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7966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7: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抑制混合的发生的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负极(420)配备于蓄电元件(10)的电极体(400),具有:负极基材层(421);以及负极活性物质层(422、423),以一部分或全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负极基材层(421)上,负极(420)的周缘部具有:非形成部(420a),被配置在与蓄电元件(10)的负极集电体(130)连接的第1边且未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422、423);以及非露出部(420b),被配置在与第1边不同的第2边且未露出负极活性物质层(422、423)。

Negative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storage elemen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negative plate capable of inhibiting the occurrence of mixing, a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 electric storage element and a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The cathode (420) equipped with a storage element (10) of the electrode body (400), has a negative substrate layer (421); and a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422, 423), a part of the state or all exposed formed on the anode substrate layer (421), negative (420) with the edge are formed (420a), and is arranged in a storage element (10) of the current collector (130) connected to the first side and not forming a negative electr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422, 423); and the non exposed portion (420B), are arranged in different from the first side of the second side and not exposed the anode active material layer (422, 423).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负极板、具备具有正极板和负极板的电极体的蓄电元件、负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作为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对应,从汽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变变得重要起来。因而,推进了将锂离子二次电池等蓄电元件用于动力源的电动汽车的开发。以往,作为蓄电元件的电极,例如已知如下的构成,即,利用在对基材层的连续体形成了活性物质层之后将其裁断(裁切)为给定的长度而制造出的电极(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63942号公报然而,这样利用了将基材层和活性物质层一起裁断而成的电极的情况下,有时会产生电极的裁断端部(裁切端部)的一部分脱落而作为杂质混入(Contamination,以下记为“混合”)所引起的各种不良状况。作为这种不良状况,例如可列举容量下降及电阻上升等性能下降、以及内部短路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混合发生的负极板、蓄电元件、负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负极板是配备于蓄电元件的电极体的负极板,具有:基材层;以及活性物质层,以一部分或全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负极板的周缘部具有:非形成部,被配置在与所述蓄电元件的集电体连接的第1边,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以及非露出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边不同的第2边,未露出所述活性物质层。在此,在层叠了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电极体中,电极体被蓄电元件的容器的内壁压迫,从而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相互对置的部分彼此被压迫。由此,在对置的部分中,通过压迫能够抑制基材层的切屑(切削粉)、活性物质层的浮起,因此能够抑制混合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在负极板的裁断端部的一部分脱落的情况下,易于产生内部短路等不良状况。因此,为了抑制蓄电元件中的混合的发生,特别抑制起因于负极板的混合的发生是有效的。因此,根据本形态所涉及的负极板,由于在周缘部具有未露出活性物质层的非露出部,因此能够抑制负极板的周缘部处的活性物质的脱落,从而能够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形态所涉及的蓄电元件具备具有正极板和上述的负极板的电极体。根据该构成,通过将未露出活性物质层的非露出部配置在负极板的周缘部,能够抑制负极板的裁断端部的一部分的脱落,因此能够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所述非露出部可以由通过被安装于所述基材层的覆盖件对该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部分、以及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之中的至少一者构成。在此,在由未安装于基材层的覆盖件对该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情况下,存在基材层的端部与覆盖件一起脱落之虞。即,存在基材层与覆盖件一起脱落而发生混合之虞。因而,通过将覆盖件安装于基材层来抑制该覆盖件的脱落,从而更可靠地抑制基材层的脱落,因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通过在负极板的周缘部配置了未配置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从而能够裁断未形成活性物质层的部分来制造负极板。由此,能够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所述非露出部可以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短边。