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505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5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包括嵌设在墙体上的窗框、可转动地装设在该窗框内框中的窗体以及用于控制该窗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装设有一PM2.5检测仪,所述窗框朝向室内的一侧装设有一与所述转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台,所述PM2.5检测仪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转动装置信号控制连接,所述窗体内装设有一进气装置以及一出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装设有一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进气装置信号控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打开上悬窗也能完成空气流通,还不会把室外的PM2.5引入室内,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空气净化器,还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
本技术涉及一种上悬窗,尤其是指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
技术介绍
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现如今,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中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由于雾霾天气的出现,现在人们除了出行需要配戴口罩,室内也需经常性地保持门窗紧闭,避免雾霾进入室内污染室内空气。为了针对这一情况,现今不少住户在室内装有专门的空气净化器,但是由于空气净化器需要占用不少的室内空间,这在如今的高房价而言,其显然是一种对空间资源的浪费。上悬窗是现在酒店、办公楼、公寓楼常用的一种窗户,既能保持通风,而且安全性好、美观,但是缺乏一种适用于雾霾常发地的类型,使其即使在雾霾天也能保持通风又不污染室内空气。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缺乏一种即使在雾霾天也能保持通风又不污染室内空气的上悬窗的缺陷。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包括嵌设在墙体上的窗框、可转动地装设在该窗框内框中的窗体以及用于控制该窗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装设有一PM2.5检测仪,所述窗框朝向室内的一侧装设有一与所述转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台,所述PM2.5检测仪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转动装置信号控制连接,所述窗体内装设有一进气装置以及一出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装设有一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进气装置信号控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窗体包括边框以及嵌设在该边框中的玻璃,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边框位于室外一侧的第一进气口以及开设于该边框位于室内一侧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通过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边框位于室外一侧的第二出气口以及开设于该边框位于室内一侧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一出气通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边框内左右两侧的内部分别装设有用于给气体导热的一第一储液盒与一第二储液盒,所述第一储液盒与第二储液盒通过一装设于所述边框下侧内部的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液盒中并且延伸至所述连通管中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盒中并且延伸至所述连通管中与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进一步的,所述进气装置还包括一装设于所述第一进气口处的引风机构,所述引风机构的排风方向为由室外至边框内。进一步的,所述空气净化装置装设于所述引风机构与第一储液盒之间。进一步的,所述边框内部位于所述第一进气口的左右两侧各装设有一滑轨,两个滑轨之间装设有一可上下滑动并可覆盖所述第一进气口的滑板,所述滑板与一驱动机构上下传动连接,所述引风机构架设在所述滑轨上并正对所述第一进气口,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引风机构、驱动机构信号控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出气装置还包括一上端铰接于所述第二出气口上侧的翻板,所述翻板可覆盖所述第二出气口并可在所述出气通道内的气体的作用下上翻。进一步的,所述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还装设有一湿度传感器与一温度传感器,所述湿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转动装置信号控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边框的外侧壁由隔热铝合金制成,所述第一储液盒、连通管与所述进气通道的连接壁以及所述第二储液盒、连通管与所述出气通道的连接壁均由导热塑料制成。