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2653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首先推导了单个子载波上星座映射点偏移的校正原理,并推广到多个子载波同时存在星座映射点偏差的情况;分析了时域信号偏差值进行降采样时,校正子载波星座映射点偏移需要满足的条件;提出了一种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星座映射点偏移的准无损压缩方案,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然后在计算机中进行实验仿真,验证了该压缩模型具有良好的压缩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互联网数据压缩
,特别涉及一种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
技术介绍
数据压缩技术的研究,正式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1939年,美国Bell实验室的Dudley专利技术了第一个声码器,是一种对语音数据压缩的系统。1943年,Morse基于统计的方法专利技术了莫尔斯电报码,是最早的数据压缩实例。但对数据压缩技术系统的理论研究,仍然是在香农信息论的基础上开始研究的。1952年,霍夫曼(Huffman)专利技术了霍夫曼编码,是一种经典的基于统计方法的数据压缩技术,并给出了变长编码的构造方法,至今仍在广泛使用。Lloyd和Max分别在1957年和1960年独立发表了在知道信号概率分布情况下的最佳标量量化算法,即Lloyd-Max算法。并且Linde、Buzo和Gray在1980年将Lloyd-Max算法推广到了矢量量化,即LBG算法。大多情况下,数据的概率分布是未知的,为了能在此情况下也能对数据进行有效的压缩。以色列两位科学家JacobZiv和AbrahamLempel于1977年最先研究出基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

【技术保护点】
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子载波校正分析,设OFDM的频域信号X[k]的长度为N,满足下面的对称性X[k]=X[N‑k]*   (4‑1)且满足X[0]和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部分采样点辅助校正子载波的准无损压缩算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子载波校正分析,设OFDM的频域信号X[k]的长度为N,满足下面的对称性X[k]=X[N-k]*(4-1)且满足X[0]和为实数,其中0≤k≤N-1,不存在子载波星座映射点偏移的情况下,X[k]进行N点IFFT变换的时域信号表示如果子载波p产生星座映射点偏移,大小为则频域信号变成了Xe[k]进行N点IFFT变换的时域信号表示时域上信号的差值为对公式(4-5)中的偏差信号err[n]进行FFT变换,得到频域上的表示上式中,k∈[0,N];δ(·)为单位冲激响应。因为信号err[n]是一个周期信号,其频谱Err[k]是以2π为周期的冲激序列,可取l=0的区间[-π,π]来研究,即只有当或者时,Err[k]不为0,如果存在两个及以上的子载波同时发生星座映射点频移,则在无偏移情况下的OFDM时域信号和有星座映射点偏移情况下的时域信号相减,得到的差值为多个正弦信号的叠加,推导出的时域偏差信号的公式及时域偏差信号err[n]的频域表达式其中,P表示发生星座映射点偏移的子载波的集合,多个子载波上的星座映射点同时产生偏移的时域信号差是由多个正弦函数叠加的结果;根据上式,无论发生星座映射点偏移的子载波有多少个,都可以在频域上完全确定,在公式(4-5)和公式(4-8)中,对err[n]每隔1个采样单位采样一次,即采样频率fs=1;如果err[n]的最高频率fem小于信号x[n]的最高频率fm,则在满足2fem≤fs条件下,采样频率fs也可以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连帅彬程琳宫安东张在宝王磊刘天亮
申请(专利权)人:信阳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