如此,通过非露出部被配置在负极板的短边,从而即便在通过裁断沿着长边方向均匀地形成有活性物质层的负极板的连续体(以下记载为“负极母材”)来制造负极板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所述非露出部也可以由通过被安装于所述基材层的覆盖件对所述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部分构成,并且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两短边。在此,在负极母材的长边方向上间歇地形成活性物质层的所谓的间歇涂敷有时在制造上是较难的。因而,在负极板的短边不易设置未形成活性物质层的部分。因此,通过将被配置在负极板的两短边的非露出部设为由覆盖件对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构成,从而在两短边均能够抑制混合的主要原因。此外,所述非露出部也可以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长边。在此,在负极板的短边和长边,每单位长度产生的基材层的切屑以及活性物质层的脱落的量相等的情况下,长边上的该切屑以及该脱落易于成为混合的主要原因。因而,通过将非露出部配置在负极板的长边,能够在易于产生混合的主要原因之处抑制该混合的主要原因。此外,所述非露出部也可以由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部分构成,所述非形成部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两长边之中的一个长边,所述非露出部被配置在所述两长边之中的另一个长边。在此,被配置在负极板的长边的非露出部例如通过由覆盖件对活性物质层进行了覆盖的部分构成的情况下,负极板的两长边的厚度可彼此不同。因而,在卷绕正极板以及负极板而形成的所谓的卷绕型的电极体中,在卷绕时负极板蜿蜒,从而存在卷绕的精度下降使得成品率恶化之虞。此外,并不限于卷绕型的电极体,负极板的两长边的厚度彼此不同从而难以实现电极体的尺寸管理,因此难以向蓄电元件的容器内容纳电极体。因此,通过由未配置活性物质层的部分来构成被配置在负极板的长边的非露出部,从而电极体的尺寸管理变得容易,能够维持成品率且抑制混合的发生。此外,所述负极板的短边的长度可以大于所述正极板的短边的长度。在此,在层叠了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电极体中,电极体被蓄电元件的容器的内壁压迫,从而正极板以及负极板的相互对置的部分彼此被压迫。由此,在对置的部分中,通过压迫能够抑制基材层的切屑、活性物质层的浮起。不过,由于负极板的短边的长度大于正极板,因此负极板的短边方向两端部不与正极板对置而不易被压迫。由此,在负极板的短边方向两端部易于产生基材层的切屑、活性物质层的浮起,存在发生混合之虞。因而,通过将非露出部配置在负极板的长边,从而能够在易于产生混合的主要原因之处抑制该混合的主要原因。此外,所述负极板的将两短边以及两长边加在一起的周长也可以大于所述正极板。在此,在正极板以及负极板各自的短边以及长边,每单位长度产生的基材层的切屑以及活性物质层的脱落的量相等的情况下,容易由于将两短边以及两长边加在一起的周长大的电极发生混合。因而,通过将非露出部配置在周长比正极板大的负极板的周缘部,从而能够在易于产生混合的主要原因的电极中抑制该混合的主要原因。此外,所述基材层也可以包含由于所述正极板的电位而溶解的金属。在此,在负极板的基材层包含由于正极板的电位而溶解的金属的情况下,若产生负极板的基材层的切屑,则存在发生该切屑在正极板溶解并离子化之后在负极板呈树枝状析出所引起的内部短路之虞。因而,通过将非露出部配置在负极板的周缘部,从而能够抑制负极板的基材层的切屑的产生,因此能够抑制负极板中的树枝状的析出所引起的内部短路的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不仅能够作为负极板以及蓄电元件来实现,而且也能够作为该负极板的制造方法以及该蓄电元件的制造方法来实现。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配备于蓄电元件的电极体且能抑制混合的发生的负极板等。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蓄电元件的容器内部配置的构成要素的立体图。图3是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极体的卷绕状态一部分展开来表示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极体的构成的俯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电极体的构成的剖视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非露出部的构成的剖面立体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所涉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负极板及其制造方法、蓄电元件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极板,配备于蓄电元件的电极体,具有:基材层;以及活性物质层,以一部分或全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负极板的周缘部具有:非形成部,被配置在与所述蓄电元件的集电体连接的第1边,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以及非露出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边不同的第2边,未露出所述活性物质层。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9 JP 2016-008303;2016.12.12 JP 2016-240451.一种负极板,配备于蓄电元件的电极体,具有:基材层;以及活性物质层,以一部分或全部露出的状态形成在所述基材层上,所述负极板的周缘部具有:非形成部,被配置在与所述蓄电元件的集电体连接的第1边,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以及非露出部,被配置在与所述第1边不同的第2边,未露出所述活性物质层。2.一种蓄电元件,具备:电极体,具有正极板和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极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非露出部由通过被安装于所述基材层的覆盖件对该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部分、以及未形成所述活性物质层的部分之中的至少一者构成。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非露出部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短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非露出部由通过被安装于所述基材层的覆盖件对所述基材层进行了覆盖的部分构成,并且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两短边。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元件,其中,所述非露出部被配置在所述负极板的长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佐木丈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杰士汤浅国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