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814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8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及盖封在内锅上的锅盖,锅盖中设置有能够连通内锅和外部空间的泄压腔,以及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第一活塞体堵塞泄压腔的进气孔、第二活塞体堵塞泄压腔的出气孔;内锅在第一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小于在第二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这样,设置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可以实现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的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用于烹饪食物的锅具,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使用的烹饪电炊具,一般都具有控压结构,从而能够有条件地释放锅内的压力蒸汽。而控压结构的种类比较多,其中采用重球体堵塞泄压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启动所述重球体从而释放锅内压力,并利用泄压瞬间引起内锅内的压力急剧变化,从使所述内锅内的液体出现沸腾现象。借助所述沸腾现象,所述内锅内的食物与液体得到翻滚而得到更加均匀的搅拌。这样通过控制压力的释放来搅拌锅内食物的方案是比较常见。其中申请号为03149178.2的专利技术专利中,披露了一种烧饭煲。包括:容纳包含水和米的被烧饭物的锅(2)、加热锅内的被烧饭物的加热装置(4)、堵塞锅的开口部的盖体(5)、具有连通或者阻断锅内部与外部空气以使锅内的压力为大体上固定的规定压力的开关机构(18)的压力阀(14)、附设在压力阀上,用于强制性地使压力阀为开状态的压力阀开放机构、和控制加热装置的加热量的同时,对基于压力阀开放机构的压力阀的开动作进行控制的控制装置(20),控制装置通过对在锅内的被烧饭物利用加热达到沸腾温度后的沸腾保持工序中,利用压力阀开放机构使压力阀开动作来改变正在沸腾的锅内的压力进行控制,而使米粒通过剧烈的沸腾现象(崩沸)来剧烈搅拌(跳动)混合。其中,所述压力阀(14)包括阀座10、设置在所述阀座10的上面堵塞阀孔9的球11和包覆所述球11的罩12。在沸腾的过程中,所述球11被顶离而使所述内锅与外部空间连通,锅内的压力得到释放并回复到大气压时,米粒通过崩沸现象在所述内锅内搅拌,使得米粒均布在所述内锅内,并得到均匀的受热。
技术实现思路
从上述专利03149178.2所披露的内容可以看出,在顶离所述球11后可使得所述内锅的气压释放到大气压水平。如果需要再次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加压时,需要在复位所述球11后,重新使所述内锅的压力从大气压值缓慢地提升到高压值。这样并不利于对所述内锅内的食物进行快速加热。另外,专利03149178.2中的锅具的压力调整方式单一,适用范围非常有限。鉴于此有必要对锅具的控压结构作进一步的改进。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及盖封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中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内锅和外部空间的泄压腔,以及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所述第一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出气孔;所述内锅在所述第一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小于在第二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其中,所述内锅是用于盛装待烹饪食物的容器。其中,所述泄压腔是一个气体通道,具有进气孔和出气孔。当所述进气孔和出气孔都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泄压腔连通所述内锅和外部空间,从而为气体能够在所述内锅和外部空间之间流动提供条件。其中,所述第一活塞体是独立于所述泄压腔并能够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的活动构件。所述第一活塞体具有一定的活动自由度。从而至少具有两个活动位置,即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的活动位置,以及离开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的活动位置。至于如何驱使所述第一活塞体在上述两个活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存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可以是,所述第一活塞体为压力球,所述第一活塞体以其自重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这样,当所述内锅的压力气体施加在所述第一活塞体上的上顶力小于所述第一活塞体的重量时,所述第一活塞体以其自重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而随着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的增大,当所述内锅的内部压力气体施加在所述第一活塞体上的上顶力大于所述第一活塞体的重量时即能够顶起所述第一活塞体,使所述第一活塞体离开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而开启所述进气孔。又或者,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包括有顶压所述第一活塞体设置的第一顶压装置,所述第一顶压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活塞体堵塞或离开所述进气孔。这样,所述顶压装置能够施加一定的顶压力使所述第一活塞体能够抵抗所述内锅的一定强度的内部气压而堵塞所述进气孔。当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达到特定值时,所述顶压装置控制所述第一活塞体离开所述进气孔。在上述采用顶压装置的方案中,所述第一活塞体可以为轻质塞体。其中,所述第二活塞体同样也是独立于所述泄压腔并能够堵塞所述泄压腔的出气孔的活动构件。