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00695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2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PCB板和中壳,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中壳上设置有限制PCB板相对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和用于防止PCB板与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与PCB板的端部相抵接。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通过卡扣组件与弹性组件结合对PCB板进行半固定,并且在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使得当整个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随着液晶面板的移动,PCB板能够朝靠近中壳的方向移动,而不能朝背离中壳的方向移动,不会对COF造成拉扯,有效保护了COF,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晶显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介绍
在液晶显示设备中,液晶面板会通过COF(ChipOnFlex,or,ChipOnFilm,常称覆晶薄膜)与PCB板相连接以实现信号转换,其中,COF是柔性片,其上布满线路。由于位于外侧的两个COF基本位于PCB板的两端,导致PCB板的两端无法用卡扣固定,若不对PCB板的两端进行固定,当整个显示设备在测试或者运输过程中受到震动时,PCB板的两端会产生震动,容易导致位于外侧的COF被拉扯。现行业制作通常采用双面EVA固定PCB板的两端,这又使得PCB板被完全固定在中壳上,由于液晶面板在液晶显示设备中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当整个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液晶面板会发生移动,PCB板被完全固定住,必然造成COF被拉扯,容易导致COF受力扭曲,影响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PCB板被完全固定在中壳上,当液晶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液晶面板产生位移将造成COF被拉扯,导致COF受力扭曲,影响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的缺陷。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PCB板和中壳,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中壳上设置有限制PCB板相对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和用于防止PCB板与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弹性组件与PCB板的端部相抵接。进一步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弹性件,每个弹性件均包括连接部和与连接部连接并用于与PCB板远离中壳的一侧表面相抵接的限位部,连接部与中壳固定连接。进一步地,连接部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在中壳上。进一步地,弹性件为橡胶垫。进一步地,卡扣组件包括一导轨以及设置在导轨上并分别与PCB板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抵接的两个卡扣,其中一个或两个卡扣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上。进一步地,导轨的两侧具有调节卡齿,卡扣具有在移动时与调节卡齿卡合的卡合部。进一步地,中壳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的安装槽。进一步地,卡扣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三个卡扣组件并排且间隔设置。与现有技术对比,本技术提供的液晶显示设备,PCB板在中壳上的固定是通过在中壳上设置限制PCB板相对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以及用于防止PCB板与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来实现的,并且PCB板与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因此,当整个显示设备受到震动时,随着液晶面板的移动,PCB板能够朝靠近中壳的方向移动,而不能朝背离中壳的方向移动,不会对COF造成拉扯,有效保护了COF,提高液晶显示设备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图;图4为图1中沿线I-I的剖面图;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图;图6为图4中D部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0:液晶显示设备10:COF20:PCB板30:中壳40:弹性组件41:弹性件411:连接部412:限位部50:卡扣组件51:导轨52:卡扣511:调节卡齿521卡合部L预设间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附图对本技术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为叙述方便,下文中所称的“左”“右”“上”“下”与附图本身的左、右、上、下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液晶显示设备100,包括PCB板20和中壳30,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留有预设间距L;中壳30上设置有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50和用于防止PCB板20与中壳30分离的弹性组件40;弹性组件40与PCB板20的端部相抵接。上述的液晶显示设备100中,PCB板20通过设置在中壳30上的卡扣组件50和弹性组件40被半固定在中壳30上,并且在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留有预设间距L,其中,卡扣组件50用于限制PCB板20相对中壳30上下移动,而弹性组件40用于防止PCB板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因此,PCB板20只能够在PCB板20与中壳30之间的预设间距L内移动;PCB板20通过COF10与液晶面板相连接实现信号的转换,当液晶显示设备100受震时,PCB板20将随着液晶面板的移动在预设间距L中移动,不会再对COF10造成拉扯,因此,有效保护了COF10,提高液晶显示设备100的质量。参见图2和图5,弹性组件40包括两个弹性件41,每个弹性件41均包括连接部411和与连接部411连接并用于与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相抵接的限位部412,连接部411与中壳30固定连接;两个弹性件41分别设置在PCB板20的两端,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PCB板20两端延伸的位置,而其限位部412抵接在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限制PCB板20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也可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PCB板20两端上边缘外的位置,而其限位部412同样抵接在PCB板20远离中壳30的一侧表面,同样限制PCB板20朝远离中壳30的方向移动,此外,弹性件41也可以是连接于中壳30以及PCB板20靠近中壳30的一侧表面之间的只能压缩而不能拉伸的限位件。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为橡胶垫,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通过胶粘剂如3M胶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41的连接部411也可以通过卡扣52、螺钉等其他连接方式固定连接在中壳30上。参见图3,卡扣组件50包括一导轨51以及设置在导轨51上并分别与PCB板20的上边缘和下边缘抵接的两个卡扣52,其中一个或两个卡扣52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51上;中壳30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导轨51的安装槽,导轨51通过安装槽可拆卸地固定在中壳30上,因此,卡扣组件50能够可拆卸地安装在中壳30上,在其他实施例中,卡扣组件50的导轨51也可以是一体成型在中壳30上,使卡扣组件50不可拆卸地固定在在中壳30上;与PCB板20的上边缘卡扣52限制PCB板20的往上移动,与PCB板20的下边缘抵接的卡扣52限制PCB板20的往下移动,因此,PCB板20被卡扣组件50限制相对中壳30的某一高度位置上,该位置保证静止时COF10不会被拉扯。本实施例中,两个卡扣52均以滑动方式连接在导轨51上,能够方便PCB板20的安装,同时,通过自由调节卡扣52的位置能使PCB板20限位在相对中壳30的合适高度上;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固定了一个卡扣52或者直接在导轨51上设置一个限位部抵接PCB板20的上下任一边缘,再通过滑动另外一个卡扣52至抵接PCB板20另一边缘以限制PCB板20的上下移动。参见图3和图6,导轨51的两侧具有调节卡齿511,调节卡齿511以导轨51为对称轴呈对称分布在导轨51的两侧,卡扣52具有在移动时与调节卡齿511卡合的卡合部521,卡扣52能够在导轨51上的调节卡齿511的范围内移动,并且通过其卡合部521与导轨51两侧的调节卡齿511卡合,实现其在中壳30上相对位置的固定,从而限制PCB板20的上下移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和中壳,所述PCB板与所述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所述中壳上设置有限制所述PCB板相对所述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和用于防止所述PCB板与所述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PCB板的端部相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PCB板和中壳,所述PCB板与所述中壳之间留有预设间距;所述中壳上设置有限制所述PCB板相对所述中壳上下移动的卡扣组件和用于防止所述PCB板与所述中壳分离的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与所述PCB板的端部相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组件包括两个弹性件,每个所述弹性件均包括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部连接并用于与所述PCB板远离所述中壳的一侧表面相抵接的限位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中壳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在所述中壳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智勇李元明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惠科金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