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682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20: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和与所述浇道的端部连通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以所述浇道为中心的浇道区域和与所述浇道区域连通的非浇道区域,所述浇道区域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的深度的1.1‑1.3倍。通过加深浇道区域的深度,在浇道区域内的塑胶的冷却时间比较长,型腔内其他区域的塑胶冷却慢,其他区域的塑胶冷却收缩时,塑胶可以从浇道区域流入补充,减少产品的变形,可以延长保压时间,且浇道区域的深度增加后,塑胶的流动阻力变小,塑胶填充时间变短,且塑胶容易流动后,其注塑压力可以减少,增加模具寿命。

Injection mould for sheet plastic part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sheet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 cavity, including the end of the sprue and the runner connected, the cavity including the sprue region to the runner as the center and the non regional runner runner connected region, the the depth of the gate area for the non gate area depth of 1.1 1.3 times. By deepening the sprue area depth, cooling time in the sprue region of plastic is relatively long, plastic cooling cavity in other areas of the slow cooling contraction in other areas of plastic, plastic from the sprue region into the supplement, reduce the product deformation, can prolong the holding time, and the depth of the regional runner after the increase, the flow resistance of plastic small, plastic filling time becomes shorter, and the plastic flow easily after the injection pressure can be reduced, increasing the die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的
,尤其涉及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成型又称注射模塑成型,是一种注射兼模塑的成型方法。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速度快、效率高,操作可实现自动化,花色品种多,形状可以由简到繁,尺寸可以由大到小,而且制品尺寸精确,产品易更新换代,能成形状复杂的制件,注塑成型适用于大量生产与形状复杂产品等成型加工领域。注射成型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6个阶段:合模、射胶、保压、冷却、开模、制品取出。上述工艺反复进行,就可批量周期性生产出制品。现有技术中,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的模具形成的浇道1′及型腔2′如图1所示,浇道1′的端部与型腔2′连通,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塑料从浇道1′压入后填满型腔2′,保压一端时间后冷却成型。由于薄板类塑胶件的厚度薄,相应的,型腔2′的深度比较浅,容易冷却凝固成型。但是由于冷却过程中会有一定的收缩,如果浇道1′附近的型腔2′内的塑胶比较快的冷却,会阻碍塑胶进入到内部的型腔2′中,内部的塑胶在冷却成型时无法获得塑胶补充,造成产品表面缩水以及变形;此外,薄板类塑胶件需要在高压高速下填充成型,以加快塑胶的填充速度,对产品的外观流痕会有一定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塑胶填充时间短、注塑压力变小、保压时间长、产品变形小。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和与所述浇道的端部连通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以所述浇道为中心的浇道区域和与所述浇道区域连通的非浇道区域,所述浇道区域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的深度的1.1-1.3倍。其中,所述浇道区域为以所述浇道为圆心的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直径为5mm-15mm。其中,所述圆形区域的直径为10mm。其中,所述浇道区域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的深度的1.2倍。其中,所述非浇道区域的内壁与所述浇道区域的内壁通过连接面平滑过渡,所述连接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浇道区域的内壁和所述非浇道区域的内壁相切。其中,所述连接面包括第一弧面、中间面和第二弧面,所述非浇道区域的内壁、第一弧面、中间面、第二弧面以及所述浇道区域的内壁依次相切连接,所述中间面为平面或平滑曲面。其中,所述浇道区域在所述浇道的端部向远离所述浇道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出部。其中,所述凸出部为弧面。其中,所述凸出部向外凸出的高度为0.3mm。其中,所述浇道的端部的直径为所述浇道区域的厚度的0.6倍。