所述二活塞体具有一定的自由度,从而至少具有两个活动位置,即堵塞所述出气孔的活动位置,以及离开所述出气孔的活动位置。至于如何驱使所述第二活塞体在上述两个活动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存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有顶压所述第二活塞体设置的第二顶压装置,所述第二顶压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活塞体堵塞或离开所述出气孔。这样,所述第二顶压装置能够施加一定的顶压力使所述第二活塞体能够抵抗所述内锅的一定强度的内部气压而堵塞所述出气孔。当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达到特定值时,所述第二顶压装置控制所述第二活塞体离开所述出气孔。在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活塞体可以为轻质塞体。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活塞体为压力球,所述第二活塞体以其自重堵塞所述泄压腔的出气孔;所述第二活塞体的重量大于所述第一活塞体。这样,当所述内锅的内部压力气体施加在所述第二活塞体上的上顶力小于所述第二活塞体的重量时,所述第二活塞体以其自重堵塞所述出气孔。而随着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的增大,当所述内锅内的压力气体施加在所述第二活塞体上的上顶力大于所述第二活塞体的重量时,所述第二活塞体被顶开而离开所述出气孔。所以所述第二活塞体的活动位置由所述内锅的内部气压的大小所决定。另外还可以采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体。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在所述锅盖上还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第二活塞体离开所述出气孔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可以采用多种的实施方式,例如:第一种驱动方式:所述第二活塞体为包含原磁体的球体,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能够吸附或释放所述第二活塞体的变磁装置,所述变磁装置电连接所述锅具内设置的控制器。其中,所述包含有原磁体的球体,不仅是所述第二活塞体本身具有一定重力从而能够封堵所述出气孔,而且所述第二活塞体本身也可以是铁磁体或包含有铁磁体等原磁体的球体。所述原磁体通常也称为磁筹,在磁场作用下产生磁力的作用。其中,所述变磁装置通过对所述第二活塞体产生相对变化的磁场从而能够吸附或释放所述第二活塞体。当所述变磁装置吸附所述第二活塞体而使其产生稍微移动时,所述第二活塞体开启所述出气孔。而当所述变磁装置释放所述第二活塞体时,所述第二活塞体复位堵塞所述出气孔。所述变磁装置可以设置在特定的位置使所述第二活塞体设置在其磁场范围内,也可以通过推杆驱动从而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活塞体。为此,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推杆以及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变磁装置设置在所述推杆上。第二种驱动方式: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能够顶推所述第二活塞体的推杆,以及能够驱动所述推杆移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电连接所述锅具内设置的控制器。这样,通过所述推杆直接顶推所述第二活塞体时,所述第二活塞体偏离所述出气孔而开启所述出气孔。综上所述,所述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可以通过自身重量,或顶压装置、驱动装置等控制装置的控制实现活动位置的切换,使所述内锅在所述第一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

【技术保护点】
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及盖封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中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内锅和外部空间的泄压腔,以及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所述第一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出气孔;所述内锅在所述第一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小于在第二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

【技术特征摘要】
1.具有控压结构的新型锅具,包括锅体、设置在锅体内的内锅及盖封在所述内锅上的锅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锅盖中设置有能够连通所述内锅和外部空间的泄压腔,以及第一活塞体和第二活塞体,所述第一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进气孔、所述第二活塞体堵塞所述泄压腔的出气孔;所述内锅在所述第一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小于在第二活塞体的控制下所能获得的最大内部气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顶压所述第一活塞体设置的第一顶压装置,所述第一顶压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活塞体堵塞或离开所述进气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顶压所述第二活塞体设置的第二顶压装置,所述第二顶压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活塞体堵塞或离开所述出气孔。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塞体为压力球,所述第一活塞体以其自重堵塞所述泄压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斌王少华朱传鑫
申请(专利权)人:德奥通用航空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