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055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连接端子,与直流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电连接,将所述输入连接端子接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升降压处理;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将升降压处理后的直流电源电连接至Led背光。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低成本高效率,电压稳定,电路简单可靠。

Charge Pump LED Driver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includes an input connection terminal connected with the DC power supply, the DC power supply; power management chip, and the input connecting terminal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input DC power connection terminal access for lifting pressure processing; output terminal of the power supply. The management chip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the DC power supply voltage lifting after connection to the Led backlight. The backlight driving circuit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has the advantages of low cost, high efficiency, stable voltage and simple and reliable circu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光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背光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技术的蓬勃发展,各类液晶屏也随之得到大量的应用,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及显示器等,以Led为光源的液晶屏更是炙手可热,其以轻巧、环保、省点、使用寿命长以及显色性好等优点得到业界的追捧和消费者的喜爱,但是Led是半导体器件,其特性不同于CCFL(冷阴极荧光灯),只有在一定的工作条件下,Led的优点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而对Led的驱动电路的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分发挥Led优点的背光驱动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案如下: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连接端子,与直流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电连接,将所述输入连接端子接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升降压处理;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将升降压处理后的直流电源电连接至Led背光。优选的,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优选的,还包括电流补偿单元,所述电流补偿单元受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过低时启动所述输入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连接。优选的,所述输入连接端子采用S5B-PH-SM3连接器;所述S5B-PH-SM3连接器的1脚通过保险丝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IN脚电连接,2脚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CS脚、GND脚电连接,3脚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AD脚电连接,并通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电连接,且所述2脚、3脚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5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EN脚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通过第五电容接地,SR脚通过第十电阻接地,COMP脚通过第四电容接地,OVP脚通过第七电阻接地,并通过第六电阻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电连接。优选的,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其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串接所述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后接地;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的一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四电阻之间。优选的,所述电流补偿单元包括储能电感、晶闸管、MOS管;所述输入连接端子通过所述储能电感、晶闸管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电连接,所述晶闸管的控制级通过所述MOS管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受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实现晶闸管的导通与关断,进而实现所述输入连接端子对所述输出连接端子的电流补偿。优选的,所述MOS管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所述N沟道增强型MOS管的D级与所述晶闸管的控制级电连接,G级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DV脚电连接,S级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SR脚电连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背光驱动电路低成本高效率,电压稳定,电路简单可靠。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在此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以及说明用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包括:输入连接端子,与直流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电连接,将所述输入连接端子接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升降压处理;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将升降压处理后的直流电源电连接至Led背光。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管理芯片。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还包括电流补偿单元,所述电流补偿单元受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过低时启动所述输入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连接。本专利技术实施方案的具体设计为:所述输入连接端子J1采用S5B-PH-SM3连接器,所述输出连接端子J2为CONNFLEX4;所述S5B-PH-SM3连接器的1脚通过熔断器F1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输入IN脚电连接,2脚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CS脚、GND脚电连接,3脚通过第五电阻R5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AD脚电连接,并通过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FB脚电连接,且所述2脚、3脚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C1,5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EN脚电连接;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FB脚通过第五电容C5接地,SR脚通过第十电阻R10接地,COMP脚通过第四电容C4接地,OVP脚通过第七电阻R7接地,并通过第六电阻R6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J2电连接。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第一电阻R1、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其中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FB脚串接所述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后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1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另一端接地;所述输出连接端子J2的一脚电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四电阻R4之间。作为上述实施例方案的改进,所述电流补偿单元包括储能电感L1、晶闸管U1、MOS管M2;所述输入连接端子J1接熔断器F1后,通过所述储能电感L1、晶闸管U1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J2电连接,所述晶闸管U1的控制级通过所述MOS管M2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电连接,受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控制实现晶闸管U1的导通与关断,进而实现所述输入连接端子J1对所述输出连接端子J2的电流补偿。具体的,所述MOS管M2为N沟道增强型MOS管M2,所述N沟道增强型MOS管M2的D级与所述晶闸管U1的控制级电连接,G级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DV脚电连接,S级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U2的SR脚电连接。当电流检测单元检测到电流过低时,N沟道增强型MOS管M2导通,由输入连接端子J1对输出连接端子J2进行电流补偿。以上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以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适用于帮助理解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原理;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背光驱动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连接端子,与直流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电连接,将所述输入连接端子接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升降压处理;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将升降压处理后的直流电源电连接至Led背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连接端子,与直流电源电连接,通过所述直流电源供电;电源管理芯片,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电连接,将所述输入连接端子接入的直流电源进行升降压处理;输出连接端子,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电连接,将升降压处理后的直流电源电连接至Led背光。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检测单元,所述电流检测单元用于检测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并反馈至所述电源管理芯片。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流补偿单元,所述电流补偿单元受所述电源管理芯片控制,在所述电源管理芯片输出的直流电源过低时启动所述输入连接端子与所述输出连接端子之间的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连接端子采用S5B-PH-SM3连接器;所述S5B-PH-SM3连接器的1脚通过保险丝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输入IN脚电连接,2脚分别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CS脚、GND脚电连接,3脚通过第五电阻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AD脚电连接,并通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的FB脚电连接,且所述2脚、3脚之间电连接有第一电容,5脚与所述电源管理芯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巍巍刘长涛谢娇丽戴春平赖志华骆传潘海
申请(专利权)人:河源中光电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