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99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三轮车,在一车架两端之间枢接一操作件。该车架前端安装一前轮,并透过主动轮座、从动轮座将两后轮安装于车架的后端。该从动轮座是自由的,其有两侧片与一将从动轮座安装于车架的紧固件,用一连接后轮的轴穿过两侧片,该轴不在一条通过紧固件中心的长度延伸在线。在主动轮座与操作件之间联结一连动杆而组成连动机构,以操作件驱使主动轮座同步作动,该从动轮座因应三轮车行驶于地面而与主动轮座大致平行,达到两后轮偏向车架同一侧的转向效果,不仅减少零件的数量、缩短安装时间,还能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Tricycle capable of single side control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icycle, in a frame is pivoted with both ends of an operating member. The front end of the frame is equipped with a front wheel, and the two rear wheels are installed at the rear end of the frame through the driving wheel seat and the driven wheel seat. The driven wheel seat is free, the side piece and a driven wheel seat mounted on the frame with a fastener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wheel shaft through the shaft on both sides of the sheet, not in a through the center of the fastener length extension line. Between the driving wheel seat and the operation piece connection linking rod and linkage mechanism, with the operation drives the active wheel seat synchronous actuator, the driven wheel seat for tricycle on the ground and the driving wheel seat is roughly parallel to the steering effect of the two rear wheels tend to the same side of the frame, not only reduce the number of parts, shorten the installation time, but also reduce production costs,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marke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
技术介绍
中国台湾第M366500号与第M364645号等专利案揭露既有的三轮车结构。这些三轮车有一车架,在车架联结一前轮与两后轮,支持三轮车行驶于地表。该车架安装两握把与两方向控制结构,每个方向控制结构连接相应的握把与后轮,操作三轮车变换行驶的方向。但是,三轮车采用双边方向控制结构。多一套方向控制结构,不仅耗费过多零组件,相对延长安装所需的时间,同时增加制作成本,降低市场的竞争力。美国第8,256,784号专利案公开的三轮车有一车架,车架前部连接一车轮支撑件,该车轮支撑件连接一前轮与一前转向机构,用前转向机构可控制前轮并决定三轮车的行车方向。车架后部有一方向相反且横向延伸的组件,在方向相反且横向延伸的组件两端分别连接一后轮,每个后轮透过一轮座枢接于车架上。两后转向机构连接相应的后轮,有效控制两后轮并排且同向偏摆,才能改变三轮车的行车方向。两后轮是自由的,却不能自行摆到正确的角度。这款三轮车有两后转向机构,每个后转向机构控制相应的后轮,利于两后轮同向偏摆,控制三轮车向左或向右行进。倘若,只有一个后转向机构。其中之一后轮与后转向机构相连,另一个后轮虽然是自由状态,不能自行摆到正确的角度,还是会对三轮车的转向形成阻碍,徒增转向翻覆的危险。而且,两后转向机构也会增加制作成本,不利于市场的竞争。因此,如何改善三轮车的弊端,就成为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其采用单边控制的结构,不同于旧式双边连动机构决定行驶方向的操作模式,不仅减少零件的数量、缩短安装时间,还能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包括:一车架,其有一主杆、一前叉与一横杆,该主杆安装一座椅,该前叉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杆一端,该横杆中央牢固于主杆另端;一操作件,其中央枢接于主杆,该操作件在座椅前方;一前轮与两后轮,在前轮轴心部位连接两个能够交错运动的脚踏,该前轮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前叉,只能直行却不能改变行车方向;一主动轮座与一从动轮座,每个轮座有一紧固件与一轴,该紧固件安装于横杆,使主动、从动两轮座位于横杆的不同端,该轴不在一条通过紧固件中心的长度延伸在线,透过轴让主动轮座、从动轮座连接相应的后轮;一连动杆,其一端连接操作件,另一端与主动轮座相连;当操作件摆动时,该操作件牵引连动杆而使主动轮座同步作动,该从动轮座因应三轮车行驶于地面而与主动轮座大致平行,达到两后轮偏向车架同一侧的转向效果。所述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该主动轮座有一环片;两万向接头分别连接于连动杆两端,两万向接头之一透过其他的紧固件连接于主动轮座的环片,另一个万向接头联结操作件而构成连动机构。所述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锁在该环片的紧固件被一拉伸弹簧一端钩着,该拉伸弹簧另一端钩住一牢固于横杆的固定柱,使主动轮座回到原来的位置为常态。