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877612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5: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通过在室外景观水池下一定深度埋设成品水泥管,使空气通过管壁与水池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地下埋管冷却空气,达到使引入的室外空气降温的目的,利用地层对自然界的冷、热能量的储存作用来降低建筑物的新风空调负荷,改善室内热环境,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

A new coo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fresh ai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natural cooling system for building fresh air. A concrete cement pipe is laid at a certain depth under the outdoor landscape pool to make the air exchange heat through the pipe wall and the water in the pool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cooling and cooling. The invention can use underground pipe cooling ai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outdoor air temperature and storage using formation on the nature of the cold and heat energy to reduce air conditioning load of the building, improve the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to reduce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当今世界,节能已经成为时代主题,我国建筑能耗占了全社会总能耗的27.8%以上,而建筑能耗的一半来自于采暖、通风、空气调节以及相关系统,因此空调的能耗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建筑节能领域的热点问题。当今几乎所有的建筑采用空调系统进行空气调节以及通风制冷,其较高的能耗已经成为建筑能耗的大户。此外,空调新风系统在创造良好室内环境的同时却对外部环境带来了一定的破坏。地道风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的途径之一,其冷热源利用的是天然的地层蓄热(冷)性能。地道风供冷属直流式空调系统,其送风温度随室外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适用于夏季一定时间段内温度较高,但全年总体温度偏低的地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能耗问题与不足,提供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该系统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能够同时满足建筑通风、调节室内温度的要求,可充分利用地道活地下埋管冷却空气,使引入的室外空气降温,达到节能效果,减少建筑能耗。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吸风井、新风井和风管,所述的吸风井与外界空气连通,风管主体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水池内,吸风井内设置有向风管送风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新风入口置于建筑背阴处且靠近水池水面,风管的两端分别与吸风井、新风井连接,新风井的新风出口与建筑物室内连通。所述的风管主体埋深为地下3m。所述的风管为水泥管。所述的风管在水池范围内采用蛇形布置。所述的吸风井上端设置有风井盖板,侧壁的新风入口处设置有双层百叶封口;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送风机,送风机通过风机吊架吊装在风井盖板下壁,送风机的入口设置有过滤网。所述的新风入口及新风出口处均设置过滤器,在室内新风井内设置施香除臭装置。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室外景观水池下一定深度埋设成品水泥管,使空气通过管壁与水池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本专利技术能够利用地下埋管冷却空气,达到使引入的室外空气降温的目的,利用地层对自然界的冷、热能量的储存作用来降低建筑物的新风空调负荷,改善室内热环境,起到降低建筑能耗的作用。另外的,将新风口置于背阴处且靠近水池水面引风能得到更低温度的新风,可达到约9%的节能效果。进一步,室外新风管材质采用成品制水泥管,可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景观水池内,使空气通过管壁与水池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进一步,为了使空气与水之间的换热时间尽量长,管道在有限水池范围内采用蛇形布置,尽量加长管道铺设长度并降低空气流速在3m/s以下,充分通过管壁与水进行热交换。进一步,新建管道中心埋深为地下3m,其降温效果良好,且开挖费用低。进一步,在新风入口及出口处设置粗效过滤器,在室内管道井内设置施香除臭装置,从而保证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品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新风系统地下盘管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新风系统吸风井内风机、风管的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新风系统风机、风管的剖面示意图;其中,1、水池;2、风管;3、建筑物室内;4、吸风井;5、新风井;6、风机吊架;7、双层百叶封口;8、风井盖板;9、过滤网;10、送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描述: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包括吸风井4、新风井5和风管2,所述的吸风井4与外界空气连通,风管2主体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水池1内,吸风井4内设置有向风管2送风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新风入口置于建筑背阴处且靠近水池1水面,风管2的两端分别与吸风井4、新风井5连接,新风井5的新风出口与建筑物室内2连通。室外新风管材质采用成品制水泥管,可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景观水池内,使空气通过管壁与水池内的水进行热交换,达到冷却降温的目的。风管2主体埋深为地下3m。风管2在水池1范围内采用蛇形布置。将新风口置于背阴处且靠近水池水面引风能得到更低温度的新风,可达到约9%的节能效果。如图2所示,吸风井4上端设置有风井盖板8,侧壁的新风入口处设置有双层百叶封口7;所述的新风系统包括送风机10,送风机10通过风机吊架6吊装在风井盖板8下壁,送风机10的入口设置有过滤网9。新风入口及新风出口处均设置过滤器,在室内新风井5内设置施香除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原理为利用地道或地下埋管冷却空气,达到使引入的室外空气降温的目的,利用地层对自然界的冷、热能量的储存作用来降低建筑物的新风空调负荷,改善室内热环境。具体的技术要求如下:管道的冷却效果与地道长度有关,长度越长,其冷却效果越好。风速越小,空气到达管道终端的温度越低,当空气风速达到某一数值时,管道空气终温变化曲线趋于平缓。为了使空气与水之间的换热时间尽量长,管道在有限水池范围内采用蛇形布置,尽量加长管道铺设长度并降低空气流速在3m/s以下,充分通过管壁与水进行热交换。管道处于不同的埋深时,其降温效果不同,这是由于不同深度的地层温度存在差别的缘故。同时考虑到开挖费用,新建管道中心埋深为地下3m。要使管道维持一定的冷却降温能力,新风系统需间歇运行,从而使管道壁面有一定的时间恢复。故管道壁面温度的恢复状况与管道风系统运行间歇的时间分配比例有很大的关系,即管道的冷却效率受系统运行的间歇比影响较大。因此,该系统以24h为一个周期,运行时间小于或等于6h最有利。如图3所示,在新风入口及出口处设置粗效过滤器,在室内管道井内设置施香除臭装置,从而保证进入室内空气的质量品质。以上,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范围,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范围的内容所做的等效变化和修饰,都应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井(4)、新风井(5)和风管(2),所述的吸风井(4)与外界空气连通,风管(2)主体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水池(1)内,吸风井(4)内设置有向风管(2)送风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新风入口置于建筑背阴处且靠近水池(1)水面,风管(2)的两端分别与吸风井(4)、新风井(5)连接,新风井(5)的新风出口与建筑物室内(2)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吸风井(4)、新风井(5)和风管(2),所述的吸风井(4)与外界空气连通,风管(2)主体埋设在建筑外围的水池(1)内,吸风井(4)内设置有向风管(2)送风的新风系统,新风系统的新风入口置于建筑背阴处且靠近水池(1)水面,风管(2)的两端分别与吸风井(4)、新风井(5)连接,新风井(5)的新风出口与建筑物室内(2)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管(2)主体埋深为地下3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新风自然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管(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欣魏峰丁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西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