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彭明江专利>正文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887000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储液层、除雾层和排风层;空气进口设置在空气扩散室内,空气进口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与空气扩散室外壁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设置在气液旋混腔内部,所述液体回流孔与气液旋混腔外壁连通;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气液旋混腔与除雾装置之间;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扩散板与排风装置之间;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可以在气液混合时有效并充分的利用气液接触的特点。

Wet air purifying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ir purifying device, in particular to a wet air purifying device. The wet air purifying device containing air layer, liquid storage layer, mist layer and air layer; the air inlet is arranged in the indoor air diffusion, after the port air inlet communicated with the air diffusion chamber, the air exit hole communicated with the outer wall of the air diffusion; air exit hole is arranged inside the mixing chamber in the gas-liquid rotation, the liquid backflow hole and gas-liquid mixing cavity communicated with the rotary outer wall; the diffusion plat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mixing cavity and demisting device in gas-liquid rotation; the demisting devic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diffusion plate and the exhaust device; the diffusion plate and / or rotary gas-liquid mixing cavity are arranged on the upper part the edge of a convex structure acicular or flake; the rotary gas-liquid mixing cavity is narrow bottom, Kobe Hiroshi cup shape and / or the diffusion plate is an inverted conical diffuser / inverted umbrella. The wet air purifying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can effectively and fully utili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as-liquid contact when the gas-liquid mixture is effec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净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以干式除尘技术为主,大多采用过滤和吸附处理技术,其装置的改进主要在于对过滤、吸附等结构以及各种功能上的改进。但过滤技术存在容尘量和定期更换零部件的成本问题,若高效过滤网不能及时更换,处理效果将严重降低;吸附是可逆过程,吸附剂的吸附容量是有限量的,吸附材料也需要定期的进行再生处理或更换。由于城市空气中主要气态污染物有SOx,NOx,NH3等,前述以过滤和吸附为主要技术的干式除尘器由于其原理限制对上述气态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不佳。目前的湿式空气净化装置所采用的净化技术以喷雾、喷淋和鼓泡等为主,喷雾型、喷淋型湿式空气净化装置需要在风机之外单独设泵和水管系统,增加了设备投资和电耗,给产品维护保养带来一定的问题。鼓泡型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技术难点在于气液的充分接触,目前的鼓泡型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在气液混合时并没有充分利用气液接触的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其可以在气液混合时有效并充分的利用气液接触的特点。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为采用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所述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储液层、除雾层和排风层;所述进风层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空气抽取设备,空气进口的前端口连接空气抽取设备;所述储液层设置有空气扩散室、空气出射孔、气液旋混腔、液体回流孔、扩散板;所述除雾层设置有除雾装置;所述排风层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空气扩散室内,空气进口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与空气扩散室外壁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设置在气液旋混腔内部,所述液体回流孔与气液旋混腔外壁连通;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气液旋混腔与除雾装置之间;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扩散板与排风装置之间;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优选的,所述空气出射孔成对的以180°角设置在空气扩散室两侧,并与空气扩散室的水平面呈切线方向。优选的,所述液体回流孔的液体进入方向与空气出射孔的空气射出方向所成夹角α是0°≤α≤180°。优选的,所述进风层位于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底部,所述排风层位于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顶部。优选的,所述除雾装置的侧壁、顶部、底部都设置有除雾网。优选的,所述空气进口的高度高于储液层内液面的高度或空气进口内设置有液体止回结构。优选的,所述排风装置连接除雾装置的顶部。优选的,所述进风层、储液层的分割位置高度与液体止回结构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储液层的液面高度低于除雾装置的底部高度。