所述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该操作件两端分别有一握把,两握把位于座椅两旁。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不同于旧式双边连动结构,而是采用单边控制的结构,达到三轮车行驶方向之控制目的,让使用者能够体验更多的操控乐趣。同时,本专利技术的三轮车不仅零组件的数量少,缩短安装时间,降低制作成本,提高市场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三轮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三轮车的仰视图;图3是从动轮座联结后轮的侧视图;图4、图5是三轮车转向的连续动作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三轮车;11-从动轮座;12-前轮;13-侧片;14-后轮;15-紧固件;16-调节装置;17-轴承;18-主动轮座;20-主杆;22-前叉;24-横杆;26-脚踏;28-万向接头;30-座椅;32-操作件;34-握把;50-连动杆;51-固定柱;56-环片;58-拉伸弹簧;62-长度延伸线;64-轴;78-螺帽;S-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点将会随着描述而更为清楚。如图1、图2所示,为三轮车10一较佳实施例,在一车架安装一前轮12与两后轮14形成三个支撑点,方便三轮车10行驶在地面上。该车架大致呈T形体,由一主杆20、一前叉22与一横杆24组成。该主杆20是管体,其一端套着前叉22,另一端焊接横杆24中央部位,并在主杆20安装一调节装置16、一座椅30与一操作件32。该前叉22相对主杆20伸出或退缩运动,改变车架的总长度。该前叉22外露端是分叉的,用以连接前轮12的轮轴两旁,限制前轮12在车架的前端转动,只能直行却不具备转向的功能。在横杆24两端分别安装一从动轮座11与一主动轮座18,从动轮座11、主动轮座18枢接相应的后轮14。此处所称的调节装置16,是由一插销与一快拆组成。所述的插销阻止前叉22相对主杆20伸缩运动,深具车架调整总长度的作用。该快拆缩减主杆20开口的宽度,使主杆20可以快速夹持前叉22。该操作件32通常是一根杆体,杆体中央枢接主杆20而在座椅30前方。该操作件32两端分别连接一握把34,使两握把34位于座椅30两旁。至少一握把34有一剎车把手(图面未绘),剎车把手连接一安装在前叉22的煞车器(图面未绘),以剎车把手驱使煞车器降低前轮12的转速或停止旋转。所述的前轮12在轴心部位连接两可交错运动的脚踏26。当一使用者坐在座椅30,双手握紧两握把34,双脚踩动脚踏26,驱使前轮12带动三轮车10行驶于地面。如第3图所示,该从动轮座11有两侧片13与一紧固件15,这些侧片13被一根连接后轮14的轴64穿过。该紧固件15可以是螺栓或螺丝,其通过从动轮座11、一轴承17与横杆而被一螺帽78锁紧,完成后轮14与车架的组装作业。此刻,该轴64不在一条通过紧固件15中心的长度延伸线62上,以致轴64与紧固件15相隔一距离S,方便后轮14绕着紧固件15自由转动。再如图1、图2所示,该主动轮座18的结构与从动轮座11大致相同,差异处在于:多了一焊固于主动轮座18侧边的环片56。两万向接头28分别螺接于一连动杆50两端。两万向接头28之一透过其他的紧固件15连接于主动轮座18的环片56,允许一拉伸弹簧58一端钩住紧固件15,另端钩住一牢固于横杆24的固定柱51,使主动轮座18回到原来的位置为常态。另一个万向接头28联结操作件32,使连动杆50与主动轮座18构成连动机构。此处所称主动轮座18的原来位置,通常是指主动轮座18大致垂直于横杆24的方位。当操作件32沿着4图4顺时钟方向偏摆一定幅度,该连动杆50被操作件32牵引,驱使主动轮座18连同后轮14往车架的主杆20方向转动。不管从动轮座11的方位为何,在三轮车10行驶于地面的情况下,该从动轮座11都能大致平行于主动轮座18,使两后轮14偏向车架的同一侧(即图4下方),从而达到三轮车10转向行驶的功效与目的。此刻,该拉伸弹簧58受力产生形变作用,提供主动轮座18回到原来位置所需的作用力。在操作件32顺着图4逆时钟方向偏摆时,该连动杆50推动主动轮座18往车架外侧转动。该从动轮座11大致平行于主动轮座18,使两后轮14偏向车架的同一侧(即图5上方),取得三轮车10转向行驶的效果。以上的说明和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其有一主杆、一前叉与一横杆,该主杆安装一座椅,该前叉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杆一端,该横杆中央牢固于主杆另端;一操作件,其中央枢接于主杆,该操作件在座椅前方;一前轮与两后轮,在前轮轴心部位连接两个能够交错运动的脚踏,该前轮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前叉,只能直行却不能改变行车方向;一主动轮座与一从动轮座,每个轮座有一紧固件与一轴,该紧固件安装于横杆,使主动、从动两轮座位于横杆的不同端,该轴不在一条通过紧固件中心的长度延伸在线,透过轴让主动轮座、从动轮座连接相应的后轮;一连动杆,其一端连接操作件,另一端与主动轮座相连;当操作件摆动时,该操作件牵引连动杆而使主动轮座同步作动,该从动轮座因应三轮车行驶于地面而与主动轮座大致平行,达到两后轮偏向车架同一侧的转向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单边控制的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车架,其有一主杆、一前叉与一横杆,该主杆安装一座椅,该前叉可拆卸地连接于主杆一端,该横杆中央牢固于主杆另端;一操作件,其中央枢接于主杆,该操作件在座椅前方;一前轮与两后轮,在前轮轴心部位连接两个能够交错运动的脚踏,该前轮能够旋转地安装在前叉,只能直行却不能改变行车方向;一主动轮座与一从动轮座,每个轮座有一紧固件与一轴,该紧固件安装于横杆,使主动、从动两轮座位于横杆的不同端,该轴不在一条通过紧固件中心的长度延伸在线,透过轴让主动轮座、从动轮座连接相应的后轮;一连动杆,其一端连接操作件,另一端与主动轮座相连;当操作件摆动时,该操作件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璋
申请(专利权)人:金昌昇国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