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5956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若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对身份冒用行为的识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网络技术,特别涉及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国内互联网实名制的趋势发展,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场景要求实名认证,金融和电商等行业首当其冲。在这种趋势下,欺诈作弊分子为了藏匿自己的真实身份,常常通过互联网泄露或者批量购买等方式获取到大量的他人身份证件信息,冒用他人身份证号码、姓名,并利用自己掌控的手机号,进行互联网场景下的账户注册、认证,用以进行信用卡申请或贷款等信贷申请欺诈行为,给商户和金融机构带来损失。而现有的身份识别方式,主要是基于网络层面或设备层面来认定,比如,可以根据欺诈作弊分子使用的设备的IP地址、MAC地址,或者设备的IMEI等标识,通过一定的识别模型来识别身份冒用。但是,有很多欺诈作弊分子是职业黑客,具有很强的网络技术,能够通过执行一定的策略绕过现有的身份识别模型,使得身份识别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以实现对身份冒用行为的识别。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识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若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身份识别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信息比较模块,用于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风险判断模块,用于在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时,则确定待识别的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身份识别方法和装置,通过采集通讯录大数据,建立了身份信息数据库,并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该身份信息数据库比对,就可以判断出某一个姓名和手机号码的身份信息对是否是真实的,从而识别到用户的身份是否是冒用,实现了对身份冒用行为的识别。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用户的通讯录的大数据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身份识别方法的流程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身份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身份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用于识别身份冒用行为,比如,欺诈作弊分子冒用他人身份证号码、姓名,并利用自己掌控的手机号,进行互联网场景下的账户注册、认证,用以进行信用卡申请或贷款等信贷申请欺诈行为。为了使得即使在欺诈作弊分子绕过网络设备层面的识别模型时,也能将其识别出来,本申请考虑了一种“判断用户使用的手机号码是否是其声称的这个人正常使用的电话号码”的识别方案。上述识别方案的基本思想是:要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的身份识别方,在获取到足够多用户的通讯录后,其对所有潜在客户的手机号码基本全部覆盖,组成了一个通讯录数据库,如果后续验证的客户不在这个通讯录数据库里出现,或者在这个数据库里出现时权重非常低,则是非本人操作的可能性非常大,即所验证的客户更倾向于属于身份冒用。基于上述思想,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身份识别方法,可以参见图1所示的流程,该方法可以包括:在步骤101中,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例如,通讯录大数据可以包括很多用户的通讯录数据,图2示例了用户1、用户2、用户3直至用户y的通讯录数据,其中包括的通讯录的数量足够多,尽可能多的覆盖所有可能的潜在业务客户,这样才能在后续步骤用于对业务客户的身份验证。每个通讯录中都包括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以用户1的通讯录为例,“姓名N11-号码P11”是一个身份信息对,表示姓名N11所代表的人使用的手机号码是P11;“姓名N12-号码P12”是另一个身份信息对,表示姓名N12所代表的人使用的手机号码是P12。本步骤中,通讯录数据的采集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可以通过运行在用户手机上的客户端软件采集用户手机上的通讯录数据。在步骤102中,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本步骤中的信息对比结果,例如,可以是通讯录大数据中是否存在与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相同的身份信息对,或者还可以是通讯录大数据中包括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的数量是多少,等。在步骤103中,若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用户是风险用户。例如,该风险条件的设定也可以包括多种,比如,可以设定为若通讯录大数据中不存在与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相同的身份信息对时,认为该待识别的用户是风险用户;或者,若通讯录大数据中即使存在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但是包含的数量较少时,认为该待识别的用户是风险用户。本例子的身份识别方法,通过采集通讯录大数据,建立身份信息数据库,可以根据该大数据判断出某一个姓名和手机号码的身份信息对是否是真实的,从而识别到用户的身份是否是冒用,实现了对身份冒用行为的识别。在一个例子中,还可以按照图3所示的方法执行身份识别,该图3中的方法,将根据通讯录大数据,构建一个信息权重表,该信息权重表可以用于后续对用户身份的验证。如图3所示,该流程可以包括:在步骤301中,采集通讯录大数据。在步骤302中,对通讯录大数据中的身份信息对进行统计,得到每个身份信息对分别对应的信息权重,生成信息权重表。本步骤中所述的信息权重,可以用于表示身份信息对的可信程度,比如,如果一个身份信息对“姓名N11-号码P11”在很多用户的通讯录中出现,则很大概率上该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是真实的,是被很多人所认可的;反之,表示该身份信息对的可信程度较低,可能信息是伪造的。而信息权重的计算方法可以有多种,只要能根据各个身份信息对在通讯录中不同的出现情况,体现出不同身份信息对的权重差异。例如,可以统计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对的通讯录的个数,作为所述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假设身份信息对“姓名N11-号码P11”在五个用户的通讯录中出现,则对应的信息权重可以为5,假设身份信息对“姓名N12-号码P12”在八个用户的通讯录中出现,则对应的信息权重可以为8。又例如,还可以根据pagerank方法计算每一个身份信息对的pagerank值,将该pagerank值作为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其中,在构建pagerank方法使用的Web图模型时,可以将每一个身份信息对分别作为一个页面节点(相当于pagerank中的页面节点),该节点的出链指向所述身份信息对所属用户的通讯录中包括的另一个身份信息对,例如,“姓名N11-号码P11”这个节点所属的用户即姓名N11的用户,该用户的通讯录中还包括身份信息对“姓名N12-号码P12”,则“姓名N11-号码P11”节点的出链将指向节点“姓名N12-号码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若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身份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采集通讯录大数据,所述通讯录大数据包括:多个用户拥有的通讯录,每个通讯录中记录有多个身份信息对,所述身份信息对包括姓名和手机号码;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包括:待识别的用户使用的姓名和手机号码;若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与所述通讯录大数据进行比对,获取信息比对结果,包括:对所述通讯录大数据中的身份信息对进行统计,得到每个身份信息对分别对应的信息权重,所述信息权重用于表示身份信息对的可信程度;由统计结果中,获取对应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若所述信息比对结果满足风险条件,则确定所述用户是风险用户,包括:若统计结果中不存在对应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或者,若对应所述待识别的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低于预定的权重阈值,则确定所述待识别的用户是风险用户。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通讯录大数据中的身份信息对进行统计,得到每个身份信息对分别对应的信息权重,包括:以包括所述身份信息对的通讯录的数量,作为所述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或者,根据pagerank方法计算每一个身份信息对的pagerank值,将所述pagerank值作为所述身份信息对的信息权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通讯录大数据中的身份信息对进行统计之前,还包括:对不同通讯录出现的同一身份信息对,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佳磊
申请(专利权)人: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开曼群岛,KY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