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和与所述浇道的端部连通的型腔,所述型腔包括以所述浇道为中心的浇道区域和与所述浇道区域连通的非浇道区域,所述浇道区域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的深度的1.1-1.3倍。通过加深浇道区域的深度,在浇道区域内的塑胶的冷却时间比较长,型腔内其他区域的塑胶冷却慢,其他区域的塑胶冷却收缩时,塑胶可以从浇道区域流入补充,减少产品的变形,可以延长保压时间,且浇道区域的深度增加后,塑胶的流动阻力变小,塑胶填充时间变短,且塑胶容易流动后,其注塑压力可以减少,增加模具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注塑件模具形成的浇道和型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注塑件模具形成的浇道和型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2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浇道,2-型腔,21-浇道区域,22-非浇道区域,23-连接面,24-凸出部,1′-浇道,2′-型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施例1如图2-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1和与浇道1的端部连通的型腔2,型腔2包括以浇道1为中心的浇道区域21和与浇道区域21连通的非浇道区域22,浇道区域21的深度为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1-1.3倍。通过加深浇道区域21的深度,在浇道区域21内的塑胶的冷却时间比较长(越薄的型腔冷却越快),型腔2内其他区域,如非浇道区域22的塑胶冷却快,其他区域的塑胶冷却收缩时,塑胶可以从浇道区域21流入补充,减少产品的变形,可以延长保压时间,且浇道区域21的深度增加后,塑胶的流动阻力变小,塑胶填充时间变短,型腔2中的塑胶冷却更均匀,且塑胶容易流动后,其注塑压力可以减少,增加模具寿命。实际上,浇道区域21是在确定产品的结构的基础上,根据注塑的需要,在原产品结构的基础上对浇道区域21进行加深,以获得上述的比较好的注塑效果,因此,浇道区域21的深度比非浇道区域22加深0.1-0.3倍比较适宜,此时浇道区域21的深度是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1-1.3倍,加深太多对产品的本身的结构影响比较大,不能满足要求。浇道区域21的深度最好为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2倍,对产品本身的结构影响非常小,对提升注塑的效果也比较明显。浇道1的端部的直径可以为浇道区域21的厚度的0.6倍,可以兼顾塑胶流动的速度和压力。浇道区域21可以是以浇道1为圆心的圆形区域,圆形区域的直径为10mm,可以在浇道1的连通的附近的区域都形成比较好的注塑效果,满足型腔2的各个方向的需求,且10mm直径的圆形区域对产品结构本身影响比较小。圆形区域的直径可以在5mm-15mm之间根据实际需求取舍,根据产品具体确定。为了减少塑胶在型腔2中的流动阻力,非浇道区域22的内壁与浇道区域21的内壁通过连接面23平滑过渡,连接面23的两端分别与浇道区域21的内壁和非浇道区域22的内壁相切。具体而言,连接面23包括第一弧面、中间面和第二弧面,非浇道区域22的内壁、第一弧面、中间面、第二弧面以及浇道区域21的内壁依次相切连接,中间面为平面或平滑曲面,以通过连接面23更好地平滑连接非浇道区域22的内壁与浇道区域21的内壁,减少流动阻力。本实施例的浇道区域21在浇道1的端部向远离浇道1的方向凸出形成凸出部24。在图4中,型腔2在浇道1的连通的位置下陷形成凸出部24,凸出部24在塑胶成型后,会在与浇道1的连接的位置形成一个小坑,在浇道1的端部和塑胶件产品分离断开后,不凸出于产品形成小的凸起,产品表面比较平整。凸出部24可以为弧面,以产品表面为小圆坑,可以兼顾浇道1分离断开后各个方向的凸起。凸出部24向外凸出的高度在0.2mm-0.4mm比较合适,兼顾了产品表面的平整性和凸出部24本身造成的尺寸加大的影响,凸出部24的高度最好为0.3mm。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1)和与所述浇道(1)的端部连通的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2)包括以所述浇道(1)为中心的浇道区域(21)和与所述浇道区域(21)连通的非浇道区域(22),所述浇道区域(21)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1‑1.3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板塑胶件的注塑件模具,包括浇道(1)和与所述浇道(1)的端部连通的型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2)包括以所述浇道(1)为中心的浇道区域(21)和与所述浇道区域(21)连通的非浇道区域(22),所述浇道区域(21)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1-1.3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区域(21)为以所述浇道(1)为圆心的圆形区域,所述圆形区域的直径为5mm-15mm。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区域的直径为10mm。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浇道区域(21)的深度为所述非浇道区域(22)的深度的1.2倍。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注塑件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浇道区域(22)的内壁与所述浇道区域(21)的内壁通过连接面(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恽为民於琴年庞作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