和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结构简单、实用性强,当PM2.5检测仪检测到室外的PM2.5超标时,能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台,使控制台自动控制转动装置动作,从而将智能上悬窗关闭;通过在智能上悬窗中的窗体上设置进气装置、出气装置与空气净化装置,使得智能上悬窗关闭后,控制台还能自动控制进气装置启动,从而将室外的气体引入空气净化装置中进行净化,再排入室内,室内气压升高后,室内的气体再自动通过出气装置排到室外,从而不需要打开上悬窗也能完成空气流通,还不会把室外的PM2.5引入室内,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空气净化器,还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2、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连通管,使得第一储液盒、第二储液盒、连通管三者内的液体温度都能保持持平,从而让进气通道与出气通道中的气体在液体的导热作用下也能保持趋近一致,使得夏季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不会过高,冬季进入室内的空气温度不会过低,大大提高了用户的体验。3、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滑板,使得本智能上悬窗在打开状态时,滑板能处于闭合状态,从而避免下雨时,室外的雨水进入边框内部而增加进入室内的空气的潮气。4、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翻板,使得本智能上悬窗在打开状态时,翻板在重力的作用下能盖设在第二出气口处,从而避免下雨时,室外的雨水进入边框内部。5、在本技术中,通过设置湿度传感器,使得当室外是雨雪天气时,控制台能自动控制转动装置动作,从而将智能上悬窗关闭,避免室外雨雪飘入室内;通过设置温度传感器,使得当是为室外温度低时,控制台能自动控制转动装置动作,从而将智能上悬窗关闭,避免室内暖气流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位于室外侧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3中B-B的截面示意图。图6为图3中C-C的截面示意图。图7为图3中D-D的截面示意图。图8为图3中E-E的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中控制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包括嵌设在墙体上的窗框1、可转动地装设在该窗框1内框中的窗体2以及用于控制该窗体2转动的转动装置3。窗框1朝向室外的一侧装设有一PM2.5检测仪41,窗框1朝向室内的一侧装设有一与所述转动装置3电连接的控制台42,所述PM2.5检测仪41通过所述控制台42与所述转动装置3信号控制连接。所述窗体2内装设有一进气装置5以及一出气装置6,所述进气装置5内装设有一空气净化装置7,所述转动装置3通过所述控制台42与所述进气装置5信号控制连接。当PM2.5检测仪41检测到室外的PM2.5超标时,能将信号发送给控制台42,使控制台42自动控制转动装置3动作,从而将智能上悬窗关闭;通过在窗体2上设置进气装置5、出气装置6与空气净化装置7,使得智能上悬窗关闭后,控制台42还能自动控制进气装置5启动,从而将室外的气体引入空气净化装置7中进行净化,再排入室内,室内气压升高后,室内的气体再自动通过出气装置6排到室外,从而不需要打开上悬窗也能完成空气流通,还不会把室外的PM2.5引入室内,同时相较于传统的空气净化器,还节省了室内空间的占用。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本实施例中的转动装置3设于窗体2的上端,其包括转动电机31以及转动轴32,窗体2通过转动轴32与该转动电机31传动连接。窗体2朝室外上旋一定角度,便可使智能上悬窗处于打开状态,其最大上选角度可以为15~45°。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包括嵌设在墙体上的窗框、可转动地装设在该窗框内框中的窗体以及用于控制该窗体转动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装设有一PM2.5检测仪,所述窗框朝向室内的一侧装设有一与所述转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台,所述PM2.5检测仪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转动装置信号控制连接,所述窗体内装设有一进气装置以及一出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装设有一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进气装置信号控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包括嵌设在墙体上的窗框、可转动地装设在该窗框内框中的窗体以及用于控制该窗体转动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窗框朝向室外的一侧装设有一PM2.5检测仪,所述窗框朝向室内的一侧装设有一与所述转动装置电连接的控制台,所述PM2.5检测仪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转动装置信号控制连接,所述窗体内装设有一进气装置以及一出气装置,所述进气装置内装设有一空气净化装置,所述转动装置通过所述控制台与所述进气装置信号控制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窗体包括边框以及嵌设在该边框中的玻璃,所述进气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边框位于室外一侧的第一进气口以及开设于该边框位于室内一侧的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与第一出气口通过一进气通道连通;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开设于所述边框位于室外一侧的第二出气口以及开设于该边框位于室内一侧的第二进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与第二进气口通过一出气通道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可净化空气的智能上悬窗,其特征在于:所述边框内左右两侧的内部分别装设有用于给气体导热的一第一储液盒与一第二储液盒,所述第一储液盒与第二储液盒通过一装设于所述边框下侧内部的连通管连通,所述进气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一储液盒中并且延伸至所述连通管中与所述第一出气口连通,所述出气通道开设于所述第二储液盒中并且延伸至所述连通管中与所述第二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澍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施米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