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04266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1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探头(10)、调零模块(20)、接口模块(30)、放大AD模块(40)、主机单元(50)和无线中继器(60),实现了持续实时监测患者颅内压和颅内温度变化情况,并能够通过中继站借助无线网路进行颅内压和颅内温度参数的传输。

A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intracrani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minimally invasive intracranial pressure, intracranial temperature monitoring system,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medical devices, including the probe (10), zero module (20), (30) interface module, AD module, amplifier (40) host unit (50) and wireless repeater (60), the last the real-time monitoring of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intracranial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through the relay station of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intracranial temperature parameters by wireless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技术介绍
由于交通事故、坠落、撞击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创伤性颅脑损伤病人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由于内部疾病、肿瘤所引起的神经外科手术病人越来越多。神经外科手术由于其高风险性,需要对病人进行严格的术后观察。最为方便有效的观测方法是连续监测病人的颅内压和颅内温度。如果颅内压持续升高,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最终导致病人的死亡。因此,医生或护士需要实时了解病人的颅内压情况,并根据颅内压的具体数值采取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或者引流治疗方案。颅内温度是需要观测的另外一个指标。一方面,颅内温度与病人的感染情况密切相关,对颅内温度的监测,可以及早的对可能出现的感染,就行干预治疗。同时,研究表明虽然颅内温度与颅内压的关系尚不明确,但是颅内温度的变化先于颅内压的改是明确的。综上所述,颅内压和颅内温度的微创连续同时测量,在神经外科临床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价值。经典的技术采用应变片作为压力传感器,采用热敏电阻作为温度传感器,将二者集成在直径为1mm左右的综合探头,可以完成颅内压和颅内温度的同时测量。但是,由于探头结构设计的问题,导致制作工艺复杂,成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10)、调零模块(20)、接口模块(30)、放大AD模块(40)、主机单元(50)和无线中继器(60),探头(10)连接调零模块(20),调零模块(20)连接接口模块(30),接口模块(30)连接放大AD模块(40),放大AD模块(40)连接主机单元(50),主机单元(50)通过2.4G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无线中继器(60);调零模块(20)包括测温芯片(23)、存储芯片(22)和电桥匹配电阻(21),探头(10)连接电桥匹配电阻(21);接口模块(30)包括T接口(33)、S接口(32)和R接口(31),所述电桥匹配电阻(21)连接R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创颅内压、颅内温度监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探头(10)、调零模块(20)、接口模块(30)、放大AD模块(40)、主机单元(50)和无线中继器(60),探头(10)连接调零模块(20),调零模块(20)连接接口模块(30),接口模块(30)连接放大AD模块(40),放大AD模块(40)连接主机单元(50),主机单元(50)通过2.4G无线通信网络连接无线中继器(60);调零模块(20)包括测温芯片(23)、存储芯片(22)和电桥匹配电阻(21),探头(10)连接电桥匹配电阻(21);接口模块(30)包括T接口(33)、S接口(32)和R接口(31),所述电桥匹配电阻(21)连接R接口(31),所述存储芯片(22)连接S接口(32),所述测温芯片(23)连接T接口(33);放大AD模块(40)包括差分运算放大器(41)、MCU1主控制器(42)、第一调试接口(421)和第一协议转换芯片(43),MCU1主控制器(42)设有第一AD接口、第二AD接口、第一组IO口、第二组IO口和第一串口,所述R接口(31)连接差分运算放大器(41)的输入端,差分运算放大器(41)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AD接口,所述S接口(32)连接所述第一组IO口,所述T接口(33)连接所述第二AD接口,第一调试接口(421)连接所述第二组IO口,第一协议转换芯片(43)连接所述第一串口;主机单元(50)包括第二协议转换芯片(51)、MCU2主控制器(52)、第二调试接口(521)、显示屏(523)、按键(524)、存储器(525)、第一电源开关(5221)、第一电源管理模块(522)和第一无线通讯芯片(53),MCU2主控制器(52)设有第二串口、第三串口、第三组IO口、第四组IO口、第五组IO口和第六组IO口,所述第一协议转换芯片(43)与第二协议转换芯片(51)连接,第二协议转换芯片(51)还连接所述第二串口,第二调试接口(521)连接所述第三组IO口,显示屏(523)连接所述第四组IO口,按键(524)连接所述第五组IO口,存储器(525)连接所述第六组IO口,无线通讯芯片连接所述第三串口,第一电源开关(5221)连接第一电源管理模块(522),第一电源管理模块(522)为探头(10)、调零模块(20)、接口模块(30)、放大AD模块(40)、第二协议转换芯片(51)、MCU2主控制器(52)、第二调试接口(521)、显示屏(523)、按键(524)、存储器(525)和第一无线通讯芯片(53)供电;无线中继器(60)包括天线(61)、第二无线通信芯片(62)、第二电源管理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若冰钱志余王淑瑾金晓曦付蒙金美玉吴华炜姚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爱思普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