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514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20: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其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芒硝80‑100g、白芥子4‑8g、虎杖10‑20g、黄连7‑12g、青黛4‑8g、香加皮12‑17g、吴茱萸4‑8g、薄荷脑4‑8g、冰片4‑7g。本发明专利技术配伍合理,局部用药、直达病所,见效快、疗效高、无毒副作用、安全方便。

External application ointment for treating gouty arthritis

The invention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particular to an external ointment for treating gouty arthritis. The Chinese medicine comprises the following raw materials: 80 100g, white mustard mirabilite 4 8g, 10 20g, 7 cuspidatum Rhizoma Coptidis 12g, 4 8g, indigo 12 cortex Periplocae 17g, 4 8g, 4 Evodia menthol 8g, borneol 4 7G.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compatibility, local medication and direct access to the clinic,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quick effect, high curative effect, no toxicity, side effect, safety and convenie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
技术介绍
痛风是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肾脏、皮下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相应病损及炎性反应的一种疾病,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的疾病。其临床特点是高尿酸血症、尿酸结晶、沉积及由此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严重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其多侵犯趾关节,依次为踝、跟、膝、腕、指、肘等关节。起病急剧,受累关节常于夜间发作红、肿、热、瘸,久病可致关节畸形。痛风一症在祖国医学经典中也曾作了较详细的记载,如:《丹溪心法·痛风》描述痛风是“四肢百节走痛是也。”《类证治裁·痛风》则说:“寒湿郁瘁阴份,久则化热攻痛。”从这些古籍对痛风所下的定义及成因来看,我国传统医学对痛风已经有了很深的认识.因此在西药治疗的同时.辅助中药外敷治疗关节症状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80-100g、白芥子4-8g、虎杖10-20g、黄连7-12g、青黛4-8g、香加皮12-17g、吴茱萸4-8g、薄荷脑4-8g、冰片4-7g。优选地,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90g、白芥子6g、虎杖15g、黄连9g、青黛6g、香加皮15g、吴茱萸6g、薄荷脑6g、冰片6g。制备方法:(1)按照配比称取各个原料;(2)将白芥子、虎杖、黄连、香加皮、吴茱萸混合加入5~10倍质量的水提取三次,提取液合并过滤后真空低温浓缩至400ml;(3)取步骤(2)的提取液4ml与芒硝加热至80℃使得全部溶解,加入甘油;(4)单硬脂酸甘油酯加液体石蜡按照质量比4:1混合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化;(5)将步骤(4)液体加入到步骤(3)中液体中,开动搅拌机,加入氮酮、尼泊金乙酯,三乙醇胺,冷却至50℃时加入青黛、薄荷脑、冰片;(6)混合,冷却至室温,得到产品。其中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氮酮:尼泊金乙酯:三乙醇胺=5:20:5:5:0.5:5;其中氮酮的质量为配方原料总质量的5wt%。药理分析:芒硝其性味咸苦寒,具泻热,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之功效。现代医学证明其主要成份硫酸钠能加快淋巴循环,增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对治疗关节症状有很好的功效;并且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白芥子具有温肺豁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用于寒痰喘咳,胸胁胀满,痰滞经络关节麻木,疼痛,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症。虎杖为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虎杖的干燥根茎和根,别名有阴阳莲、苦杖、大叶蛇总管等,性昧苦寒,归肝、胆、经,有活血定痛、清热利湿、解毒、化痰止咳等功效,中医临床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疮痈肿毒,关节痹痛,经闭经痛,水火烫伤,跌打损伤。黄连主要功能为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目赤吞酸、牙痛、消渴及痈肿疗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另外黄连是一味古老抗菌药,临床上长期以来用于降热镇痛、抗肠道细菌感染等。青黛味淡、性寒,具清热解毒、凉血、定惊之功效,常用于时病热毒,发痴吐血,痄腮,喉痹,小儿惊痫等症。