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线并线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2105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线并线工具,包括本体和若干个可替换的芯体,本体和芯体均呈柱状,本体包括用于嵌放芯体的并线部、供电动工具夹装的夹持部和连接并线部与夹持部的连接部,并线部内设有用于嵌放芯体的第一通孔,并线部远离夹持部的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一插线沟槽,芯体内设有用于插线的第二通孔,芯体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二插线沟槽,并线部的端面套设有限位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线并线工具中的芯体可替换,降低了电工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线并线工具
本技术涉及电路布线辅助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线并头工具。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物内的用电线路多采用隐蔽式布线,即先在墙体预埋导线管,后向导线管中穿装导线。穿装导线时需先向导线管中穿入牵引线,牵引线多采用具有一定刚度的钢丝等,牵引线自导线管的一端进入、从另一端穿出,牵引线穿好后,将导线连接在牵引线的一端,拉动牵引线的另一端,导线进入导线管,导线穿装完成。普通的导电线路中通常为三线并行,三线包括零线、火线和接地线,这样就需要将三根导线的端头缠绕在一起后才能跟牵引线连接,缠绕的工序是这样的:将三根导线的端头并排放置到一起,其中一根导线作为中间导线,另外两根导线作为侧部导线,三根导线全部脱皮,中间导线不变,两侧部导线分别向中间导线上缠绕,缠绕完成后中间导线长于两侧部导线,将中间导线长于侧部导线的部分弯折后即可与牵引线进行连接。目前上述工序都是采用手工操作,脱皮和缠线费时较多,由于是手工操作,导线缠绕的紧实度较差,穿线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根或两根导线掉队的状况,这样就需要将导线从导线管中退出后重新穿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专利公告号为CN20566642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可与手电钻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线并线工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线并线工具,包括本体和若干个可替换的芯体,所述本体和芯体均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嵌放芯体的并线部和供电动工具夹装的夹持部,所述并线部内设有用于嵌放芯体的第一通孔,所述并线部远离夹持部的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一插线沟槽,所述芯体内设有用于插线的第二通孔,所述芯体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二插线沟槽,所述第一插线沟槽和第二插线沟槽在横向上均呈“7”字型,且两个第一插线沟槽之间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插线沟槽之间也为中心对称设置,当芯体放置在本体内时,芯体上的第二插线沟槽与本体上的第一插线沟槽同向放置,所述并线部的端面套设有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线并线工具,包括本体和若干个可替换的芯体,所述本体和芯体均呈柱状,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用于嵌放芯体的并线部和供电动工具夹装的夹持部,所述并线部内设有用于嵌放芯体的第一通孔,所述并线部远离夹持部的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一插线沟槽,所述芯体内设有用于插线的第二通孔,所述芯体一端的外柱面上设置有两个在轴向上从端面向后延伸的第二插线沟槽,所述第一插线沟槽和第二插线沟槽在横向上均呈“7”字型,且两个第一插线沟槽之间为中心对称设置,两个第二插线沟槽之间也为中心对称设置,当芯体放置在本体内时,芯体上的第二插线沟槽与本体上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红飞
申请(专利权)人:衢州市皓东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