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9461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顶面敞开的淬火池和放置在淬火池中的取料桶,淬火池中倾斜设置有冷却坡道,冷却坡道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流条,导流条平行于冷却坡道的长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导流条之间形成一个供钢球滚动的导流通道,导流通道一端位于取料桶上方,导流通道远离取料桶的一端与淬火池的敞开端相连,解决了从淬火炉中倒出的钢球成堆落入淬火池中后由于钢球之间相互抵触,无法与浸泡液充分接触,导致钢球不同部位的冷却速度不同,从而使钢球的硬度不均匀的问题,达到了使钢球冷却过程更均匀更充分,钢球硬度更均匀的目的。

Steel ball cool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ll cooling device, the technical proposal is, including the top surface quenching pool open and placed in the quenching tank in reclaimer bucket, a cooling ramp inclined quenching tank, the cooling ramp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guide vanes, guide strip parallel to the cooling ramp length direction. A guide channel for steel ball rolling formed between any two adjacent diversion, diversion channel is located at one end of reclaiming barrel above the open end of the diversion channel from the barrel end and Reclaimer quenching pool connected to solve the steel poured from quenching furnace in piles into the quenching tank after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ball, not fully contact with the soaking liquid, the cooling velocity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ball, so the ball hardness uneven, resulting in more uniform cooling process of steel ball Sufficient, the purpose of more uniform hardness of steel ball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球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钢球淬火设备,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球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告号为CN20460808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钢球淬火工艺提升收集装置,它包括淬火池、电机、支撑杆、取料桶、缓存池和回流板。从淬火炉出来的钢球被倒入淬火池中的取料桶中,通过电机带动取料桶离开淬火池,同时浸泡液通过取料桶的漏液缝隙以及回流板重新流入到淬火池内,降低了回收装置对人工的依赖度,增加了效率,提高了浸泡液的利用率,降低了成本,也便于钢球的后续加工。但是,从淬火炉的开口中出来的钢球成堆落入淬火池中,聚集在取料桶中,钢球与钢球之间相互抵触,无法与浸泡液充分接触,钢球冷却不均匀,导致钢球的硬度不均匀。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在于提供一种钢球冷却装置,通过在淬火池中放置设有导流通道的冷却坡道,钢球之间的接触减少,钢球与浸泡液接触更充分,在进入取料桶之前得到充分且均匀的冷却,达到钢球硬度更均匀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包括顶面敞开的淬火池和放置在所述淬火池中的取料桶,所述淬火池中倾斜设置有冷却坡道,所述冷却坡道靠近所述取料桶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冷却坡道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流条,所述导流条平行于所述冷却坡道的长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条之间形成一个供钢球滚动的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一端位于所述取料桶上方,所述导流通道远离所述取料桶的一端与所述淬火池的敞开端相连。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淬火炉出来的钢球进入淬火池中后,随机进入不同的导流通道内,沿着冷却坡道下滑,在从进料坡道滑到出料坡道的过程中在导流条的作用下,钢球之间相互抵触的几率减小,钢球在滚动过程中与浸泡液充分接触后逐渐冷却,最后通过出料坡道进入取料桶内,与钢球从淬火炉中出来后成堆落入淬火池后聚集在取料桶中相比,钢球与浸泡液的接触更充分,得到了更均匀的冷却,钢球的硬度也更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坡道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冷却坡道的坡道侧壁,所述冷却坡道和坡道侧壁上开有若干个供浸泡液流通的缝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冷却坡道周围的浸泡液通过缝隙进行交换,使淬火池中的浸泡液有更好的流动性,浸泡液温度更均匀,钢球能得到更均匀的冷却,得到的钢球硬度更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坡道包括进料坡道和出料坡道,所述出料坡道固定连接在淬火池内,所述进料坡道转动连接在所述出料坡道远离所述取料桶的一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料坡道的倾斜角度可以调整,使用过程中可以根据钢球的不同规格来调整进料坡道的角度,使规格的钢球都能在淬火池中得到充分且均匀的冷却,使钢球的硬度更均匀。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淬火池的敞开端设置有定位架,所述定位架上设有若干个定位杆,所述进料坡道远离所述出料坡道的一端连接有用于固定在任一所述定位杆上的定位钩,所述定位钩固定在所述定位杆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通过将定位钩勾在不同的定位杆上来调节进料坡道的倾斜角度,从而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进料坡道的倾斜程度进行调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出料坡道沿远离所述进料坡道的方向逐渐变窄。