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477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6:3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包括钢板,所述的钢板上分布有螺钉孔,钢板内部分布有冲洗分管以及吸引管,其中冲洗分管连接至冲洗总管,吸引管连接至抽吸总管,冲洗总管、抽吸总管均穿出钢板上表面;所述的钢板的上表面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连通的漏液孔,在钢板上表面以及钢板侧面均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连通的抽吸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内植物的感染控制问题,具有药物缓释、负压吸引和冲洗功能,不需要在感染严重时将内植物取出,骨折可以继续愈合,不需要二次固定,从而节省了医疗资源,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Drug delivery, irrigation and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steel plat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ug release, flushing and suction plate, which comprises a steel plate, the steel plate is distributed with a screw hole, steel internal distribution and in charge of flushing suction tube, which is connected to the flushing in charge of flushing duct, suction tube connected to the suction duct, duct flushing, suction duct were out on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 the steel pl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urface and the washing liquid leakage holes communicated in charge, on the surface of the plate and the side plate are distributed with the flushing suction holes communicated in charge. The invention effectively solves the problems of plant infection control problems with drug release, suction and washing function, do not need to remove the implant in severe infection, fracture healing can continue, do not need two fixed, so as to save medical resources, reduce the patient's pain and economic burd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骨科内植物,具体涉及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用以解决内植物应用中的感染问题。
技术介绍
内植物的进步是现代骨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以接骨板、螺钉、髓内钉为代表的骨折内固定手术是目前创伤骨科常规治疗技术,而人工关节置换是治疗晚期骨性关节炎、消除关节疼痛并改善功能的有效方法;二者同被誉为二十世纪骨科领域伟大的突破。据统计,欧洲每年开展各类骨科内植物手术80多万例。在美国,每年超过20万例患者进行关节置换,而截至2010年,美国总计超过440万例患者因骨折接受内固定治疗。2005年以来,我国每年仅交通事故伤员就超过40万例,绝大多数患者均合并1处或多处骨折需要接受内固定手术治疗。内植物应用的最大风险之一就是感染。研究表明,在没有内植物等异物存在时,每克组织污染10万个细菌才能造成感染。但是,有异物存在的情况下,感染所需的细菌数量大幅度下降,每克组织污染100个细菌就可以导致致命性感染的发生。研究显示,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率为1.6%,初次膝关节置换术后平均感染率为1.3%。而初次骨折内固定术后的平均感染率大于5%,尤其初次开放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率高达30%。医务人员最担心、最棘手的问题莫过于内植物感染。尽管采用术前严格消毒、术中无菌操作及应用抗菌素等有力措施,仍不能避免感染的发生。内植物感染是骨科术后灾难性事件,一旦发生内植物感染,骨折很难愈合,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而且浪费了大量医疗卫生资源,给国家和个人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不言而喻,内植物感染的控制意义重大。目前临床上对于内植物感染的处理,多采用取出内植物,彻底清创,放置抗生素珠链等方法,待感染控制后重新植入内植物;但是当前的方法将严重拖延愈合时间,给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以解决内植物应用过程中的感染问题,从而降低内植物的应用风险,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主要用于开放性骨折患者。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包括钢板,所述的钢板上分布有螺钉孔,钢板内部分布有冲洗分管以及吸引管,其中冲洗分管连接至冲洗总管,吸引管连接至抽吸总管,冲洗总管、抽吸总管均穿出钢板上表面;所述的钢板的上表面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连通的漏液孔,在钢板上表面以及钢板侧面均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连通的抽吸孔。进一步地,所述的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还包括一个缓释冲洗囊,缓释冲洗囊内部由两个隔片分隔成为两侧的第一侧囊、第二侧囊以及中部的中间囊,其中在两个隔片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只允许流体自第一侧囊或第二侧囊流入到中间囊;所述的中间囊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冲洗总管配合的插管,插管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引管分布在钢板的边缘处,呈闭合回路;所述的冲洗分管分布在所述螺钉孔的两侧。进一步地,所述的钢板为矩形体结构,所述的冲洗总管位于钢板上表面中心处,所述的冲洗分管在冲洗总管两侧沿钢板的长度方向分布,并最终通过第一导连管连接至所述的冲洗总管。