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540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5: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端的上料机构及设置于机架后端的传送带,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料带的收纳条,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设置有容纳多条收纳条的料腔,所述料腔后端开设有允许底部料带通过的出料口,所述料架向后下方倾斜放置,料架上设置有推离底部收纳条的换料组件,所述料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料架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传送带连接有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机。本发明专利技术在不损伤电子元器件的前提下,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空间。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utomatic feeding mechanism, the material convey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ram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end of the machine frame and is arranged on the back end of the belt, the feeding mechanism includes a holding strip for receiving, the feeding mechanism also comprises a rack, the rack is arranged to accommodate multi cavity material a storage section, wherein the material cavity are formed at the rear end of the bottom strip through the permitted discharging port, the rack back below the inclined position, rack is arranged on the bottom of the receiving component is pushed away from the refueling bar, the rack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part for regulating component adjusting rack tilt angle, the the conveyor belt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 operation of the drive motor.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electronic component is not damag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is greatly improved, and the production space is sa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适配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介绍
电源适配器(Poweradapter)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它的工作原理由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设备中。电源适配器的市场需求量非常庞大,因此提高其生产效率能够有效的帮助企业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电源适配器如何快速组装多种电子元器件对其生产效率有着重大意义。现有的电源适配器生产线上,为方便电子元器件的组件,一般将同种电子元器件置于料带上,通过料带使元器件整齐有序的排列在生产线上,便于生产,以此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料带作为载体能够有效保护电子元器件。由于较多电子元器件存在脆弱的引脚,当料带卷起时容易损伤电子元器件,因此料带只能采用直线排列,而生产车间采用超长的料带是不现实的,占用过大的生产空间。现有的生产方式一般取等距的料带,当一条料带完成生产后通过人手进行更换,这样的生产方式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容易对工人造成损伤,而且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自动上料机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端的上料机构及设置于机架后端的传送带,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料带的收纳条,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设置有容纳多条收纳条的料腔,所述料腔后端开设有允许底部料带通过的出料口,所述料架向后下方倾斜放置,料架上设置有推离底部收纳条的换料组件,所述料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料架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传送带连接有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机。本专利技术工作原理如下:生产时将料带放置于收纳条内,收纳条采用依次层叠的方式单排排列于料腔,料腔后端开设的出料口使底部的料带优先出料,而料架的倾斜放置使底部的料带在重力作用下稳定的滑至传送带上,待完成第一条料带的加工以后,推料组件将底部的收纳条推出,下一条收纳条滑至底部继续加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式通过料架及收纳条将料带有序的层叠排列,使加工有序、稳定的进行,而且合理的利用空间,在较小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大量的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调节组件对料架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便于料带更好的滑出,保证加工稳定性。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换料组件、调节组件及驱动电机运转的控制中心,所述机架后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料带的红外探测头,所述红外探测头与控制中心通信连接。采用控制中心对生产进行控制,通过红外探测头对料带进行探测,确保每一条料带加工完成后换料组件方将底部的收纳条推出,保证加工有序进行。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料架前端连接的撑筒,机架上设置有丝杆伸入撑筒内,所述撑筒下端设置有与丝杆配合的限位块,所述丝杆连接有驱动其正、反转的丝杆电机。通过丝杆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与限位块配合推动料架前端上下移动,用以调节料架,采用丝杆传动也使料架调节较为平稳。