本申请提供的方案采用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储液层、除雾层和排风层;所述进风层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空气抽取设备,空气进口的前端口连接空气抽取设备;所述储液层设置有空气扩散室、空气出射孔、气液旋混腔、液体回流孔、扩散板;所述除雾层设置有除雾装置;所述排风层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空气扩散室内,空气进口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与空气扩散室外壁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设置在气液旋混腔内部,所述液体回流孔与气液旋混腔外壁连通;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气液旋混腔与除雾装置之间;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扩散板与排风装置之间;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采用本申请所述方式利用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并且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采用该方式后,通过气液旋混腔后向上流动的气泡会在凸起结构的作用下,进一步切割成微小气泡,通过扩散板的作用,将微小气泡释放到整个液体中去。这样以气流压力为推动力,空气和液体,如水,充分的搅动混合,气流被分散切割为微小气泡,气液接触表面积大,传质条件良好,通过惯性碰撞、扩散、传质迁移等作用,空气中的污染物被转移到液体中,达到除尘净化的作用。净化后的空气经除雾装置脱除水雾后,再经排风装置扩散从而进入室内。本申请采用上述方式后从而让气液充分接触,在气液混合时有效并充分的利用气液接触的特点。另外,本申请优选采用空气出射孔成对的以180°角设置在空气扩散室两侧,并与空气扩散室的水平面呈切线方向,所述液体回流孔的液体进入方向与空气出射孔的空气射出方向所成夹角α是0°≤α≤180°的方式,气液之间利用一定的夹角角度形成一定的对流,从而更好的让气液形成旋混流,让气液更充分接触,并让空气形成沿垂直方向的螺旋上升的气流,液体则在气流的作用下回转进入气液旋混腔后,通过储液层在此进入液体回流孔,从而形成回旋流。另外,本申请优选采用所述除雾装置的侧壁、顶部、底部都设置有除雾网。采用该优选方式后,经过净化后的湿式空气会在除雾装置的作用下被拦截旋转气流中的水滴和水雾,气流从侧向或底部进入均会两次穿过丝网,侧壁和底部一次,顶部为第二次,达到二级脱水的目的。另外,本申请优选采用所述空气进口的高度高于储液层内液面的高度或空气进口内设置有液体止回结构的方式,采用该方式后空气通过空气进口向上移动,再进入到空气扩散室后向下移动至空气出射孔并与液体接触形成气液悬混流的过程中,利用该特征任一,可以有效避免液体通过空气出射孔、空气扩散室而进入到空气进口中,避免液体进入到空气进口中造成设备出现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二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储液层的气液流向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俯视图;图4是图1所示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储液层的气液流向示意图。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实施方式一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18、储液层14、除雾层11和排风层9;所述进风层18设置有空气进口7和空气抽取设备19,空气进口7的前端口连接空气抽取设备19,所述空气抽取设备19是风机;所述储液层14设置有空气扩散室4、空气出射孔5、气液旋混腔15、液体回流孔16、扩散板13;所述气液旋混腔15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所述扩散板13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15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3;所述除雾层11设置有除雾装置2,所述除雾装置2的侧壁、顶部、底部都设置有除雾网1;所述排风层9设置有排风装置8,所述排风装置8连接除雾装置2的顶部;所述进风层18位于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底部,所述排风层9位于湿式空气净化装置的顶部;所述储液层14的液面12高度低于除雾装置2的底部高度;所述空气进口7设置在空气扩散室4内,空气进口7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4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5与空气扩散室4外壁连通,所述空气进口7的高度高于储液层14内液面12的高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储液层、除雾层和排风层;所述进风层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空气抽取设备,空气进口的前端口连接空气抽取设备;所述储液层设置有空气扩散室、空气出射孔、气液旋混腔、液体回流孔、扩散板;所述除雾层设置有除雾装置;所述排风层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空气扩散室内,空气进口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与空气扩散室外壁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设置在气液旋混腔内部,所述液体回流孔与气液旋混腔外壁连通;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气液旋混腔与除雾装置之间;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扩散板与排风装置之间;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含有进风层、储液层、除雾层和排风层;所述进风层设置有空气进口和空气抽取设备,空气进口的前端口连接空气抽取设备;所述储液层设置有空气扩散室、空气出射孔、气液旋混腔、液体回流孔、扩散板;所述除雾层设置有除雾装置;所述排风层设置有排风装置;所述空气进口设置在空气扩散室内,空气进口的后端口与空气扩散室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与空气扩散室外壁连通;所述空气出射孔设置在气液旋混腔内部,所述液体回流孔与气液旋混腔外壁连通;所述扩散板设置在气液旋混腔与除雾装置之间;所述除雾装置设置在扩散板与排风装置之间;所述扩散板下方和/或气液旋混腔上方设置有边缘呈针状或片状的凸起结构;所述气液旋混腔是底部窄、上部宽的杯状形状和/或所述扩散板是倒圆锥形/倒伞形扩散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式空气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出射孔成对的以180°角设置在空气扩散室两侧,并与空气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明江
申请(专利权)人:彭明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