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872784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7-25 12:03
一种套筒,尤其是一种套筒的工件接头可提供3个连续级距尺寸外径的螺帽的解锁或锁紧、以达多种尺寸工件可使用的套筒,其主要是通过内套筒组的第一施力段的第一锥面与中套筒组的第二施力段的第二锥面相抵靠限位,并使第一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2mm,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施力座间所形成的内径2mm,而可提供3个连续级距尺寸外径的螺帽的解锁或锁紧,从而可以得到多功能使用、收纳、携带方便及增加其强度的套筒。

Sleeve

A sleeve, especially a sleeve joint sleeve nut workpiece can provide 3 consecutive grade size diameter unlock or lock, to achieve a variety of sizes of workpiece can be used, which is mainly second conical surfaces of the first conical surface through the first force in the sleeve and the sleeve group second. The force against the limit, and the first force section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the forming force is less than second betwe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2mm, the second force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diameter is less than the force applying seat is formed between the inner diameter of 2mm, and the screw cap can provide 3 consecutive grade size diameter unlock or lock, which can be multifunctional use, storage, convenient carrying and increase the strength of the slee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筒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套筒,尤其涉及一种套筒的工件接头可提供3个连续级距尺寸外径的螺帽的解锁或锁紧,以达多种尺寸工件可使用的套筒。
技术介绍
一般常用螺帽的尺寸,大约可分为9mm、11mm、13mm、15mm、17mm、19mm、21mm、23mm...等等连续级距尺寸,而以单一尺寸套筒使用于一般工作场合、汽车修复或建筑工地上,显然已不符合需求,如此,即有如图16~图19所示可提供3种不同尺寸的螺帽使用的套筒,该套筒主要包含一外套筒组6、一中套筒组7及一内套筒组8,其中:一外套筒组6,该外套筒组6的一端为供工具套接施力的工具接头61,而异于工具接头61的一端为一工件接头62,该工件接头62内为一中空容纳空间63,该中空容纳空间63内为一第一内棘齿64,而该外套筒组6上设有一横向贯穿衔接中空容纳空间63的螺孔65;一中套筒组7,该中套筒组7以其第一外棘齿71套设限位于外套筒组6的第一内棘齿64,该中套筒组7内为一第二内棘齿72,并在该中套筒组7侧边横向设有一滑槽73,而于中套筒组7末端受一第一弹性元件74的一端顶抵,且该中套筒组7通过一第一限位件75由外套筒组6外往内螺结于螺孔65,且使该第一限位件75的末端可套设于中套筒组7的滑槽73的后端732;一内套筒组8,该内套筒组8以其第二外棘齿81套设限位于中套筒组7的第二内棘齿72,该内套筒组8内为一第三内棘齿82,并在该内套筒组8侧边设有一通孔83,该通孔83供一第二限位件84末端套设固定连接,而第二限位件84顶端容设于中套筒组7的滑槽73的前端731,内套筒组8末端受一第二弹性元件85的一端顶抵。如此,请参阅图20所示,当使用者欲解锁较小尺寸的螺帽9时,将内套筒组8的第三内棘齿82套合于螺帽9的外径上,由套接于工具接头61的手动或电动工具的驱动,且内套筒组8的第二外棘齿81啮合于中套筒组7的第二内棘齿72、中套筒组7的第一外棘齿71啮合于外套筒组6的第一内棘齿64,使得内套筒组8受到限位,而随外套筒组6的转动而转动,以达到解锁较小尺寸的螺帽9,请参阅图21所示,欲解锁中型尺寸的螺帽91时,将螺帽91套入套筒内,此时螺帽91的外径大于内套筒组8的第二内棘齿82的内径,而将内套筒组8往中空容纳空间63内推动位移,该第二限位件84亦随其在滑槽73内位移,使内套筒组8得以受限位横向位移,螺帽91的外径受中套筒组7的第二内棘齿724的啮合,即可达到解锁中型尺寸的螺帽91,而当螺帽91退出套筒外时,该内套筒组8受弹性元件85的弹力回复至第二限位件84抵靠于滑槽73的前端731为止,请参阅图22所示,当欲解锁较大尺寸之螺帽92时,将螺帽92套入套筒内,此时螺帽92的外径大于内套筒组8的第二内棘齿82及中套筒组7的第二内棘齿72的内径,而将内套筒组8及中套筒组7往中空容纳空间63内推动位移,该中套筒组7可受第一限位件75在滑槽73内限位位移,且使螺帽92的外径受外套筒组6的第一内棘齿64的啮合,即可达到解锁较大尺寸的螺帽92,而当螺帽92退出套筒外时,该内套筒组8受弹性元件85及中套筒组7受第一弹性元件74的弹力回复至第一限位件75抵靠于滑槽73的后端732为止,可达到提供3种不同尺寸的螺帽使用的套筒,但如此的结构,因其所受的扭力完全由中套筒组7及内套筒组6所承受,为使其达到承受扭力且不致产生变形所需的强度,所以需使中套筒组7及内套筒组6具有一定的厚度,该厚度需大于1mm,进而使得第一内棘齿64、第二内棘齿72的内径皆缩小2mm以上,使得该套筒仅可提供诸如13mm、17mm、21mm或15mm、19mm、23mm等不连续尺寸级距的套筒,而无法提供如17mm、19mm、21mm或19mm、21mm、23mm等连续尺寸级距的套筒,使得使用者无法大约判断螺帽的尺寸(如17mm或19mm),即可拿取连续级距尺寸17-21mm的套筒使用,而需正确判断螺帽的尺寸约为17mm或19mm后,再找到有17mm及19mm的套筒始可动作(因该不连续尺寸级距的套筒未同时具有17mm及19mm的连续尺寸),因而增加工作上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案的专利技术人基于其从事各种五金工具的设计及制造多年的经验,尤其对于扳手及套筒工具的钻研,鉴于现有套筒在使用上的不便,期望提供一种可同时提供3种尺寸相近但又不同尺寸规格螺帽使用的套筒工具,于是积极加以研究改良,终得本专利技术的产生。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各第一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各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2mm,各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各施力座间所形成的内径2mm,而可提供3个连续级距尺寸外径的螺帽的解锁或锁紧,可达到多功能使用及收纳、携带方便的套筒。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第一施力段的套接槽套设于外套筒组的施力座上,该第二施力段背面套设于外套筒组的限位凹槽内,而该第二施力段的二侧可套设于内套筒组第一缺槽内,该第二施力段的第二缺槽供第一施力段的二侧套设,且使第一施力段的第一锥面与第二施力段的第二锥面相抵靠限位,使外套筒组、中套筒组及内套筒组间相互抵靠限位,可提供具有可承受扭力强度的套筒。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套筒主要是以一外套筒组的一端为供工具套接施力的工具接头,而异于工具接头的一端为一工件接头,该工件接头内为一中空容纳空间,该中空容纳空间的内径上形成有呈连续相邻的施力座及限位凹槽,在该外套筒组上设有纵向贯穿一衔接中空容纳空间的通孔;该内套筒组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中空容纳空间内,其主要是在一第一轴座内形成一第一轴孔,而该第一轴座前端设置有3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施力段,该各个第一施力段间形成一第一缺槽,该第一施力段背面设有套接槽,该套接槽恰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施力座上,并受施力座的限位,并在该第一施力段二侧皆形成有一第一锥面,而该第一轴座可供一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中套筒组主要是在一第二轴座内形成一第二轴孔,而该第二轴座前端设置有呈环状排列的第二施力段,该各个第二施力段间形成一第二缺槽,并在该第二施力段二侧皆形成有一第二锥面,而该各个第二施力段上皆形成有一滑槽,第二施力段前端设有一内倒角,该滑槽可供一限位件穿设限位,该限位件是由外套筒组的通孔往中空容纳空间内穿设固定连接,而该第二轴座的末端供第一轴座的前端抵靠,而该第二轴座的末端可供一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设。本套筒的优点在于:(1)通过各第一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各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2mm,各第二施力段间所形成的内径小于各施力座间所形成的内径2mm,可提供3个连续级距尺寸外径的螺帽的解锁或锁紧,可得到多功能使用及收纳、携带方便的套筒。(2)通过第一施力段的套接槽套设于外套筒组的施力座上,该第二施力段背面套设于外套筒组的限位凹槽内,而该第二施力段的二侧可套设于内套筒组第一缺槽内,该第二施力段的第二缺槽则供第一施力段的二侧套设,且使第一施力段的第一锥面与第二施力段的第二锥面相抵靠限位,使外套筒组、中套筒组及内套筒组间相互抵靠限位,可提供套筒的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部份立体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内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套筒

