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框组件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33016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包括将檩托等距安装在屋面的钢结构主梁上;将檩条的两端固定在钢结构主梁上;在相邻檩条的最左端固定连接纵向梁;在纵向梁上表面以及被纵向梁连接的两条檩条上表面涂抹一层防漏结构耐候胶;光伏组件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将光伏组件左侧短边方向的两个安装孔对准已安装好的纵向梁右侧的两个定位凸起,将光伏组件右侧微微抬起,在相邻檩条之间安装第二条纵向梁,并将纵向梁左侧的定位凸起插入光伏组件右侧的安装孔内,不仅使得光伏组件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安装工艺简单、密封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框组件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组件,特别涉及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光伏组件都是有边框的,边框通常由铝型材制成,其是为了搭载中间的光伏组件玻璃,一是便于安装,还有就是对玻璃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因此现有的光伏组件屋面通常结构为组件玻璃+铝边框+屋架结构,上述结构不仅制造成本高、安装麻烦,而且在密封时需要考虑组件玻璃与铝型材边框之间的密封以及铝型材边框与屋架结构之间的密封,工艺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不仅使得光伏组件结构简单、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安装工艺简单、密封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檩托等距安装在屋面的钢结构主梁上,相邻所述檩托的间距大于光伏组件的宽度;S2:将所述檩条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主梁上,并将所述檩条的外腹板与所述檩托相贴合固定;S3:在相邻檩条的最左端固定连接纵向梁,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开设两个定位孔,且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正反两面的定位凸起用于定位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决定了光伏组件下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厚度,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范围控制在1-5mm,所述定位件反面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纵向梁的定位孔内;S4:在所述纵向梁上表面以及被所述纵向梁连接的两条所述檩条上表面涂抹一层防漏结构耐候胶;S5:所述光伏组件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将所述光伏组件左侧短边方向的两个安装孔对准已安装好的所述纵向梁右侧的两个定位凸起,放下所述光伏组件让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孔套住所述定位凸起;S6:将光伏组件右侧微微抬起,在相邻所述檩条之间安装第二条纵向梁,并将所述纵向梁左侧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光伏组件右侧的安装孔内,最终确保光伏组件四个安装孔均套住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光伏组件的四个定位孔内填满防漏结构耐候胶;S7:安装过程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整个屋面完成安装。进一步改进的是:在第一次涂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凝结后,对相邻所述光伏组件拼接缝以及部分缝隙中进行补打防漏结构耐候胶,直至所有缝隙都被防漏结构耐候胶覆盖。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檩托与所述钢结构主梁之间、所述檩托与所述檩条之间、所述纵向梁与所述檩条之间均通过螺栓、自攻螺丝或焊接的方式固定。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纵向梁的两端部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安装筋板,所述安装筋板与所述檩条上端部相固定连接。进一步改进的是:所述定位件由塑料或者塑胶材料制成。进一步改进的是:相邻所述檩托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光伏组件宽度5mm-15mm。进一步改进的是:步骤S4中涂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厚度位1mm-5mm。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采用定位凸起直接将直接将光伏组件定位安装在纵向梁上,由于光伏组件采用无框结构,因此减少了铝型材边框的使用,不仅制造简单,而且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纵向梁与光伏组件之间采用定位凸起与安装孔直接定位,安装方便,另外采用防漏结构耐候胶密封,相从而大大提高了密封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光伏组件与檩条以及纵向梁连接的侧视图;图2为光伏组件与檩条以及纵向梁连接的主视图;图3为光伏组件与檩条以及纵向梁连接的立体图;图4为安装流程图一;图5为安装流程图二;图6为安装流程图三。