述的机体由多个单体机架通过螺栓依次拼接而成;机体由钢型材构成;所述的单体机架相互之间的连接面为楔形面;所述的单体机架的楔形面相互连接后为机体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所述的机体下方除两个端部外无支撑部件且机体上方无拉吊部件。进一步的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体机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所述的第一边框的下部呈V字型结构且上部为垂直于V字型结构两个顶点的垂直段;所述的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的第三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的V字型结构的底部。再进一步的说,为了增加单体机架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体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稳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交错设置。进一步的说,为了达到长距离而不采用立柱的设计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边框上设置有螺栓连接孔;相邻的两个单体机架通过各自的第一边框相互贴合后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的第一边框的顶部与底部不在同一轴线上;相邻两个单体机架的第一边框接触未紧固时,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框的底部具有间隙。进一步的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主动传动辊、从动传动辊、传输带、减速电机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的减速电机设置在机体的中部,主动传动辊的辊轴与减速电机转轴通过齿轮连接;所述的从动传动辊分别设置在机体的两端;所述的传输带铺设置于主动传动辊及从动传动辊上;所述的减速电机通过线缆于控制装置连接。再进一步的说,为了使传输带更平稳、更好的输送秧盘,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单体机架的第二边框的表面设置有辅助传动辊;所述的辅助传动辊的两端放置于第二边框表面设置的凹口内。进一步的说,为了增加输送机整体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体底部设置有牵引钢索;所述的牵引钢索通过钢索固定支架固定;所述的钢索固定支架焊接在机体底部;所述的牵引钢索的两端与机体的两端相连。进一步的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基座放置于秧田田埂上,所述机体横跨秧田并且端部放置于基座上;所述的基座为中部具有与单体机架第一边框下部V字型结构相匹配的V型槽的框架结构;所述的单体机架的第一边框的V字型结构落入基座的V型槽内;所述的框架结构的底部设置有滚轮;所述的滚轮为万向轮。再进一步的说,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机体表面设置有秧盘导向装置以及秧盘感应装置;所述的秧盘导向装置以及秧盘感应装置均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边框的顶部;所述的秧盘感应装置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不要立柱支撑就可以横跨秧田,作业者可以仅在秧田工作区域就完成秧盘的搬运工作,不需要在秧田与田埂之间来回走动,省去了由人工搬运所带来的麻烦,极大的降低了劳动强度,更好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将了操作成本,同时避免了在人工搬运过程中所造成对秧苗的损伤,影响秧苗生长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不带减速电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单体机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带辅助传动辊的单体机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R处放大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秧盘导向装置以及秧盘感应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机体;2、基座;3、秧盘;4、滚轮;5、单体机架;6、第一边框;7、第二边框;8、第三边框;9、第一边框下部V字形;10、第一边框上部垂直段;11、加强筋;12、螺栓链接孔;13、第一边框连接面;14、第一边框顶部;15、第一边框底部;16、牵引钢索;17、钢索固定支架;18、主动传动辊;19、从动传动辊;20、传输带;21、减速电机;22、秧盘导向装置;23、秧盘感应装置;24、辅助传动辊;25、半圆形凹口。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和优选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专利技术有关的构成。如图1-2所示,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包括机体1、设置于机体的两个端部并用以承托机体的基座2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用于摆放并输送秧盘的传送装置。基座放置于秧田田埂上,机体横跨秧田并且机体两头放置于基座上;基座是中部具有与单体机架第一边框下部V字型结构相匹配的V型槽的框架结构;单体机架的第一边框的V字型结构落入基座的V型槽内;为了方便基座在田埂移动,基座的底部设置有滚轮4;滚轮通过支架固定,并且滚轮为万向轮。如图3-4所示,机体由多个单体机架通过螺栓依次拼接而成;一个单体机架5的长度大约为3~3.5米,机体的整体长度大约为28~30米;单体机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边框6、第二边框7以及第三边框8;第一边框的下部呈V字型9结构且上部为垂直于V字型结构两个顶点的垂直段10;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垂直段的顶部;第三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的V字型结构的底部。为了增加单体机架的稳定性以及牢固性和刚性,单体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稳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的加强筋11;加强筋交错设置。如图3所示,第一边框上设置有螺栓连接孔12;相邻的两个单体机架通过各自的第一边框相互贴合后通过螺栓紧固;如图5所示,第一边框的连接面13为楔形面,即第一边框的顶部14与底部15不在同一轴线上;相邻两个单体机架的第一边框接触未紧固时,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框的底部是具有间隙的。这样当多个单体机架的楔形面相互连接时,第一边框底部的间隙会随着螺栓的紧固而消失,此时根据力学特性,机体会获得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使得多个单体机架拼接后能够不需要依靠外界的支撑力或拉吊力就可以实现整体不塌落,从而能够实现超长距离而不需要立柱支撑的结构;由于本输送机是使用于有水环境,而减速电机又固定在机体的中间,考虑到减速电机自身的重量问题以及输送机整体的刚性以及使用的安全性,机体底部安装牵引钢索;牵引钢索16通过钢索固定支架17固定;钢索固定支架焊接在机体底部。传送装置包括主动传动辊18、从动传动辊19、传输带20、减速电机21以及控制装置;由于图1的视图大小关系,上述部件并没有在图1中很好的表示出;减速电机设置在机体的中部,减速电机通过线缆与控制装置连接,由于单体机架本身是框架结构,因此,减速电机可以通过绑扎的方式绑定在单体机架的边框上;主动传动辊的辊轴与减速电机转轴连接;使得减速电机工作即可带动主动传动辊转动,而此种传动方式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任意一种方式;由于机体的长度较长,为了能够更好的带动传输带运动,从动传动辊分别设置在机体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的两个端部并用以承托机体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用于摆放并输送秧盘的传送装置;所述的机体由多个单体机架通过螺栓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的单体机架相互之间的连接面为楔形面;所述的单体机架的楔形面相互连接后为机体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所述的机体下方除两个端部外无支撑部件且机体上方无拉吊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设置于机体的两个端部并用以承托机体的基座以及设置于机体上、用于摆放并输送秧盘的传送装置;所述的机体由多个单体机架通过螺栓依次拼接而成;所述的单体机架相互之间的连接面为楔形面;所述的单体机架的楔形面相互连接后为机体提供一个向上的支撑力;所述的机体下方除两个端部外无支撑部件且机体上方无拉吊部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机架为框架结构,包括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所述的第一边框的下部呈V字型结构且上部为垂直于V字型结构两个顶点的垂直段;所述的第二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垂直段的顶部;所述的第三边框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边框的V字型结构的底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体机架上还设置有用于稳固第一边框、第二边框以及第三边框的加强筋;所述的加强筋交错设置。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边框上设置有螺栓连接孔;相邻的两个单体机架通过各自的第一边框相互贴合后通过螺栓紧固;所述的第一边框的顶部与底部不在同一轴线上;相邻两个单体机架的第一边框接触未紧固时,相邻的两个第一边框的底部具有间隙。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距离无立柱秧田用秧盘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装置包括主动传动辊、从动传动辊、传输带、减速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广彬柳锁兵江卫民孙和平刘斌华王智斌范晓璐李刚华钟剑文朱萍童璐陈畅张炜黄炜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坛区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常州市金坛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