进一步地,所述的吸引管包括第一吸引管和第二吸引管,其中第一吸引管分布在钢板长度方向的边缘处,第二吸引管分布在钢板宽度方向的边缘处,第一吸引管、第二吸引管的端部连通,且均穿出钢板的侧面或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的抽吸孔包括第一抽吸孔以及第二抽吸孔,其中第一抽吸孔分布在钢板的上表面边缘处,第二抽吸孔分布在钢板侧面以及端面上,第一抽吸孔、第二抽吸孔均与所述的第一吸引管或第二吸引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侧囊、第二侧囊以及中间囊体积相同,且均为气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特点:1.本专利技术可实现药物缓释功能,不需要全身应用抗生素即可使创面局部达到药物的有效浓度,从而减小了药物的用量并且提升了药物使用效果;本专利技术中药物可以分次缓释,能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药物释放过程是无创的,无需切开创面;2.本专利技术中药物释放以及负压冲洗过程操作都非常简单,可有效地减少手术次数,从而降低了手术风险,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也提升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3.本专利技术中可利用负压吸引的方式吸出引流液进行定性培养,以明确细菌,从而可针对性地利用敏感抗生素冲洗创面,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另外,负压吸引作用可以通过吸引牵拉刺激促进钢板表面微孔处形成新鲜的肉芽组织,有利于深部组织的愈合;4.本专利技术解决了内植物感染控制问题,不需要在感染严重时将内植物取出,骨折部位可以继续愈合,无需二次固定;并且该钢板可以在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取出,然后彻底清创,该医疗器具有效地节省了医疗资源,并具有较好的转化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端面结构示意图(图1的B向视图);图4为图1的C-C向剖视示意图;图5为缓释冲洗囊与钢板配合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代表:1—钢板,2—冲洗总管,3—第一导连管,4—冲洗分管,5—抽吸总管,6—第二导连管,7—漏液孔,8—螺钉孔,9—吸引管,91—第一吸引管,92—第二吸引管,10—抽吸孔,101—第一抽吸孔,102—第二抽吸孔,11—插管,12—缓释冲洗囊,121—中间囊,122—第一侧囊,123—第二侧囊,13—第一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包括钢板1,所述的钢板1上分布有螺钉孔8;钢板1作为内植物植入到患者体内,通过螺钉孔8拧入骨钉,利用钢板1将骨折部位的断端固定在一起。钢板1内部分布有冲洗分管4以及吸引管9,其中冲洗分管4连接至冲洗总管2,吸引管9连接至抽吸总管5,冲洗总管2、抽吸总管5均穿出钢板1上表面;所述的钢板1的上表面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漏液孔7,在钢板1上表面以及钢板1侧面均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抽吸孔10。本方案中,漏液孔7有多个功能,例如可以在漏液孔7中预置抗生素颗粒,在需要对创面消炎时,通过气体或液体将药品推到创面处,以实现局部消炎;而漏液孔7也可以作为创面清洗时的出液孔,利用冲洗总管2接入冲洗系统,在需要时对创面进行冲洗,并利用抽吸总管5吸出冲洗液,形成循环系统。抽吸孔10分布在钢板1的上表面和侧面,利用抽吸孔10可以抽出创面积液,也能配合冲洗总管2进行创面的循环冲洗。为了更好地配合上述的药品释放以及冲洗功能,本方案中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还包括一个缓释冲洗囊12,缓释冲洗囊12内部由两个隔片分隔成为两侧的第一侧囊122、第二侧囊123以及中部的中间囊121,其中在两个隔片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一单向阀13只允许流体自第一侧囊122或第二侧囊123流入到中间囊121;所述的中间囊12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冲洗总管2配合的插管11,插管11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缓释冲洗囊12与钢板1之间为可拆卸式结构,通过插管11能与冲洗总管2实现插拔配合。缓释冲洗囊12为软质囊体,例如可以为橡胶材质的气囊。设置三个囊体的目的是,为了在钢板1置入后在不同的时间进行药物的推入,以便于药物分次缓释。三个囊体的体积(容积)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容积相同时,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包括钢板(1),所述的钢板(1)上分布有螺钉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1)内部分布有冲洗分管(4)以及吸引管(9),其中冲洗分管(4)连接至冲洗总管(2),吸引管(9)连接至抽吸总管(5),冲洗总管(2)、抽吸总管(5)均穿出钢板(1)上表面;所述的钢板(1)的上表面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漏液孔(7),在钢板(1)上表面以及钢板(1)侧面均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抽吸孔(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包括钢板(1),所述的钢板(1)上分布有螺钉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板(1)内部分布有冲洗分管(4)以及吸引管(9),其中冲洗分管(4)连接至冲洗总管(2),吸引管(9)连接至抽吸总管(5),冲洗总管(2)、抽吸总管(5)均穿出钢板(1)上表面;所述的钢板(1)的上表面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漏液孔(7),在钢板(1)上表面以及钢板(1)侧面均分布有与所述冲洗分管(4)连通的抽吸孔(10)。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还包括一个缓释冲洗囊(12),缓释冲洗囊(12)内部由两个隔片分隔成为两侧的第一侧囊(122)、第二侧囊(123)以及中部的中间囊(121),其中在两个隔片上均设置有第一单向阀(13),第一单向阀(13)只允许流体自第一侧囊(122)或第二侧囊(123)流入到中间囊(121);所述的中间囊(121)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冲洗总管(2)配合的插管(11),插管(11)中设置有第二单向阀。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药缓释、冲洗及负压吸引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吸引管(9)分布在钢板(1)的边缘处,呈闭合回路;所述的冲洗分管(4)分布在所述螺钉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佩福王国旗张里程李志锐王松李建涛李明刘红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