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4172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3: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1)建立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2)根据步骤1定义的间隔模型建立典型间隔防误规则;(3)选取典型间隔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4)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定义了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工程配置时,用户只需选取若干典型间隔模型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即可生成实际的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变电站的防误操作系统中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基于CIM/E模型数据规范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
技术介绍
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对用户的操作进行分析、决策、限制与提示,其核心在于防误操作闭锁规则。现有的变电站防误操作系统的设计中,防误操作闭锁规则的编制相对独立。在新站配置或者老站升级改造时,用户需根据现场实际电气设备的各种不同接线方式,对每一个电气设备编制防误操作闭锁规则,有时还要考虑不同地区内不同的操作习惯。这种手工编制防误操作闭锁规则的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容易产生错误或缺漏,而且需要对每一个电气设备多次调试才能保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不满足用户对一体化系统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基于CIM/E规范变电站间隔模型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定义了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工程配置时,用户只需选取若干典型间隔模型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即可生成实际的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为实现上述目的,其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根据历史一次设备接线图,归纳、设计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一次接线方式的进线、主变、母线、母联、分段、出线等典型间隔,从而形成基于CIM/E规范的典型间隔模型;(2)根据步骤1定义的间隔模型建立典型间隔防误规则;所述典型间隔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界面配置完成后,修改各间隔名称和设备编号。(3)选取典型间隔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4)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所述步骤(1)中,所述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包含的设备对象为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接地线、网门、主变、母线的,所有设备对象均按照CIM/E规范建立;典型变电站间隔模型设计成开放、可移植模式;如果现场需要添加典型间隔模型,添加后的典型间隔模型可以单独打包、备份。如果现场存在特殊的接线方式,工程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典型间隔模型,添加后的典型间隔模型可以单独打包、备份。所述步骤(1)中还设置有典型间隔模型同步程序,该典型间隔模型同步程序以服务的方式运行在工程备份服务器上,典型间隔模型同步程序定时比对现场备份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和历史典型变电站间隔模型;若有新增的典型间隔,则对新增间隔进行规则和操作序列校验,校验通过,更新历史典型间隔模型,保证下一次出厂前的典型间隔模型是同一时期中最新的。所述步骤(2)中,设备编号不需要逐个修改,同一间隔只需修改一个设备编号,其他设备编号按照间隔模型自动生成。所述步骤(2)中,典型间隔防误规则基于CIM/E设备对象采用正向控制规则,,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安全运行规定总结得出。间隔防误规则是一种通用规则,适用于接线方式雷同或相似的不同实际间隔。本专利技术的基于CIM/E规范变电站间隔模型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定义了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工程配置时,用户只需选取若干典型间隔模型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即可生成实际的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省时省力、避免了错误或缺漏,而且保证其准确性与合理性,满足用户对一体化系统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流程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实例。图中,2-1、110kV进线间隔;2-2、110kVPT间隔;2-3、110kV母联间隔;2-4、110kV110-10两卷变间隔;2-5、10kV出线间隔;2-6、10kVPT间隔;2-7、10kV电容器间隔;2-8、10kV站用变间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的的实施方式如下:步骤1、定义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所述的间隔模型包含接线方式、电压等级等属性。根据历史一次设备接线图,归纳、设计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一次接线方式的进线、主变、母线、母联、分段、出线等典型间隔,从而形成基于CIM/E规范的典型间隔模型。典型间隔模型设计成开放、可移植模式。如果现场存在特殊的接线方式,其一次接线图分解成的间隔没有收录在典型间隔模型中,那么,工程人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典型间隔,添加后的典型间隔模型可以单独打包、备份。开发了典型间隔模型同步程序,该程序以服务的方式运行在工程备份服务器上。同步程序定时比对现场备份的间隔模型和历史典型间隔模型,如有新增的典型间隔,则对新增间隔进行规则和操作序列校验,校验通过,更新历史典型间隔模型。保证下一次出厂前的典型间隔模型是同一时期中最新的。步骤2、根据步骤S1定义的间隔模型建立间隔防误规则;该规则基于CIM/E设备对象采用正向控制规则,由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根据运行规则总结得出。间隔防误规则是一种通用规则,适用于接线方式雷同或相似的不同实际间隔。步骤3、选取典型间隔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以图2所示的实施实例为例,图中虚线框内的间隔即需要选择的典型间隔,包括2-1、110kV进线间隔(数量:2);2-3、110kV母联间隔(数量:1);2-2、110kVPT间隔(数量:2);2-4、110kV110-10两卷变间隔(数量:1);2-6、10kVPT间隔(数量:1);2-5、10kV出线间隔(数量:3);2-7、10kV电容器间隔(数量:1);2-8、10kV站用变间隔(数量:1);110kV母线(数量:2)、10kV母线(数量:1);110kVI母上接的进线数量:1,110kVII母上接的进线数量:1,110kVII母挂主变,10kV母线只有一条,不需要附加说明。步骤4、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步骤3所述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界面配置完成后,修改各间隔名称和设备编号。设备编号不需要逐个修改,同一间隔只需修改一个设备编号,其他设备编号按照间隔模型自动生成。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节选:(虚线框2-1、110kV进线间隔部分设备示例)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已通过实施实例作了详细介绍,但应当认识到上述描述不应被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领域技术人员阅读了上述内容后,对于本专利技术思路的局部修改和表述替换都是非常容易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应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根据历史一次设备接线图,归纳、设计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一次接线方式的进线、主变、母线、母联、分段、出线等典型间隔,从而形成基于CIM/E规范的典型间隔模型;(2)根据步骤1定义的间隔模型建立典型间隔防误规则;所述典型间隔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界面配置完成后,修改各间隔名称和设备编号;(3)选取典型间隔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4)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根据历史一次设备接线图,归纳、设计出不同电压等级、不同一次接线方式的进线、主变、母线、母联、分段、出线等典型间隔,从而形成基于CIM/E规范的典型间隔模型;(2)根据步骤1定义的间隔模型建立典型间隔防误规则;所述典型间隔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界面配置完成后,修改各间隔名称和设备编号;(3)选取典型间隔组合成实际变电站一次设备接线;(4)变电站防误操作规则同步自动生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所述基于CIM/E规范的变电站间隔模型包含的设备对象为变电站断路器、隔离开关、接地刀闸、接地线、网门、主变、母线的,所有设备对象均按照CIM/E规范建立;典型变电站间隔模型设计成开放、可移植模式。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操作闭锁规则同步自动生成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健陈杰彭彬陈欣
申请(专利权)人:国电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电南瑞南京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