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伪瓶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28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8: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外主体,外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扣;外盖;及内盖,内盖固定在所述外盖内,内盖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盖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的第二卡扣,该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相扣合;所述外盖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伪瓶盖,外盖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这样,开启后第二卡扣隐藏在外盖内,无外力施展空间,所以无论第二卡扣厚还是薄,都无法再次与第一卡扣扣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防伪瓶盖的防伪性能。

Anti fake bottle cap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nti-counterfeit bottle cap comprises an outer body, the upper outer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buckle; the outer cover; and the inner cover, cover is fixed on the outer cover, the inner wall is provided with internal threads, the inner cover is arrang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second elastic buckle, the buckle and the second the first buckle is buckled; at the lower end of the outer cover is used for shielding the block structure of the second buckle. The anti fake bottle cap provided by the utility model, the lower outer cover is arranged to block the block structure, second buckle, after opening the second buckle hidden in the outer cover, no external space, so whether the second buckle thick or thin, can once again with the first fastener buckled together, thus to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nti fake bott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防伪瓶盖
本技术涉及容器的盖,特别是涉及一种防伪瓶盖。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防止不法分子利用回收的酒瓶,罐装劣质假酒后充当合格产品出售,损害厂家利益,很多厂家都会使用带防伪功能的瓶盖。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01086917Y)公开了一种防伪瓶盖,如图1所示,该防伪瓶盖包括外盖1、设在外盖1内带内螺纹的内盖10、设在外盖1下方的外主体2以及套设在外主体2内的内主体20,内盖10的下端具有伸出外盖1外的下边缘11,外主体2上端内侧设有径向凸起的凸缘21。当瓶盖未开启时,下边缘11位于外主体2的凸缘21与内主体安装部22上端外侧24之间的间隙内。当旋开外盖1时,外盖1沿瓶盖轴向向上移动,此时,下边缘11随之一起向上移动,逐渐被抽出外主体2的凸缘21与内主体安装部22上端外侧24之间的间隙。瓶盖开启后,下边缘11离开间隙,不再受外主体凸缘21的压力,由于自身材料的塑性变形能力,向外翻出,呈向下的喇叭口状。这样,使得消费者很容易识别使用过的瓶盖,并且由于变形外翻的下边缘11在瓶盖开启后则不能重新放入外主体2的凸缘21与内主体安装部22上端缘24之间的间隙里,无法回收利用,达到了防伪效果。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当瓶盖开启后盖回瓶盖的过程中,一边旋转外盖一边用细长物体(如牙签等)将下边缘向内侧挤压变形,可以强行将下边缘塞回,从而起不到防伪作用。为了解决此问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曾尝试将下边缘加厚,使下边缘不容易被挤压变形,但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地用刀片将下边缘刮薄,从而无法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防伪性高的防伪瓶盖。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外主体,外主体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扣;外盖;及内盖,内盖固定在所述外盖内,内盖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盖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的第二卡扣,该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相扣合;所述外盖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遮挡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盖下端的筒状的外套,该外套位于所述第二卡扣的外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卡扣的间隙。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下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向下伸出。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平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外主体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环状凸圈,在所述凸圈的上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与所述凸圈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卡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圈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提醒瓶盖已开启的标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内盖的下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第二凸缘的上表面为斜面,该第二凸缘与所述内盖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卡扣。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防伪瓶盖还包括内主体,该内主体具有下部的安装部和上部的配合部,安装部装于所述外主体内,配合部伸出所述外主体,配合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内盖上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防伪瓶盖还包括内塞,该内塞装于所述内主体内。