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ting materials for a subsea tunnel, the grouting material containing composite additives, the effective components of compound additives by aluminum sulfate, sodium sulfate, sodium fluoride,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residual substrate composition, and substrate for one or two kinds of mixed aqueous solution of polyvinyl alcohol, polyacrylamide in aqueous solution. With composite additive of the invention of the water reducing agent in the matrix formed with polyvinyl alcohol or polyacrylamide combined, can be uniformly dispersed in the cement slurry system, covering the surface of cement particles, reduce cement particle surface energy, reduce cement agglomeration and release a large amount of free water, in case of low water cement ratio of cement grouting liquid can also keep the fluidity big, the slurry has good groutability; at the same time, water reducing agent and the matrix has a retarding effect, grouting fluid to maintain good liquidity in the early, slurry has a certain pumping period, convenient ope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底隧道用注浆材料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无机材料领域的注浆材料,具体的说是一种海底隧道用注浆材料。
技术介绍
注浆技术源于地下工程的特殊需要。地下工程常常遇到地下水害和软弱地层,常用注浆法进行处理,以达到改善岩土层性能的目的。注浆对于解决近现代工程中的一些常规方法难于解决的工程难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的最大特点是对地层能够进行原位加固和改良。在一般地层中注浆时,要取得良好的注浆效果,要求浆液同时具有以下特点:(1)浆液在可泵期内保持良好的流动性,具有良好的可注性;(2)浆液从可泵期到初凝、终凝的时间间隔较短,具有很好的可控性;(3)对处于高腐蚀环境的海底隧道工程,浆液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形成密实的结石体,在长期渗流的作用下,帷幕保持良好的耐久性能。目前,普通水泥注浆液普遍采用大水灰比以满足浆液的可注性,但浆液的可控性、稳定性问题突出。尤其是注浆过程中遇到地下水时,一部分浆液将水冲开进入裂隙中,但还有一部分浆液与水发生交换,如果浆液不具有可控性,也就是浆液的凝结时间不可控,可能几十分钟凝,也可能几小时凝,在未凝结之前裂隙中的地下水会一直对灌注的浆液冲蚀,灌入裂隙中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海底隧道用注浆材料,该注浆材料为粉料加水后制成的水灰比为0.55‑1.0的浆料,且粉料为硅酸盐水泥中加入其重量6‑20%的复合添加剂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复合添加剂的有效成分为60‑67%的硫酸铝、12‑17%的硫酸钠、4‑6%的氟化钠、6‑10%的减水剂和余量基体,且基体为质量浓度0.5‑4%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底隧道用注浆材料,该注浆材料为粉料加水后制成的水灰比为0.55-1.0的浆料,且粉料为硅酸盐水泥中加入其重量6-20%的复合添加剂混合而成,其特征在于:按照重量百分比,所述复合添加剂的有效成分为60-67%的硫酸铝、12-17%的硫酸钠、4-6%的氟化钠、6-10%的减水剂和余量基体,且基体为质量浓度0.5-4%的聚乙烯醇水溶液、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底隧道用注浆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如下:1)按照权利要求1的比例称取聚乙烯醇或聚丙烯酰胺或两者的混合物溶于水中形成基体,备用;2)按照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海燕,马召林,阳勇福,焦雷,郭献军,王晓琳,王玉江,李广跃,张文新,王玥,宋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理工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