其中:1、檩条;2、纵向梁;3、光伏组件;4、定位凸起;5、安装孔;6、防漏结构耐候胶;7、安装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图6所示,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檩托等距安装在屋面的钢结构主梁上,相邻所述檩托的间距大于光伏组件3的宽度,具体地,相邻所述檩托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光伏组件3宽度5mm-10mm,从而保证安装了檩条1之后同一个檩条1上能够安装两侧的光伏组件3;S2:将所述檩条1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主梁上,并将所述檩条1的外腹板与所述檩托相贴合固定;S3:在相邻檩条1的最左端固定连接纵向梁2,所述纵向梁2的两端均开设两个定位孔,且所述纵向梁2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4,所述定位件反面的定位凸起4插入所述纵向梁2的定位孔内;S4:在所述纵向梁2上表面以及被所述纵向梁2连接的两条所述檩条1上表面涂抹一层防漏结构耐候胶6;S5:所述光伏组件3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安装孔5,将所述光伏组件3左侧短边方向的两个安装孔5对准已安装好的所述纵向梁2右侧的两个定位凸起4,放下所述光伏组件3让所述光伏组件3的安装孔5套住所述定位凸起4;S6:将光伏组件3右侧微微抬起,在相邻所述檩条1之间安装第二条纵向梁2,并将所述纵向梁2左侧的定位凸起4插入所述光伏组件3右侧的安装孔5内,最终确保光伏组件3四个安装孔5均套住所述定位凸起4,在所述光伏组件3的四个定位孔内填满防漏结构耐候胶6;S7:安装过程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整个屋面完成安装,安装流程依次按照图4-图6。为了进一步确保密封效果,在第一次涂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6凝结后,对相邻所述光伏组件3拼接缝以及部分缝隙中进行补打防漏结构耐候胶6,直至所有缝隙都被防漏结构耐候胶6覆盖。为了方便安装固定,所述檩托与所述钢结构主梁之间、所述檩托与所述檩条1之间、所述纵向梁2与所述檩条1之间均通过螺栓、自攻螺丝或焊接的方式固定。为了使得纵向梁2连接稳定,所述纵向梁2的两端部的两侧横向延伸形成安装筋板7,所述安装筋板7与所述檩条1上端部相固定连接。为了防止在安装过程中刮伤光伏组件3的玻璃,所述定位件由塑料或者塑胶材料制成,此外定位凸起4、定位孔以及安装孔5均成圆形,正面以及反面的定位凸起4(即胶塞)的作用是定位光伏组件3的安装位置,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决定了组件下方防漏结构耐候胶的厚度,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范围控制在1-5mm,为了确保密封效果,步骤S4中涂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6厚度位1mm-5mm。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及其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专利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范围内,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框组件安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檩托等距安装在屋面的钢结构主梁上,相邻所述檩托的间距大于光伏组件的宽度;S2:将所述檩条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主梁上,并将所述檩条的外腹板与所述檩托相贴合固定;S3:在相邻檩条的最左端固定连接纵向梁,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开设两个定位孔,且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正反两面的定位凸起用于定位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决定了光伏组件下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厚度,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范围控制在1‑5mm,所述定位件反面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纵向梁的定位孔内;S4:在所述纵向梁上表面以及被所述纵向梁连接的两条所述檩条上表面涂抹一层防漏结构耐候胶;S5:所述光伏组件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将所述光伏组件左侧短边方向的两个安装孔对准已安装好的所述纵向梁右侧的两个定位凸起,放下所述光伏组件让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孔套住所述定位凸起;S6:将光伏组件右侧微微抬起,在相邻所述檩条之间安装第二条纵向梁,并将所述纵向梁左侧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光伏组件右侧的安装孔内,最终确保光伏组件四个安装孔均套住所述定位凸起,在所述光伏组件的四个定位孔内填满防漏结构耐候胶;S7:安装过程重复以上步骤直至整个屋面完成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框组件安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将檩托等距安装在屋面的钢结构主梁上,相邻所述檩托的间距大于光伏组件的宽度;S2:将所述檩条的两端固定在所述钢结构主梁上,并将所述檩条的外腹板与所述檩托相贴合固定;S3:在相邻檩条的最左端固定连接纵向梁,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开设两个定位孔,且所述纵向梁的两端均设置有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两个定位凸起,正反两面的定位凸起用于定位光伏组件的安装位置,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决定了光伏组件下方的防漏结构耐候胶厚度,定位件中间法兰片的厚度范围控制在1-5mm,所述定位件反面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纵向梁的定位孔内;S4:在所述纵向梁上表面以及被所述纵向梁连接的两条所述檩条上表面涂抹一层防漏结构耐候胶;S5:所述光伏组件的四个角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安装孔,将所述光伏组件左侧短边方向的两个安装孔对准已安装好的所述纵向梁右侧的两个定位凸起,放下所述光伏组件让所述光伏组件的安装孔套住所述定位凸起;S6:将光伏组件右侧微微抬起,在相邻所述檩条之间安装第二条纵向梁,并将所述纵向梁左侧的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光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晖曹宏州徐张驰田刘魏璇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大粤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