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875112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3:09
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重烧镁砂与金属铝粉、氧化钇和硅酸二钙在15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烧结,通过预烧结的方法先制备出高温力学性能高的预制备料,并将不同颗粒级配的预制备料作为修补料的骨料,同时采用沥青、油酸钠、硅酸镁制成的改性沥青作为结合剂,有效提高修补料的热震稳定性及高温抗折强度,同时提高其耐化学侵蚀性。

Large face patching material for converter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 converter face repairing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first calcined with metal powder, yttrium oxide and calcium silicate sintered two at 1550 degrees Celsius temperature, through the method of pre sintering to prepare high temperatur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prefabricated materials, and the preparation of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in the prefabricated as repair the aggregate, while using modified asphalt asphalt, sodium oleate, made of magnesium silicate as binder, improve the flexural strength of thermal shock resistance and high temperature patching material, while increasing its resistance to chemical attac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耐火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转炉炉龄是转炉炼钢中一个重要的技术经济指标,是炼钢厂发挥效益的一个重要因素。提高转炉炉龄不仅可以提高转炉的生产效率,降低耐材消耗,确保连铸机的作业率,同时又可以发挥高炉、炼钢、轧钢等系统的综合效益。根据转炉生产的特点及大面蚀损原因的分析,转炉修补料需要满足的性能为:高温流动性好,烧结时间短,高温强度高,抗机械冲击强,耐化学侵蚀。修补的部位主要是炉底、装料侧炉壁和出钢侧炉壁等损耗部位。最早的转炉大面修补料是用焦油或沥青结合的镁白云石质混合料,这种料生产起来比较繁琐,而且发烟大,烧结时间也较长,耐用性一般,现在正逐步被淘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及其制备方法,先将重烧镁砂与金属铝粉、氧化钇和硅酸二钙在15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烧结,通过预烧结的方法先制备出高温力学性能高的预制备料,并将不同颗粒级配的预制备料作为修补料的骨料,同时采用沥青、油酸钠、硅酸镁制成的改性沥青作为结合剂,有效提高修补料的热震稳定性及高温抗折强度,同时提高其耐化学侵蚀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骨料:重烧镁砂73-110份;配料:粒径为200目的金属铝粉2-5份、氧化钇2-3份、硅酸二钙3-5份;结合剂:沥青10-15份、油酸钠1-3份、硅酸镁0.5-1份;添加剂:柴油1-3份。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重烧镁砂在破碎机中破碎,制成200目粒径的原料;2)将制成的200目粒径的重烧镁砂与上述重量份数的金属铝粉、硅酸二钙及氧化钇在混料机中预混,预混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3)将混匀后的原料压块并进行烧结,制成块体原料,烧结温度为1550℃-1560℃;4)将烧结后得到的块体原料再次投入到破碎机中破碎,并对原料进行筛分细磨,分别制成5<粒度≤8mm、3<粒度≤5mm、1<粒度≤3mm、0<粒度≤1mm、200目的五种粒径原料;五种粒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5<粒度≤8mm的原料22~33份,3<粒度≤5mm的原料16-28份,1<粒度≤3mm的原料16-28份,0<粒度≤1mm的原料18-23份,200目的原料8-11份;5)配制结合剂: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油酸钠和硅酸镁加入到沥青中混合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6)先将步骤4)中得到的0<粒度≤1mm的颗粒原料与柴油进行预混,然后加入步骤5)中配制好的结合剂,再分别加入5<粒度≤8mm、3<粒度≤5mm、1<粒度≤3mm、200目的颗粒原料,在混砂机中净混,净混时间不低于12min,最后出料。