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16007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2 01:31
本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在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壳体,在所述第2端部侧形成环状端面,在所述筒状壳体内配置有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其内部空间利用划分壁划分为第1端部侧的第1室和第2端部侧的第2室,包含所述第1室的空间为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所述第2室形成了气体排出路径的一部分,就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而言,在所述第1室侧的第1壁面和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第1筒状空间,与在所述第2室侧的第2壁面和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的第2筒状空间沿轴向连续,就所述第2筒状空间,是从与所述第1筒状空间的边界部到所述环状端面为止的长度L的筒状空间,具有从所述环状端面到所述第2连通孔为止的长度L1的环状的袋部,所述环状的袋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具有凹凸部。

Gas gener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as generator, in which first side mounted ignition mechanism, in the second side mounted with a cylindrical casing with a gas outlet diffuser portion of the annular end face on the second side, a cylindrical flow path forming member in the cylindrical shell in the configuration, first rooms and second end side of the internal space by dividing wall into first side of the room second, including the first room space is filled with the combustion chamber of a gas generating agent, the second chamber forms a part of the gas discharge path, flow path of the cylinder the forming component, first cylindrical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surface of the first wall on the first side surface and the cylindrical shell, second cylindrical space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wall and the second wall on the second side surface and the cylindrical shell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He continued, the second cylindrical space, from first with the cylindrical space at the boundary of the tubular space of the annular end until the length of L, is from the annular portion of the annular end face to the bag second hole until the length of L1, the ring of the bag at least a portion of the inner peripheral surface of the convex part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气体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可以用于汽车的气囊装置等的气体发生器。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气囊装置等中,通常使用以气体发生剂为气体发生源的气体发生器。在气体发生剂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中,有时会产生源自气体发生剂的含有成分的熔融状态的金属成为烟雾态而包含的燃烧残渣。如果这样的燃烧残渣直接从气体发生器排出并进入气囊内,则也存在损伤气囊的隐患。因此,通常在气体发生器产生的高温的燃烧气体从气体排出口排出为止的气体排出路径(即,燃烧气体流动的流路)中配置过滤器,通过使高温的燃烧气体通过过滤器来捕集燃烧残渣并冷却,之后从气体排出口排出至气囊内。另外,也有不积极使用过滤器,而具备了代替过滤器的燃烧残渣的捕集机构的气体发生器。JP-ANo.2011-157025的气体发生器记载了过滤器的使用不是必要的,记载了在使用时安装于气体排出路径(第0029段)、记载了利用袋部36对烟雾进行捕集(第0042段)。US-BNo.8376400的气体发生器具有与JP-ANo.2011-157025的图1所示的气体发生器部分类似的结构。记载了与JP-ANo.2011-157025的气体发生器相同,过滤器不是必要的,但“如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气体发生器

【技术保护点】
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且在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壳体,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侧与所述扩散器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相接的环状端面,在所述筒状壳体内,配置有从第1端部向第2端部侧的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的内部空间,利用划分壁划分为第1端部侧的第1室和第2端部侧的第2室,包含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内的第1室的空间,作为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内的第2室,形成了所述气体发生剂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进入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的上游端部侧位于所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下...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2.03 JP 2014-2446131.气体发生器,其具有在第1端部侧安装有点火机构、且在第2端部侧安装有具有气体排出口的扩散器部的筒状壳体,在所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侧与所述扩散器部之间,形成有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相接的环状端面,在所述筒状壳体内,配置有从第1端部向第2端部侧的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的内部空间,利用划分壁划分为第1端部侧的第1室和第2端部侧的第2室,包含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内的第1室的空间,作为填充有气体发生剂的燃烧室,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内的第2室,形成了所述气体发生剂燃烧所产生的燃烧气体进入扩散器部的气体排出路径的一部分,所述筒状的流路形成构件的上游端部侧位于所述筒状壳体的第1端部侧,下游端部侧位于所述筒状壳体的第2端部侧,且所述下游端部侧与所述环状端面抵接,所述第1室侧的第1壁面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1筒状空间,所述第2室侧的第2壁面与所述筒状壳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2筒状空间,所述第1筒状空间和所述第2筒状空间以形成沿轴向连续的空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室侧的第1壁面形成有多个第1连通孔,在所述第2室侧的第2壁面形成有多个第2连通孔,所述第2筒状空间为从与所述第1筒状空间的边界部到所述环状端面为止的长度L的筒状空间,具有从所述环状端面到所述第2连通孔为止的长度L1的环状的袋部,所述环状的袋部的内周面的至少一部分面,具有作为用于捕集由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产生的燃烧气体中包含的燃烧残渣的机构的凹凸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用于捕集由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残渣的凹凸部,形成在所述第2室侧的第2壁面的外周面的L1的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用于捕集由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燃烧残渣的凹凸部,是在所述第2室侧的第2壁面的外周面的L1的范围中,沿周方向连续形成的凹部和沿周方向连续形成的凸部沿轴向交替而形成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体发生器,其中,用于捕集由于所述气体发生剂的燃烧而产生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花野铁平山崎征幸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赛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