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12278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3: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该背光源通过第一导光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导光板上的第二凹槽提高入射光从导光板射出的出射角度,增大光线的辐射面积,使到达有效显示区的光线分布均匀,不仅能够消除Hotspot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Backlight source and display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cklight source and a display device. The backlight includes a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and a light guide plate second, wherein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includes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and into the first light for the first surface, the second light guide plate includes a light incident surface into second and used to light second smooth; the first light and the first a smooth one of which is used for improving the light incident angle of the first groove; the second light and the first light emitting surface positioned relative to the second incident surface is used for improving the exit angle of the incident light second groove. The backlight to improve incident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late from the angle of the first light guide plate on the first groove and the second groove on the guide plate second, the radiation area increases light, make the effective display light distribution uniformity, not only can eliminate the Hotspot problem, and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structure, low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国际IT行业迅速发展,液晶显示器(LiquidCrystalDisplay,LCD)行业不断推陈出新,已经代替使用阴极射线管(CathodeRayTube,CRT)的显示器成为主流,与CRT显示器相比,LCD具有图像清晰、平面显示、厚度薄、重量轻、无辐射、低能耗、工作电压低等优点。LCD的基本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之间填充液晶材料,通过电压来改变液晶材料内部分子的排列状况,以达到遮光和透光的目的,从而显示深浅不一、错落有致的图像。液晶材料是一种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的物质,本身是不能发光的,需要借助额外的光源才行,所以在LCD的背后设置有背光源(BlackLightUnit,BLU),为液晶材料提供光源,背光源的发光效果将直接影响到LCD的视觉效果。LCD对背光源的发光亮度要求很高,但高亮度也使得LCD耗电量居高不下,由于LCD产品朝着低能耗的趋势发展,现有的背光源无法设计较多的光源,从而导致光源的发光面到有效显示区(ActiveArea,AA)的距离及光源之间的间距设计不理想,光线从光源到有效显示区处形成有窄到宽的辐射面积,有效显示区内的光线的辐射面积部分重叠,造成背光源的入光部位会有明显的亮暗交替现象,即亮点(Hotspot)问题。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导光板(Lightguideplate,LGP)的入光面上设置凹槽结构,以便改善光线的出射角度,从而改善Hotspot问题,但是经过一次凹槽结构的调整,并不能完全改善Hotspot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背光源,提高了入射光从导光板射出的出射角度,从而消除Hotspot问题。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其中,还包括灯条和多个光源,多个所述光源间隔分布于所述灯条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入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入光面、所述第一出光面和所述第二入光面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导光板的第二出光面与所述第二入光面相互垂直。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均沿多个所述光源连成的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凹槽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光源的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其中,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另一个设置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三凹槽。其中,所述第三凹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三凹槽沿多个所述光源连成的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凹槽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或弧形。其中,还包括光学膜片,所述光学膜片位于所述第二出光面上且与所述第二出光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板的两端向所属灯条凸出形成固定部,多个所述光源位于两个所述固定部之间,所述固定部与所述灯条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导光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导光板依次平行设置于所述光源与所述第二导光板之间。本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显示装置,能够消除Hotspot问题,改善画面品质、提高产品质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显示装置,包括采用上述特征的一种背光源。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背光源包括第一导光板和第二导光板,所述第一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所述第二导光板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所述第一入光面和所述第一出光面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入光面与所述第一出光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该背光源通过第一导光板上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导光板上的第二凹槽提高入射光从导光板射出的出射角度,增大光线的辐射面积,使到达有效显示区的光线分布均匀,不仅能够消除Hotspot问题,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背光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二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灯条和光源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第一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导光板;11、第一入光面;12、第一出光面;13、第一凹槽;14、第三凹槽;15、固定部;2、第二导光板;21、第二入光面;22、第二出光面;23、第二凹槽;3、光源;4、灯条;5、光学膜片。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源,如图1-图5所示,包括第一导光板1、第二导光板2、多个光源3和灯条4,光源3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电致发光二级管(ElectroluminescentDiode,ELD)、扁平荧光灯等;第一导光板1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1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12,第二导光板2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2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22;第一入光面11和第一出光面12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13;第二入光面21与第一出光面12相对设置,第二入光面21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23;第一入光面11、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入光面21均相互平行,第二导光板2的第二出光面22与第二入光面21相互垂直,多个光源3间隔分布于灯条4上,并且与第一入光面11相对设置,多个光源3在灯条4上可以等间距分布,也可以不等间距分布,多个光源3等间距分布时,可以提高入射光的均匀性,有利于消除Hotspot问题。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中的导光板分为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可以为平板导光板,也可以为楔形导光板;第一导光板1上设置有第一凹槽13,第二导光板2上设置有第二凹槽23。在实际工作中,光源3射出的光线依次通过第一入光面11、第一出光面12和第二入光面21到达有效显示区内,并且在通过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时,由于光线到达凹槽表面时的入射角与光线到达平面时的入射角相比发生了变化,从而改变了光线的出射方向,扩大入射光的出射角,增加光线的辐射面积,使到达有效显示区的光线分布均匀,不仅能够消除Hotspot问题,而且可以适当的减少光源3的个数,结构简单,降低功耗和成本。在此基础上,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的数量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灯源3在灯条4上呈直线排列,每个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垂直于多个灯源3连成的直线,而多个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23均是沿多个灯源3连成的直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背光源及显示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1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12),所述第二导光板(2)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2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22);所述第一入光面(11)和所述第一出光面(12)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13);所述第二入光面(2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21)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2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导光板(1)和第二导光板(2),所述第一导光板(1)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一入光面(1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一出光面(12),所述第二导光板(2)包括用于光进入的第二入光面(21)和用于光射出的第二出光面(22);所述第一入光面(11)和所述第一出光面(12)中的其中一个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一凹槽(13);所述第二入光面(21)与所述第一出光面(1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入光面(21)上设有用于提高入射光的出射角的第二凹槽(2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灯条(4)和多个光源(3),多个所述光源(3)间隔分布于所述灯条(4)上,并且与所述第一入光面(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入光面(11)、所述第一出光面(12)和所述第二入光面(21)均相互平行,所述第二出光面(22)与所述第二入光面(21)相互垂直。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和所述第二凹槽(23)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多个所述第一凹槽(13)和所述第二凹槽(23)均沿多个所述光源(3)连成的直线的方向间隔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背光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的分布密度沿远离所述光源(3)的方向逐渐减小。5.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贺龙张广虎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