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线套及带护线套的电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2037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5:26
目的是在安装于轨道形状的贯通孔中的护线套中,实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与护线套的环状槽的底面之间的防水性提高。护线套具备筒部和安装部,该安装部以向筒部的外周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安装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嵌入贯通孔的内周缘部的环状槽。环状槽的底面形成为具有一对直线部和一对弧状部的轨道形状,该一对弧状部形成为向外凸的弧状,并将一对直线部的一侧的两端及另一侧的两端各自连接。弧状部的内周侧部分包含其厚度尺寸随着从其中央朝向弧状部和直线部的连结部分逐渐变大的部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护线套及带护线套的电线
本专利技术涉及安装到形成于车辆的面板等上的贯通孔中的护线套。
技术介绍
在车辆的面板等中形成有用于将电线相对于面板从一侧拉入到另一侧的贯通孔,为了从该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保护电线、以及抑制水等通过贯通孔浸入,有时安装有护线套。在贯通孔形成为轨道形状、并且在护线套的外周也形成有与所述轨道形状相应的槽的情况下,有如下问题:当将护线套装配到贯通孔中时,在护线套与贯通孔之间容易产生间隙。这是因为,形成于护线套的槽的直线部分容易向内侧挠曲变形,结果在该槽的直线部分与贯通孔的周缘部的直线部分之间产生间隙。因此,在专利文献1中,将槽部的外周形状形成为椭圆形,使得槽部不易向内侧变形。另外,在槽部的椭圆形四角处设置肋,利用该肋加强槽部,并且使得肋与贯通孔紧密接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5-4767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公开的技术,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形状和槽部的外周形状的匹配性差,可产生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和槽部的底面的紧密接触性差的部分。例如,在槽部中椭圆的短轴方向两侧的弧状部分和椭圆的长轴方向两侧的弧状部分的连结部分,有可能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和槽部的底面的紧密接触性变差。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虽然设置肋,但是由于肋的突出尺寸沿着槽部的延伸方向在各部不同,另外,混合存在肋与贯通孔接触的部分和槽部的底与贯通孔直接接触的部分,肋追随护线套自身的变形而变形等,所以不易在槽部的延伸方向整体上确保稳定的防水性。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在安装于轨道形状的贯通孔中的护线套中,实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与护线套的环状槽的底面之间的防水性提高。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解上述技术问题,第1方式是一种护线套,其安装到形成于车辆的面板上的轨道形状的贯通孔中,所述护线套具备:筒部,在其内部插通电线;以及安装部,其以向所述筒部的外周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嵌入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的环状槽,所述环状槽的底面形成为具有一对直线部和一对弧状部的轨道形状,所述一对弧状部形成为向外凸的弧状,并将所述一对直线部的一侧的两端及另一侧的两端各自连接,所述一对弧状部的内周侧部分包含其厚度尺寸随着从所述一对弧状部的中央朝向所述一对弧状部和所述一对直线部的各自的连结部分逐渐变大的部分。第2方式是第1方式的护线套,所述一对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内周面形成为描绘向外侧凸的弧的形状。第3方式是第2方式的护线套,所述一对直线部的中央的内周侧部分的厚度尺寸大于所述一对弧状部的中央的内周侧部分的厚度尺寸。第4方式是第1方式的护线套,所述一对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沿着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均匀的厚度尺寸。第5方式具备:第1~第4中的任一方式的护线套;以及至少一根电线,其在所述筒部插通。专利技术效果根据第1~第5方式,因为弧状部的内周侧部分和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连结部分的厚度尺寸比较大,所以在该部分不易弯曲。由此,直线部不易向内侧变形,在环状槽的底面的直线部与贯通孔的内周缘部之间不易产生间隙。另外,因为弧状部的中央的内周侧部分的厚度尺寸比较小,所以在将贯通孔的周缘部嵌入到环状槽的状态下,将要使环状槽的内周侧部分收缩的力主要由弧状部的中央吸收。弧状部自身不易从该形状向内侧较大地变形,因此,弧状部和贯通孔的周缘部能保持良好的接触状态。结果是,在环状槽的底面的周向整体上,能尽量减小贯通孔的内周缘部和环状槽的底面的间隙,能实现它们之间的防水性提高。根据第2方式,因为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内周面形成拱门结构,所以能实现护线套的轻量化,并且能抑制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变形。