香加皮可祛风湿,强筋骨,用于治疗风寒湿痹,腰膝酸软,心悸气短,下肢浮肿诸症。吴茱萸,其用途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性温,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为温中散寒、疏肝止痛的常用药,主要用于厥阴头痛、寒腹疝痛、寒湿脚气、经行腹痛、脘腹涨痛、呕吐吞酸、五更泄泻、高血压等症。配伍药理:坚持中医理论指导,立足中医药特色优势,以保护、继承和创新为主线,系统性、针对性地解决痛风性关节炎,结合中医“引经”、“反佐”等理论使其发挥最大功效。临床所见受累关节多于下肢及“肝主筋,束故而利关节”、“诸痛皆属于肝”的论述,并结合经络循行理论,认为痛风性关节炎病变责之于肝,多为肝经湿热。方中应用吴茱萸为引经药,将药引入肝经,增强药效。人多素体脾虚,加之饮食不节,聚湿生痰,痰热互结于肝经,复感风湿寒热等外邪侵袭人体肌肤经络、筋骨血脉,外注皮肉关节而成。本方借鉴名方“鸡鸣散”解表与温中并用的理论,结合中医“反佐”理论重用辛热药吴茱萸祛风利湿,散寒止痛,配伍辛寒药芒硝润燥软坚,清火消肿,并佐以黄连、青黛清热解毒,化痰通络,五加皮补肝肾,强筋骨,虎杖祛风利湿,化痰散结。共奏温中、解表、清热之功,具有化痰通络,散结消肿,通经止痛之效。本专利技术的显著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化湿、舒筋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的功效,治疗效果良好、药源丰富、价格低廉、无副作用。且制备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公开而不是限制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实施例1~3样品的制备方法为:(1)按照配方配比称取各个原料;(2)将白芥子、虎杖、黄连、香加皮、吴茱萸混合加入5~10倍质量的水提取三次,提取液合并过滤后真空低温浓缩至400ml;(3)取步骤(2)的提取液4ml与芒硝加热至80℃使得全部溶解,加入甘油;(4)单硬脂酸甘油酯加液体石蜡按照质量比4:1混合加热至80℃,使其完全溶化;(5)将步骤(4)液体加入到步骤(3)中液体中,开动搅拌机,加入氮酮、尼泊金乙酯,三乙醇胺,冷却至50℃时加入青黛、薄荷脑、冰片;(6)混合,冷却至室温,得到产品。其中甘油:单硬脂酸甘油酯:液体石蜡:氮酮:尼泊金乙酯:三乙醇胺=5:20:5:5:0.5:5;其中氮酮的质量为配方原料总质量的5wt%。实施例1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80g、白芥子4g、虎杖12g、黄连7g、青黛4g、香加皮12g、吴茱萸4g、薄荷脑4g、冰片5g。实施例2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90g、白芥子6g、虎杖15g、黄连9g、青黛6g、香加皮15g、吴茱萸6g、薄荷脑6g、冰片6g。实施例3所述的用于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是由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100g、白芥子8g、虎杖20g、黄连12g、青黛8g、香加皮17g、吴茱萸8g、薄荷脑8g、冰片7g。临床试验:1病例选择:1.1诊断标准根据《关节炎概要》的痛风诊断标准。①急性关节炎发作1次以上,1日内即达到发作高峰;②急性关节炎局限于个别关节;③整个关节呈暗红色;④第一趾关节肿痛;⑤单侧趾关节炎急性发作;⑥有痛风石;⑦高尿酸血症;⑧非对称性关节肿痛;⑨发作可自行中止。具备其中3条及以上,并排除继发性痛风者,即可确诊。1.2纳入标准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处于疾病急性发作期者;③年龄18~65岁,无意识障碍者;④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3排除标准①有继发性痛风病史者;②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③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造血系统、肝肾功能等疾病;④有局部皮肤破损或严重皮肤病;⑤目前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1.4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1月一2016年2月在我院骨关节康复科就诊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43~65岁,平均年龄(49.3±5.1)岁;病程1~38d,平均(7.1±5.4)d。对照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龄40~63岁,平均年龄(46.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芒硝80‑100g、白芥子4‑8g、虎杖10‑20g、黄连7‑12g、青黛4‑8g、香加皮12‑17g、吴茱萸4‑8g、薄荷脑4‑8g、冰片4‑7g。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芒硝80-100g、白芥子4-8g、虎杖10-20g、黄连7-12g、青黛4-8g、香加皮12-17g、吴茱萸4-8g、薄荷脑4-8g、冰片4-7g。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中药原料制成的:芒硝90g、白芥子6g、虎杖15g、黄连9g、青黛6g、香加皮15g、吴茱萸6g、薄荷脑6g、冰片6g。3.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外用药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制备方法为:(1)按照配比称取各个原料;(2)将白芥子、虎杖、黄连、香加皮、吴茱萸混合加入5~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树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