【技术保护点】
一种套筒,包含有一外套筒组、一内套筒组及一中套筒组,其特征在于:一外套筒组,该外套筒组的一端为供工具套接施力的工具接头,而异于工具接头的一端为一工件接头,该工件接头内为一中空容纳空间,该中空容纳空间的内径上形成有呈环状排列连续相邻的施力座及限位凹槽;一内套筒组,该内套筒组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中空容纳空间内,其主要是于一第一轴座内形成一第一轴孔,而该第一轴座前端设置有3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施力段,该各个第一施力段间皆形成一第一缺槽,该第一施力段背面设有套接槽,该套接槽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施力座上,而该第一轴座可供一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一弹性元件是容设于中空容纳空间内;一中套筒组,该中套筒组主要是于一第二轴座前端设置有3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二施力段,该各个第二施力段间皆形成一第二缺槽,而该第二轴座的末端可受内套筒组的第一轴座的前端抵靠,该第二轴座的末端可供一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设,该第二弹性元件是容设于中空容纳空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套筒,包含有一外套筒组、一内套筒组及一中套筒组,其特征在于:一外套筒组,该外套筒组的一端为供工具套接施力的工具接头,而异于工具接头的一端为一工件接头,该工件接头内为一中空容纳空间,该中空容纳空间的内径上形成有呈环状排列连续相邻的施力座及限位凹槽;一内套筒组,该内套筒组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中空容纳空间内,其主要是于一第一轴座内形成一第一轴孔,而该第一轴座前端设置有3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一施力段,该各个第一施力段间皆形成一第一缺槽,该第一施力段背面设有套接槽,该套接槽可套设于外套筒组的施力座上,而该第一轴座可供一第一弹性元件的一端套设,该第一弹性元件是容设于中空容纳空间内;一中套筒组,该中套筒组主要是于一第二轴座前端设置有3个呈环状排列的第二施力段,该各个第二施力段间皆形成一第二缺槽,而该第二轴座的末端可受内套筒组的第一轴座的前端抵靠,该第二轴座的末端可供一第二弹性元件的一端抵设,该第二弹性元件是容设于中空容纳空间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施力座及限位凹槽分别为3个,且该3个连续相邻的施力座及限位凹槽可形成中空容纳空间的内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其特征在于,该外套筒组上设有3个纵向贯穿一衔接中空容纳空间的通孔,该通孔可供一限位件由外套筒组上的通孔往中空容纳空间内穿设固定连接,该限位件的一端套设限位于第二施力段上所形成的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俯郎
申请(专利权)人:鑫爵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