本技术提供的防伪瓶盖,外盖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这样,开启后第二卡扣隐藏在外盖内,无外力施展空间,所以无论第二卡扣厚还是薄,都无法再次与第一卡扣扣合在一起,从而提高了防伪瓶盖的防伪性能。本技术附加技术特征所具有的有益效果将在本说明书具体实施方式部分进行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防伪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防伪瓶盖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防伪瓶盖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图3中:10、外主体;11、第一凸缘;12、凸圈;20、外盖;21、外套;30、内盖;31、第二凸缘;40、内主体;41、安装部;42、配合部;50、内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如图2-3所示,本技术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防伪瓶盖主要由内主体40、内塞50、外主体10、外盖20及内盖30组成,内主体40为筒状结构,内主体40具有下部的安装部41和上部的配合部42,安装部41用于固定地套设在瓶口(图中未示出)处,配合部42上设置有外螺纹。内塞50的上端固定嵌装于所述内主体40的配合部42内,内塞50的下端插入瓶口内,内塞50中装有玻璃珠(图中未示出)。外主体10套设在内主体40的安装部41上,外主体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扣。优选地,在所述外主体10的上端面上设置有沿轴向向上延伸的环状凸圈12,在所述凸圈12的上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第一凸缘11,该第一凸缘11与所述凸圈12一起形成所述第一卡扣。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圈12的外周面上设置有提醒瓶盖已开启的标识(图中未示出),该标识可以是“已开启”三个中文字。内盖30嵌入安装在所述外盖20内,内盖30的内壁设置有与配合部42上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内盖30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的第二卡扣,第二卡扣采用软性塑料制成,该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相扣合。优选地,所述内盖30的下端设置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第二凸缘31,第二凸缘31的上表面为斜面,该第二凸缘31与所述内盖30一起形成所述第二卡扣。所述外盖2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遮挡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盖20下端的筒状的外套21,该外套21位于所述第二卡扣的外侧。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套21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卡扣的间隙,可以进一步防止开启后第一卡扣与第二卡扣再次扣合。优选地,所述外套21的下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向下伸出,以更好地保护第二卡扣。或者,所述外套2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平齐。本技术实施例的防伪瓶盖,通过外套21遮挡第二卡扣,这样,开启后第二卡扣隐藏在外盖20内,无外力施展空间,所以无论第二卡扣厚还是薄,都无法再次与第一卡扣扣合在一起,从而起到很好的防伪效果。遮挡结构除了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外套21之外,还可以采用以下结构:如自外盖20下端面沿轴向向下延伸的多个凸齿,多个凸齿位于所述第二卡扣的外侧,同样可以起到将第二卡扣隐藏在外盖20内的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防伪瓶盖的原理如下:装配时,先将内塞50和玻璃珠等装入内主体40中,将内盖30旋在内主体40的配合部42上。将外主体10从上自下套在内主体40上,外主体10的第一卡扣与内盖30上的第二卡扣相扣合。然后再将外盖20安装到内盖10上即完成防伪瓶盖的组装。当旋开外盖20时,外盖20沿瓶盖轴向向上移动,此时,第二卡扣随之一起向上移动,在第一凸缘11和第二凸缘31的相互作用下,所述内盖30的下端向内收缩变形,从而使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分离,直至完全打开外盖20。开启后,由于第一卡扣的上端面和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均为平面,内盖30的下端无法向内收缩变形,第二卡扣与第一卡扣无法再次扣合在一起,而且,第二卡扣隐藏在外盖20内,无外力施展空间,所以无论第二卡扣厚还是薄,都无法再次与第一卡扣扣合在一起,从而起到很好的防伪效果。此时,外盖20与外主体10之间留有间隙,将凸圈12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防伪瓶盖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外主体(10),外主体(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扣;外盖(20);及内盖(30),内盖(30)固定在所述外盖(20)内,内盖(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盖(30)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的第二卡扣,该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相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伪瓶盖,包括:外主体(10),外主体(10)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卡扣;外盖(20);及内盖(30),内盖(30)固定在所述外盖(20)内,内盖(30)的内壁设置有内螺纹,内盖(30)的下端设置有弹性的第二卡扣,该第二卡扣与所述第一卡扣相扣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20)的下端设置有用于遮挡所述第二卡扣的遮挡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结构为形成于所述外盖(20)下端的筒状的外套(21),该外套(21)位于所述第二卡扣的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1)与所述第二卡扣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所述第一卡扣的间隙。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1)的下端面相对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向下伸出。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21)的下端面与所述第二卡扣的下端面平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伪瓶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主体(10)的上端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小龙蔡世雄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经济特区龙狮瓶盖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