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戴兴耀专利>正文

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320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1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涉及行李箱配件结构技术领域,包括保护壳组合件,保护壳组合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容纳槽,第一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第一槽段及第三槽段下底面均为一从第二槽段至第一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第二槽段为U形槽,第一容纳槽上设置有多个扣位槽口;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包括第四槽段、第五槽段及第六槽段,第四槽段及第六槽段下底面均为一V形结构组合面,第五槽段为U形槽,第二容纳槽上设置有多个扣位,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扣位槽口,使第一壳体卡扣于第二壳体。通过在提手上安装一保护壳组合件,能有效实现防滑及防磨损功能,方便使用。

Protective shell for handle of luggage cas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uitcase handle with a protective shell, involving the trunk parts structure technology field, including protective shell assembly, protective shell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casing and a two casing, the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accommodating groove,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groove comprises a first slot, second slot and three slots, the first groove the three section and the slot bottom surface are from the second slot to the first slot to incline inclined, second slot is U shaped groove, the first accommodat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locking notches; the second casing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containing groove, second receiving groove comprises fourth slot, fifth slot the six section and the fourth slot slot, and six slot bottom surface is a V shape structure, fifth slot for U slot, second receiving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buttons, a buckle buckle a card is placed in a, The first housing is buckled in the second shell. By installing a protective shell assembly on the handle, the anti-skid and anti-wear functions can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and the use is conveni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
本技术涉及行李箱配件结构的
,尤其涉及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
技术介绍
行李箱,亦称旅行箱、拉杆箱,是出门时所携带用以放置物品的箱子,通常行李箱是用来放置旅途上所需要的衣物、个人护理用品及纪念品。行李箱提手安装在行李箱侧面的中间位置,当人们在上下楼梯时,需要将行李箱提起来,就需要用到行李箱提手,由于行李箱提手普遍用塑胶制作,其体积很小,人用手握住提手,当整个箱体所装的物品重量很轻时,提着箱体,人的手没多大感觉,当整个箱体所装的物品重量很重时,人的手就会感觉到很疼痛,市场上随后出现了一种软胶制作的提手用皮套,这种提手用皮套虽然可以减轻人的手部疼痛感,但却很容易相对于提手发生滑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现有的提手用皮套很容易相对于提手发生滑动,使用起来很不方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包括保护壳组合件,所述保护壳组合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一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一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二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三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二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扣位槽口,同时所述多个扣位槽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或所述第三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第四槽段、第五槽段及第六槽段,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三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五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四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六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扣位,同时所述多个扣位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槽段、所述第五槽段或所述第六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卡扣于所述第二壳体。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凸出的第一止挡凸台及第二止挡凸台,所述多个扣位槽口下底面的高度与相对的所述第一止挡凸台或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凸台面相平;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凸出的第三止挡凸台及第四止挡凸台,所述多个扣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或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另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另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三止挡凸台一端上设置有一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正对于所述第四槽段上的所述扣位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止挡凸台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正对于所述第六槽段上的所述扣位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所述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掰开口、第二掰开口、第三掰开口及第四掰开口,所述第一掰开口包括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二掰开口包括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所述第三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四缺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三掰开口包括第五缺口及第六缺口,所述第五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掰开口包括第七缺口及第八缺口,所述第七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缺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根据本技术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保护壳组合件上还设置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定位插口及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插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其中一侧的顶端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壁相对应的其中一侧上,所述定位凸起插置于所述定位插口;所述第一止挡凸台及所述第二止挡凸台上设置有多个插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插头,所述多个插头插置于多个所述插槽。为了更好实现上述目的,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包括保护壳组合件,所述保护壳组合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一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二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二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扣位槽口,同时所述多个扣位槽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或所述第三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第四槽段、第五槽段及第六槽段,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三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五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四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六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扣位,同时所述多个扣位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槽段、所述第五槽段或所述第六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卡扣于所述第二壳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行李箱提手上安装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也称之为保护壳组合件,该保护壳组合件相对于提手不会发生滑动,能有效实现防滑及防磨损功能,减轻人用手提着行李箱时产生的疼痛感,方便人们使用,同时也对提手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中的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

【技术保护点】
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包括保护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组合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一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一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二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三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二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扣位槽口,同时所述多个扣位槽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或所述第三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第四槽段、第五槽段及第六槽段,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三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五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四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六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扣位,同时所述多个扣位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槽段、所述第五槽段或所述第六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卡扣于所述第二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包括保护壳组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组合件包括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包括第一槽段、第二槽段及第三槽段,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一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一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一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二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为一从所述第二槽段至所述第三槽段向上倾斜的斜面,所述第三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二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三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二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二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设置有多个扣位槽口,同时所述多个扣位槽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槽段、所述第二槽段或所述第三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一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二容纳槽包括第四槽段、第五槽段及第六槽段,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四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三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四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左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第五槽段为一U形槽,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为两个斜面相互倾斜形成的一V形结构组合面,所述第六槽段下底面用以与提手上的第四弯曲面相贴合,所述第六槽段连通于所述第五槽段的右边,且与所述第五槽段成一定夹角β,所述夹角β的角度为90~180度,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侧沿其长度方向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扣位,同时所述多个扣位分别位于所述第四槽段、所述第五槽段或所述第六槽段两侧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壳体卡扣于所述第二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纳槽两侧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一凸出的第一止挡凸台及第二止挡凸台,所述多个扣位槽口下底面的高度与相对的所述第一止挡凸台或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凸台面相平;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一凸出的第三止挡凸台及第四止挡凸台,所述多个扣位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两侧的顶端,且位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或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上方,所述多个扣位卡置于多个所述扣位槽口中,使得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另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另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一端上设置有一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限位凸起正对于所述第四槽段上的所述扣位的正下方;所述第三止挡凸台另一端上设置有一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正对于所述第六槽段上的所述扣位的正下方,所述第一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中的所述其中一个槽边抵至于所述第一限位凸起及所述第二限位凸起。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组合件上设置有第一掰开口、第二掰开口、第三掰开口及第四掰开口,所述第一掰开口包括第一缺口及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二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二掰开口包括第三缺口及第四缺口,所述第三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四缺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一端;所述第三掰开口包括第五缺口及第六缺口,所述第五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六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三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四掰开口包括第七缺口及第八缺口,所述第七缺口设置于所述第二止挡凸台的另一端,所述第八缺口设置于所述第四止挡凸台的另一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行李箱提手用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组合件上还设置有一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一定位插口及定位凸起,所述定位插口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纳槽其中一侧的顶端上,所述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容纳槽内壁相对应的其中一侧上,所述定位凸起插置于所述定位插口;所述第一止挡凸台及所述第二止挡凸台上设置有多个插槽,所述第二容纳槽的两个槽边上相对应的设置有多个插头,所述多个插头插置于多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兴耀
申请(专利权)人:戴兴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