根据第3方式,能更可靠地抑制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变形。根据第4方式,因为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以与弧状部和直线部的连结部分的内周侧部分的厚度尺寸相同程度的厚度尺寸沿着其延伸方向形成为均匀的厚度尺寸,所以能更可靠地抑制直线部的内周侧部分的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的护线套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带护线套的电线安装于面板的状态的概要侧视图。图3是表示将安装部的截面形状投影到面板的贯通孔的周缘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图4是表示其它例的安装部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将变形例的安装部的截面形状投影到面板的贯通孔的周缘部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实施方式的护线套及带护线套的电线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护线套20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带护线套的电线10安装于面板16的状态(即,带护线套的电线10的护线套的装配结构)的概要侧视图。另外,图3表示将安装部30用与其中心轴(与筒部22、24的中心轴一致)正交、且通过环状槽40的平面切断的截面形状投影到面板16的贯通孔18的周缘部的状态。此外,在该投影状态下,截面形状的中心和贯通孔18的中心一致。带护线套的电线10具备电线12和护线套20。在此,带护线套的电线10包含多根电线12。多根电线12在安装有本护线套20的部分以形成圆形截面的方式捆扎。多根电线12也可以在护线套外分支。在电线12的端部装配有端子,端子插入保持于连接器。并且,在本带护线套的电线10配设于车辆的状态下,各连接器通过连接器与搭载于车辆的各种电气部件连接,由此各种电气部件通过多根电线12电连接。即,本带护线套的电线10作为车辆中的电气配线材料使用。也可以在电线12上一起捆扎有光纤缆线。在图2中,绘画出捆扎有多根电线12的外形。护线套20是插入安装到车辆的面板16上所形成的贯通孔18中的构件。作为面板16,可假设将车辆中的各部隔开的金属板、例如将发动机室和车室隔开的金属板、将车室内和外部隔开的金属板等。面板16中形成有用于使电线12通过的贯通孔18。贯通孔18形成为轨道形状。在此,所谓轨道形状是指由一对直线和一对弧规定的形状,该一对直线相互平行且在各自的延伸方向上配设于使端部对齐的位置,该一对弧将一对直线的一侧两端及另一侧两端各自连接,并向外凸。弧包含圆弧,但不是必须为圆弧。并且,被电线12插通的护线套20插入安装于上述贯通孔18中。由此,护线套20起到如下作用:从贯通孔18的周缘部保护电线12,并且抑制水等从面板16的一侧空间浸入到另一侧空间。护线套20是利用橡胶等弹性体通过金属模具一体成型的构件,具备筒部22、24和安装部30。筒部22形成为在内部能插通电线12的筒形状。筒部22的内径形成为与多根电线12的线束的外径相同程度或者小于该外径的大小(稍小的大小)。并且,在使筒部22以扩径的方式弹性变形的状态下,在其内部插通有多根电线12的线束并保持。优选的是,在该状态下,在筒部22的端部及从该端部延伸的多根电线12的线束部分缠绕有粘结带等。筒部24与筒部22同样,形成为在内部能插通电线12的筒形状。筒部22、24夹着安装部30向两侧延伸,另外,配设于同轴上。并且,多根电线12的线束从筒部22在安装部30内插入到筒部24内。筒部22、24中的一方也可以省略。安装部30形成为向筒部22、24的外周部突出的形状,在该外周部形成有能嵌入贯通孔18的内周缘部的环状槽40。另外,在安装部30的内部形成有与筒部22、24相连的空间。更具体地,安装部30具备:锷部32,其从筒部22的端部向外方扩径;裙状部34,其从锷部32的外周部朝向筒部24侧依次扩展;锷部38,其从筒部2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护线套及带护线套的电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护线套,其安装到形成于车辆的面板上的轨道形状的贯通孔中,所述护线套具备:筒部,在其内部插通电线;以及安装部,其以向所述筒部的外周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嵌入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的环状槽,所述环状槽的底面形成为具有一对直线部和一对弧状部的轨道形状,所述一对弧状部形成为向外凸的弧状,并将所述一对直线部的一侧的两端及另一侧的两端各自连接,所述一对弧状部的内周侧部分包含其厚度尺寸随着从所述一对弧状部的中央朝向所述一对弧状部和所述一对直线部的各自的连结部分逐渐变大的部分。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16 JP 2014-2539221.一种护线套,其安装到形成于车辆的面板上的轨道形状的贯通孔中,所述护线套具备:筒部,在其内部插通电线;以及安装部,其以向所述筒部的外周部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在所述安装部的外周部形成有能嵌入所述贯通孔的内周缘部的环状槽,所述环状槽的底面形成为具有一对直线部和一对弧状部的轨道形状,所述一对弧状部形成为向外凸的弧状,并将所述一对直线部的一侧的两端及另一侧的两端各自连接,所述一对弧状部的内周侧部分包含其厚度尺寸随着从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宇治田智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