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料架后端铰接的撑杆。进一步的,所述换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料架一侧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置有换料气缸,所述换料气缸连接有伸向料架的推料板。需要更换下一收纳条是通过换料气缸驱动推料板将底部的收纳条推出进行更换。进一步的,所述料架前端及后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防脱槽,所述防脱槽之间形成料腔,所述料架前端的防脱槽设置有泄料口,所述泄料口设置于推料板相对一侧。为使收纳条能够更顺利的更换,设置泄料口使收纳条顶出更为便利。进一步的,所述料架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设置抽气机及驱动抽气机运动的吸附气缸,所述抽气机设置有吸附管可滑动伸入防脱槽内。使用时吸附气缸驱动抽气机移动,从而驱使吸附管贴近并吸附收纳条,再通过吸附气缸将收纳条拉至泄料口位置,再通过换料组件将收纳条顶出。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管末端设置有与其连接的吸盘。进一步的,所述控制中心分别与丝杆电机、换料气缸、抽气机及吸附气缸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料架后端还设置有引导料带伸向传送带的引导板。设置引导板更便于料带顺利传输。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料架对收纳条进行有序排列,使料带在合适的空间内能够有效的进行连续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换料组件对收纳条进行更换,通过调节组件对料架倾斜角度进行调节,通过红外探测头对料带进行监控,再由控制中心对整体生产进行调控。在不损伤电子元器件的前提下,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省了生产空间。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收纳条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如图1-图3所示,包括机架1及设置于机架1前端的上料机构及设置于机架1后端的传送带2,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料带的收纳条3,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料架4,所述料架4设置有容纳多条收纳条3的料腔5,所述料腔5后端开设有允许底部料带通过的出料口6,所述料架4向后下方倾斜放置,料架4上设置有推离底部收纳条3的换料组件,所述料架4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料架4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传送带2连接有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机7。生产时将料带放置于收纳条3内,收纳条3采用依次层叠的方式单排排列于料腔5,料腔5后端开设的出料口6使底部的料带优先出料,而料架4的倾斜放置使底部的料带在重力作用下稳定的滑至传送带2上,待完成第一条料带的加工以后,推料组件将底部的收纳条3推出,下一条收纳条3滑至底部继续加工。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式通过料架4及收纳条3将料带有序的层叠排列,使加工有序、稳定的进行,而且合理的利用空间,在较小的空间内即可实现大量的生产,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通过调节组件对料架4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便于料带更好的滑出,保证加工稳定性。还包括控制换料组件、调节组件及驱动电机7运转的控制中心,所述机架1后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料带的红外探测头9,所述红外探测头9与控制中心通信连接。采用控制中心对生产进行控制,通过红外探测头9对料带进行探测,确保每一条料带加工完成后换料组件方将底部的收纳条3推出,保证加工有序进行。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料架4前端连接的撑筒10,机架4上设置有丝杆11伸入撑筒10内,所述撑筒10下端设置有与丝杆11配合的限位块12,所述丝杆11连接有驱动其正、反转的丝杆电机13。通过丝杆电机13驱动丝杆11转动,丝杆11与限位块12配合推动料架4前端上下移动,用以调节料架4,采用丝杆11传动也使料架4调节较为平稳。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料架4后端铰接的撑杆14。所述换料组件包括设置于料架4一侧第一支架15,所述第一支架15与收纳条3长度方向对应,所述第一支架15设置有换料气缸16,所述换料气缸16连接有伸向料架4的推料板17。需要更换下一收纳条3是通过换料气缸16驱动推料板17将底部的收纳条3推出进行更换。所述料架4前端及后端分别设置有定位块18,所述定位块18相向的内侧分别设置有防脱槽19,所述防脱槽19之间形成料腔5,所述料架4前端的防脱槽19设置有泄料口20,所述泄料口20设置于推料板17相对一侧。为使收纳条3能够更顺利的更换,设置泄料口20使收纳条顶出更为便利。所述料架4前端设置有第二支架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端的上料机构及设置于机架后端的传送带,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料带的收纳条,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设置有容纳多条收纳条的料腔,所述料腔后端开设有允许底部料带通过的出料口,所述料架向后下方倾斜放置,料架上设置有推离底部收纳条的换料组件,所述料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料架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传送带连接有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及设置于机架前端的上料机构及设置于机架后端的传送带,所述上料机构包括用于容纳料带的收纳条,所述上料机构还包括料架,所述料架设置有容纳多条收纳条的料腔,所述料腔后端开设有允许底部料带通过的出料口,所述料架向后下方倾斜放置,料架上设置有推离底部收纳条的换料组件,所述料架底部设置有用于调节料架倾斜角度的调节组件,所述传送带连接有驱动其运转的驱动电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换料组件、调节组件及驱动电机运转的控制中心,所述机架后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料带的红外探测头,所述红外探测头与控制中心通信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料架前端连接的撑筒,机架上设置有丝杆伸入撑筒内,所述撑筒下端设置有与丝杆配合的限位块,所述丝杆连接有驱动其正、反转的丝杆电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动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与料架后端铰接的撑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德新向啟平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忠邦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