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球滚动时不容易从冷却坡道上滑落到淬火池底,在钢球进入取料桶前被汇聚到出料通道中间,在从出料通道落入取料桶时钢球不容易滚落到取料桶外,减少遗留在淬火池中的钢球,减少产品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淬火池的底面设有用于放置取料桶的桶槽,所述淬火池的底面靠近所述桶槽的一端向下倾斜。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取料桶进入淬火池后,浸没在浸泡液中,桶槽的设置可以减少取料桶因浸泡液的浮力在淬火池中飘动而导致沿冷却通道滑下的钢球无法按预计落入取料桶中的情况发生,淬火池底面的倾斜设置使不慎落入淬火池底的钢球能够沿斜面滚入到桶槽中的取料桶中,从而减少遗留在淬火池中的钢球,减少产品浪费。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取料桶底部开有若干个供浸泡液流通的排液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取料桶浸入浸泡液中时,浸泡液从缝隙中流入取料桶中,取料桶不容易因浮力停留在浸泡液表面难以下沉,在将取料桶从淬火池中取出时,浸泡液从缝隙中流出,流回到淬火池中的浸泡液可以重复利用,减少浸泡液浪费,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取料桶中的钢球在取出时已经被沥干,进行后续操作时不需要再进行沥干,操作更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钢球被倒入淬火池后,随机进入不同的导流通道中,导流条的设置使钢球之间的相互接触减少,钢球与浸泡液的接触更充分,钢球在导流通道中沿着进料坡道向出料坡道滚动,滚动的钢球在坡道侧壁的阻挡下一般不会从冷却坡道上滚下,最后钢球在出料坡道较窄的一端汇聚并落入取料桶中,将取料桶从出料口出取出,完成钢球在淬火池中的冷却,钢球在冷却通道上滑动时得到了充分且均匀的冷却,产品硬度更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钢球冷却装置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冷却坡道结构示意图;图3为取料桶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淬火池;11、盖板;111、进料口;112、出料口;13、桶槽;2、取料桶;21、排液孔;4、冷却坡道;41、进料坡道;411、第一坡道;412、第二坡道;42、出料坡道;421、出料开口;422、固定轴;43、缝隙;44、坡道侧壁;441、第一坡道侧壁;442、第二坡道侧壁;443、出料坡道侧壁;46、定位钩;47、第一铰链;48、第二铰链;5、定位架;51、定位杆;52、直杆;6、导流条;61、导流通道;7、支撑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包括顶面敞开的长方体的淬火池1,淬火池1敞开的顶部上设置有盖板11,盖板11左右两侧各开有一个长方形的开口,左侧开口为进料口111,右侧开口为出料口112。进料口111远离出料口1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一个定位架5,定位架5包括两根垂直于盖板11的直杆52和四根固定在两根直杆52之间、与直杆52垂直的定位杆51,四根定位杆51的高度不同。淬火池1的底部开设有位于出料口112下方的桶槽13,淬火池1内底面靠近桶槽13一侧向下倾斜,当取料桶2从出料口112中进入淬火池1后,放置在桶槽13中,取料桶2的底部开有排液孔21。淬火池1中倾斜设置有冷却坡道4,冷却坡道4的底面上固定有五条相互平行的导流条6,导流条6平行于淬火池1的长度方向,相邻的导流条6之间形成一个供钢球滚动的导流通道61。冷却坡道4上固定连接有垂直所述冷却坡道4的坡道侧壁44,坡道侧壁44包括相邻的第一坡道侧壁441、第二坡道侧壁442和出料坡道侧壁443,冷却坡道4和坡道侧壁44上开有供浸泡液流通的细长的缝隙43。冷却坡道4包括进料坡道41和出料坡道42,出料坡道42通过两个固定轴422固定连接在淬火池1内,且出料坡道42沿远离进料坡道41的方向逐渐变窄,出料坡道42的最右侧为出料开口421,出料开口421位于桶槽13上方。进料坡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钢球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包括顶面敞开的淬火池(1)和放置在所述淬火池(1)中的取料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中倾斜设置有冷却坡道(4),所述冷却坡道(4)靠近所述取料桶(2)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冷却坡道(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流条(6),所述导流条(6)平行于所述冷却坡道(4)的长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条(6)之间形成一个供钢球滚动的导流通道(61),所述导流通道(61)一端位于所述取料桶(2)上方,所述导流通道(61)远离所述取料桶(2)的一端与所述淬火池(1)的敞开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包括顶面敞开的淬火池(1)和放置在所述淬火池(1)中的取料桶(2),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池(1)中倾斜设置有冷却坡道(4),所述冷却坡道(4)靠近所述取料桶(2)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冷却坡道(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导流条(6),所述导流条(6)平行于所述冷却坡道(4)的长度方向,任意相邻的两个所述导流条(6)之间形成一个供钢球滚动的导流通道(61),所述导流通道(61)一端位于所述取料桶(2)上方,所述导流通道(61)远离所述取料桶(2)的一端与所述淬火池(1)的敞开端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坡道(4)上固定连接有垂直于所述冷却坡道(4)的坡道侧壁(44),所述冷却坡道(4)和坡道侧壁(44)上开有若干个供浸泡液流通的缝隙(4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钢球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坡道(4)包括进料坡道(41)和出料坡道(4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嘉铭叶飞燕叶佳燕叶华
申请(专利权)人:绍兴市上虞叶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