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丙硫菌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2776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3: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农药增效组合物,其中,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为1:20‑30:1,优选为1:10‑20:1,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在上述比例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的防治表现出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尤其是水稻纹枯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加工成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以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悬乳剂中任一种。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防治效果好、用量低、安全性高,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丙硫菌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含有丙硫菌唑的增效农药组合物,具体来说,涉及的是一种包含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及其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用途。
技术介绍
水稻纹枯病是由土壤真菌立枯丝核菌引起的一类严重制约水稻生产的全球性水稻病害,是我国水稻三大主要病害之一。由于纹枯病菌腐生能够力强,寄主范围广,尤其是随着水稻优质品种的推广和高肥密种植技术的应用,该病危害日趋严重,每年都会给水稻生产造成一定损失,发病严重的区域水稻可减产20%。直接威胁水稻的稳产高产,水稻不同品种间对纹枯病的抗性虽有一定的差异,但至今尚未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我国水稻纹枯病的防治主要依靠化学药剂,如井冈霉素等,品种单一,加之很多化学农药品种已经使用多年,抗药性已经产生。因此,开发新的、安全有效的新农药品种成为研究热点。丙硫菌唑是新型广谱三唑硫酮类脱甲基化抑制剂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小麦、大麦、油菜、花生、水稻、豆类作物、甜菜和大田蔬菜等上的多种病害。几乎对所有麦类病害具有很好防治效果,如小麦和大麦上的白粉病、纹枯病、叶斑病、锈病、网斑病、云纹病等;还能防治油菜和花生的土传病害,如菌核病、白绢病以及主要叶而病害,如灰霉病、黑斑病、褐斑病、黑胫病和锈病等。氟苯醚酰胺(开发代号Y13149)为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对马铃薯晚疫病、水稻纹枯病、白粉病等具有高效杀菌活性,具有内吸传导性,并具有耐雨水冲淋、用量低的特点,防效明显高于同类产品噻呋酰胺,该杀菌剂与目前市场上的大多数杀菌剂没有交互抗性,同时尤其其具有广谱的杀菌活性,能够防治多种作物上的多种病害,因此成为时下的研究热点,氟苯醚酰胺结构式如下:。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经过大量的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发现将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进行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专利技术,目前尚无发现有关于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复配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安全、用量低的含有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增效农药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所述农药组合物用于制备防治农作物病害的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农作物病害包括纹枯病、白粉病、晚疫病等,优选的,所述农作物病害为水稻纹枯病时,防治效果较好。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农药组合物,它的活性成分包括协同有效量的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其中,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为1:30-40:1。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为1:10-20:1。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5-60%,其余为农药剂型加工中常规的辅助成分,具体有效成分的含量与剂型的种类密切相关,也与一种化合物与另一种化合物的混配比例以及增效作用程度有关,同时也与目标病害有关。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通过辅以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常规辅助成分,例如表面活性剂和/或载体/填料,所述表面活性剂可以是分散剂、润湿剂、稳定剂、增稠剂、粘结剂、崩解剂、消泡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杀菌组合物可以加工成适合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以是水分散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微乳剂、水乳剂、悬乳剂中任一种。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中还可含有其它农用活性成分,包括但不限于其它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安全剂、增效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生物刺激素等。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可以以其本身浓缩物形式或以一般的常规制剂形式使用,根据靶标病害的性质不同采用浇灌、喷雾、弥雾、拌种、撒施或涂刷方法,其使用总有效成分使用量根据天气情况、作物状态或施用方法而变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在一定的混配比例范围内对多种农作物病害尤其是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2、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中主要活性成分作用机理互不相同,两者复配使用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长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3、本专利技术的农药组合物用量低、防治效果好,对作物安全。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专利技术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一、制剂实施例1、实施例1:31%丙硫菌唑·氟苯醚酰胺可湿性粉剂(30:1)丙硫菌唑30%氟苯醚酰胺1%聚羧酸盐3%亚甲基二萘磺酸钠4%白炭黑10%硅藻土余量2、实施例2:32%丙硫菌唑·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1:1)丙硫菌唑16%氟苯醚酰胺1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4%烷基琥珀酸磺酸盐3%碳酸氢钠2%蔗糖1%高岭土余量3、实施例3:56%丙硫菌唑·氟苯醚酰胺水分散粒剂(5:2)丙硫菌唑40%氟苯醚酰胺16%二烷基丁二酸酯磺酸钠盐4%分散剂MF-54%硫酸铵3%淀粉1%膨润土余量4、实施例4:28%丙硫菌唑·氟苯醚酰胺悬浮剂(2:5)丙硫菌唑8%氟苯醚酰胺2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3%聚氧乙烯醚膦酸酯3%海藻酸钠2%有机硅酮1%溴硝醇0.5%尿素3%去离子水余量二、室内活性测定1、试验对象:水稻纹枯病2、试验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及其复配组合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菌丝生长的影响,设定不同浓度梯度的含有药剂的PDA平板,设置无药剂为对照,每浓度重复三次,在无菌条件下将打好的菌饼倒置于各个处理PDA平板中央后,将平板置于25℃,90%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待对照菌丝生长直径达到培养皿直径50%左右时调查结果,按照孙云沛法并借助DPS数据统计软件计算各个药剂处理的EC50值以及复配共毒系数。增效评价标准:共毒系数(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时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试验结果如表1所示:由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以不同比例复配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表现出协同增效作用,其中,当两者复配比例为1:10-20:1时,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相对更好。当两者复配比例为5:2时,协同增效作用最明显。三、田间药效试验1、防治对象:水稻纹枯病2、试验方法:试验地点设置在广州市花都区水稻田,根据农药部药检所《GB/T17980.20-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的规定,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小区面积15m2,4次重复,本实验共计施药2次。第一次施药时处于水稻纹枯病发病初期,两周后第二次试验,分别于第一次药后7天和第二次药后14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以看出,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复配后7、14天的防效均在80%以上,好于对照单剂20%丙硫菌唑悬浮剂和24%氟苯醚酰胺悬浮剂的防治效果。可见,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复配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包括协同有效量的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的活性成分包括协同有效量的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为1:30-40: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硫菌唑和氟苯醚酰胺的重量比为1:10-20:1。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5-60%。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农药组合物通过辅以农药制剂加工中的常规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耿鹏叶宇平杨建江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普尔玛农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