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是先将重烧镁砂与氧化钇在1550℃左右的温度下进行烧结,制成大面修补料的预制备料,存在于预制备料中的复合稀土氧化物有利于提高镁质耐火材料的高温抗折强度,可使烧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有效提高材料的热震稳定性。2)硅酸二钙与氧化钇反应生成的部分稀土硅酸盐相会进入方镁石晶粒中,增加砖体的稳定性和致密性,可进一步提高修补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同时硅酸二钙作为稳定剂在高温的工作环境下可促进修补料的烧结。3)由于金属铝粉具有表面缺陷多、能态高、活性大、易于烧结的特点,有利于尖晶石的形成。利用镁尖晶石与镁砂之间线膨胀系数的差异来调整耐火材料抗热震性能,复相改性,发挥复合材料的良好性能。4)采用柴油为添加剂,同时采用由沥青、油酸钠和硅酸镁混合制成的改性沥青作为结合剂,其高温流动性好,烧结时间短。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骨料:重烧镁砂73-110份;配料:粒径为200目的金属铝粉2-5份、氧化钇2-3份、硅酸二钙3-5份;结合剂:沥青10-15份、油酸钠1-3份、硅酸镁0.5-1份;添加剂:柴油1-3份。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方法如下: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重烧镁砂在破碎机中破碎,制成200目粒径的原料;2)将制成的200目粒径的重烧镁砂与上述重量份数的金属铝粉、硅酸二钙及氧化钇在混料机中预混,预混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3)将混匀后的原料压块并进行烧结,制成块体原料,烧结温度为1550℃-1560℃;4)将烧结后得到的块体原料再次投入到破碎机中破碎,并对原料进行筛分细磨,分别制成5<粒度≤8mm、3<粒度≤5mm、1<粒度≤3mm、0<粒度≤1mm、200目的五种粒径原料;五种粒径原料的重量份数如下:5<粒度≤8mm的原料22~33份,3<粒度≤5mm的原料16-28份,1<粒度≤3mm的原料16-28份,0<粒度≤1mm的原料18-23份,200目的原料8-11份;5)配制结合剂:将上述重量份数的油酸钠和硅酸镁加入到沥青中混合搅拌,使物料混合均匀;6)先将步骤4)中得到的0<粒度≤1mm的颗粒原料与柴油进行预混,然后加入步骤5)中配制好的结合剂,再分别加入5<粒度≤8mm、3<粒度≤5mm、1<粒度≤3mm、200目的颗粒原料,在混砂机中净混,净混时间不低于12min,最后出料。7)将混练好的成品料装入袋中,置于干燥处密封保存。成品理化指标见表1:表1:成品理化指标实施例采用91重烧镁砂,主要原料指标见表2;表2:主要原料指标实施例见表3:表3: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的实施例配方六组实施例的理化指标均满足钢铁冶炼的需要,本专利技术通过预烧结的方法改变原料的理化性能,用以增加预制备料的高温力学性能,制备出了一种高性能的转炉大面修补料,节能环保,使用寿命平均35炉以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骨料:重烧镁砂73‑110份;配料:粒径为200目的金属铝粉2‑5份、氧化钇2‑3份、硅酸二钙3‑5份;结合剂:沥青10‑15份、油酸钠1‑3份、硅酸镁0.5‑1份;添加剂:柴油1‑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大面修补料,其特征在于,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配制而成:骨料:重烧镁砂73-110份;配料:粒径为200目的金属铝粉2-5份、氧化钇2-3份、硅酸二钙3-5份;结合剂:沥青10-15份、油酸钠1-3份、硅酸镁0.5-1份;添加剂:柴油1-3份。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大面修补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方法如下:1)将上述重量份数的重烧镁砂在破碎机中破碎,制成200目粒径的原料;2)将制成的200目粒径的重烧镁砂与上述重量份数的金属铝粉、硅酸二钙及氧化钇在混料机中预混,预混时间不低于2个小时;3)将混匀后的原料压块并进行烧结,制成块体原料,烧结温度为1550℃-1560℃;4)将烧结后得到的块体原料再次投入到破碎机中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斌李艳丽董会彬张义先金钊王健骁
申请(专利权)人:海城市中兴高档镁质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